医学百科 古脉法著作《持素》

Posted

篇首语:我以为我们之间的故事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后来我才发现,在念念不忘的日子里,我遗忘了我们之间的故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古脉法著作《持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古脉法著作《持素》

《特素》是清代学者俞正燮氏所著,俞氏字理初,安徽黟县人,生于乾隆己未,卒于道光庚子。《特素》收人于他的《癸巳类稿》中,《类稿》卷四为《持素》的「脉篇第一」,卷五为「特篇第二」、卷六为「证篇第三」,并附以「持素毕」一篇。全文十余万字。俞氏虽非专业医家,但学识非常广博渊深,他著《持素》是取《灵枢》、《素问》原文,根提脉学的要求,予以系统编排并附以必要的察语和经史子书之说,予以阐发,并不采用后世医家言脉之说。他引《内经》是全部引用经络学说内容的,可证他亦是以脉诊的脉为经脉的脉的。
《特素》的目录和他写作的动机等都在最后所附的《持素毕》中。文为:「目录日:昭乎哉圣人之仁也,上世谆意在心,人神相语,移精祝由,先巫是用,神农氏当药分品,上以养命,中性下病,垂利万世,黄帝坐明堂,正天纲,岐伯、伯高、鬼臾区,少师、少俞、雷公以开敏之才留意性命(僦贷季,理色脉,通神明),时则已有《脉经》上下篇,《脉要》,阴阳奇恒比类从容,尺寸本病人事治数颇著其略,钩沉拾遣与鬼臾区积考十世、天元册文太古文章并奇作也。其时学者受师未终特以乱经迷诊夭人长命,黄帝哀焉,乃垂圣虑,勤树天度,以道求运,以运证病,经络孙隧,毕有道里,宗气营卫有生之常,针灸之外,汤药至齐,诊有大方静候气口,又分贫富劳佚,肥瘦男女婴壮勇怯,动痔主病,移病传病,久病新病,奇病大奇,广设形证以求其台,要道用全,万投万中。汉初犹传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阴阳禁书,后人俑其文字,得一两篇,便以名术挟技萦赂、自谓奇特。」论述汉以前脉法的渊源授受和内容甚悉,并给以绝对的肯定。继谓:「越人《难经》、佗脉、谧针,皆习黄书,编录以意,脏六腑五,心为厥阴,徒取口给,用以诊候,违乎远矣!越人者,自求表异,是以更名自功,伎黄帝义淆,佗业已焚,《中藏》数篇,出于杂缀,诊候之法,尤异古经,谧颠倒是非,六艺所传核之三古得谧作伪,又复窜改医经绝人性理《甲乙》所列,杂以《难经》,文复义悖,乃引《易》日,『观其所聚,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岂非寒食散发逆理背常之书乎?张机生于季汉,有用《素问》医术能贤斯人而已。世多粗工,不传其业,读《伤寒杂病》文理并妙,中杂王叔和言,关于脉名异于正术,然治本仲景亦未大损。」可见俞氏是只宗法《素问》、《灵枢》及《史记》所提到的扁鹊脉法的。
对于《难经》、《甲乙》都持反对态度,华佗之说l认为不可靠,只肯定仲景一人,但《史记》所记的脉书上下经等等世已无传只是说说而已,而仲景亦是参用了一部分《难经》诊法的,所以俞氏的主张最后只能是肯定并取法灵素而已,在这种思想认识的原则下,当然对于以后的脉法亦就是自王叔和以下就都是不足取的了,所以他说:「叔和《脉经》,宗贤所叹,今得览之,正复愚谬.人迎直脉,上颈下胸,居然不晓,余所抄集,亦有迷瞀诈病处,仲景戏谑,亦采为经,何以示则!」俞氏欲复古脉法当然要否定以王叔和《脉经》为准则的后世脉法,这是没有疑义的。对于《脉经》以后的脉学原则上亦是一律对待的,说:「王冰、林亿,校注古籍,拉彼人此,使之淆乱,然王氏颇能旁征明堂,惠贶后学。晁公武乃谓《灵枢》晚出为冰抄摄谧书,是与谓《中庸》抄撮《家语》不全者何异!
刘完素有《素问元机原病式》、沈作喆尝取二经论天人之奥者,离之合之正是之。医士李果、罗从谦、滑寿、丁瓒、汪机、张介宾、汪昂又仿《难经》、《甲乙经》离析章句,自为篇第,夫物不分则意隐,诸君才力,未足以语此,譬之薛薄人海,未能得宝,得见洪涛,与靡竭鱼,亦可谓之志土也。」可以说对后贤的批评是非常尖锐的。他对脉法的观点是:「人生受形,头腹手足,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又五,天运风湿热火燥寒,持脉急缓大小滑涩,此古今所同,医所循用也,徒以采择不审,条分不当,末学不复推求,谬云师说不同,至谓血气亦有改革,方书处病,展转畈引,题以经日,而失其句读,经或实无其语,《灵枢》经脉,明言经脉动病脏腑脉骨筋气主病,《素问》刺疟,明言经疟脏疟,自《难经》以下,均经脉脏腑,不知是二,随意摭采惟古有训,具在简扎,可覆视也。《汉志》,《黄帝内经》十八篇、《针经》九、《索问》九也、《针经》分见《隋书·经籍志》目,庸又谓之《九灵经》,一书二名者,注说家自为名目,《索问》与《灵枢》相应,《素问》名义,如素王之素,黄帝以大神灵遍索先师所习著之精光之论,仍复清藏慎传,古人刑名八索九邱,素索邱,皆空也,刑病皆空设之,欲人不犯法,不害性,故日汤液醪醴为而不用,呜乎!岂不仁哉!肆有庸医杀人由所受多妄,故采二经为《持素》,经脉十二,取济作胶,惟其用耳,江海虽大,非所及也,庶比仲景用之之功,且无失仁圣名素之义,亦冀聪明英妙之士合而正之。」俞氏虽无过分信古之处,但其见解有高过历代医家之处,在古脉法的挖摄研究上,亦具有不可忽视的功绩。
随后是俞氏为《持素》所写的自序,谓:「序日:右凡三篇四十五部悉采《灵枢》、《素问》;使成一家青,斟酌经义,文约法存也。人通天地,中列三才,去泰去甚,灵气往来,烝烝圣帝,情见乎解,哀念众子,说叉说之,家别流分,儒生不好,工师执笔,答问颠倒,乱我孔籍,又乱黄书,背常逆理,罪在魏儒,村翁以来,至于小生,币月寤思,庶几神明,用经用证,以伦以次,不烦极论,毕陈古谊,我舒愤懑,去则无欺,中人以上,可以与之,脉篇本也,持篇法也、处脉处方,在四时应持,五脏应持也,处脉有时,默念在心,在胃气应持,运气不应持也。及其持时,乃取证篇,决别疑似,广神智也,胃气真藏,与经脉证,分别部居,一知生死,一知病处,治十全也,脉意微妙,证有定方,勿妄诠也,君子怀刑,有律篇也,医师慎此,盛贿美誉,又延年也,言不过辞,动不过则,将以仁术,受福于天也。」俞氏信古甚茑,于《内经》研讨极深,引据古籍乃至当时能见到的西医学说相互印证,有很多精辟见解,不周于后世医家之成说。在「脉篇」中,例如对《灵枢·经脉篇》的「脾之大络『大包』,出『渊液』下三寸、布胸肋,此脉若罗络之血者」。附案语说:「案罗络之血者,谓脉散也。西洋人身图说,亦有此络,而谓肝主,脾则无取尔已。」又如《素问·刺禁》:「七节之旁,中有小心。」附案语说:「案:肾当十四椎下,十四椎为命门,自下数之,则当七节为肾,《刺禁》言肾藏,近命门也。《难经·八难》云:生气源,十二经之根本,谓肾闯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呼吸之门,三焦之源,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然则命门之气不应诊。『三十六难』云:『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三十九难』云:『其左为肾,右为命门。』故言脏有六,三焦不属于五脏,故言腑有五,则新出名义。《五行大义》引《河图》云:『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井出尺部。』此汉魏史局增益纬文。晋人王叔和《脉经》和之谓右(尺)命门而平妊娠分别男女云尺脉左偏大为男,右偏大为女,何缘女商男下,男为水女为相火乎?是知命门为肾所居,脉则两尺皆肾,无所谓左水右相火也。」叉如关于冲脉引《素问-骨空论》:「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攘齐上行,至胸中而散。」下附案语谓:「案气街,亦作气冲。即挟横骨寸一是也。督、任、冲为表里,督脉起横骨也,气街上无少阴经,故《难经》云井足阳明,然胃经由腹至气街,非由气街上行。详求经义,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是-句,言肾脉之下行者是冲脉也,挟其上行至胸中而散是一句,言冲脉为腹脉法合任脉也。则《难经》为专改古籍。《脉经》言冲脉者,起于关元,循腹里直上至咽喉中,亦违占法。」都可证。又如引证《说文》、《左传》、《千金》、《白氏六帖》、《容斋三笔》、《东医宝鉴》、《搜神记》及《中藏经》、《脉经》等书以论辩《内经》经文涉及膏盲、膈、膻中、心包、三焦等问题,条分缕析,厘正谬误,经旨以明。又如对《灵枢·脉度》、《灵枢·根结》所下案语谓:「案:依计前后左右气一周者,至头六,至手六,至足七,周背腹一,今营气一周,至头二,至手二,至足三,周背腹一,古人于此犹有未宣之隐,且脉曲行,《说文》云:脉血理分邪行体者,不可以形体上下尺寸计也。脉度根结之言,难人持气口中,采于此广异闻焉。」可见俞氏治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并不盲目信古,亦不为古人讳,见解高出专业医家很多。又如释《灵枢》三焦为孤府说:「《河图》云:三焦孤立,为中渎之府,与此本输文同,然三焦与膀胱,俱为水府,本输盖言三焦,乃中渎之府,而下焦又与膀胱为肾府,故曰是孤之府,孤府如玉机真藏沦言:脾者孤藏以灌四旁之孤,《难经》三十八难言三焦外府,三十九难言三焦不属于五脏,未之思也。」释孤府之义甚确。都说明俞氏学问识见之非一般医家所及,其书亦非后世医家所及。但圃于时代观念亦时有迂腐之见,如对《灵枢,经水》关于解剖问题之文,「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云云一段,本来是祖国医学极其光辉的内容,俞氏所作按语云:「案:此文奇异,古亦有奇术。」接着引《史记》、《魏志》、《列子》、《西京杂记》、《唐语林》、《邵博闻见后录》、《就山志略》、《汉书》等书证实解剖之学历代都有人在研究或实践,尤其是宋·范镇的《东斋纪事》,郑景望的《蒙斋笔谈》所记「欧希范五藏图」,对医学发展贡献很大,俞氏所搜集的历代解剖学文献是非常系统全面的,但他狃于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对解剖学持着不人道和必获恶报等陋见,所以得出反对并批判解剖学的谬论,最后说:「盖医仁术也,当知所存心,医生机也,当知所以取法矣。」俞氏的学识可钦他的这种顽固保守的态度却是不足取的。
在卷五的「持篇」中,认为天府动脉与乳下(左)都是谈「宗气」的脉,关于人迎脉引《灵枢·本输》等以说明之,并谓:「案:《难经》七难有『太阴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小面微,厥阴之至,沉短而敦。』后之论者,谓《素问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四

明清以来古脉学发掘研究工作有如下几个特点:1、不承认或起码是部分的否认后世脉法的新内容和进步意义明清以来从事古脉学发掘研究者都是对古代医籍亦即中医经典有着深切研究的人。由于他们学识很高,深通经典,所以

医学百科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三

《脉诀》问题经过几百年的学术讨论和争议涉及了文献辨伪,学术讨论,普及提高等方面,到明代中后叶总算得到了解决,但学术是要发展的要前进的,它向来不会停留在某一个里程上,因此这时就出现了如卢子繇等人的古脉法

医学百科 《脉学辑要》及《脉学辑要评》

《脉学辑要》是日本人丹波元简的脉学著作,丹渡氏在遵崇古脉法的基础上并不放弃后人之说,在他的序文中反映出他的观点方法,认为第一是:「叔和面降,支离散漫,殆无统纪」。「乃不过因循陈编,缀缉成语。」第二是:

医学百科 《脉经》的著作形式限制了脉法在方书中的作用

《脉经》是一部以脉为主体的著作,虽然征引了《内经》、仲景等书,但言脉部分是以脉言病的(1—6卷),《脉经》以脉为中心列出病证,这对理解脉是必需的,但只列病证而不是或者说是不包括用辩证为观点和方法去「平

医学百科 如何对待《内经》的脉法

脉法是医经一派的成就和待色之一,它记载于现传世的医经著作《内经》之中这是中医典籍中最古老最经典的脉学文献,它既具有史料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两千年来中医脉学发展的奠基著作,并至今还有不少内容仍有理论和

医学百科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一

《脉经》的问世,标志著古代脉学的结束和后世脉学的开始,《脉经》不但起著承先启后的作用,它在更大程度上建立了一种新的体系、新的方法、新的内容。因此《脉经》以后脉学成了《脉经》的天下。尽管《脉经》原书流传

医学百科 华佗脉法介绍

华佗,姓华名佗,字元化,东汉末,谯县人。以擅长外科手术而名垂史册,据《魏志-华佗传》「其治病,手脉之候,其验若神」的记载,则其亦精通脉法。目前能见到的毕f陀著作有《中藏经》、《华佗神医秘传》(两书内容

医学百科 宋元以降医书、医案、方书中脉法的位置与应用

宋以来医学专著与专科著作日多,但是此时方书、脉书分成两个系列的形式已经定型,其中尤其是脉书以脉为主列出病证的形式的影响所及,在医书著作里亦多是论列证候治治疗而不及脉,亦以两个系列的形式出现。我们看朱元

医学百科 古代脉学中有关脉象变动对病机的认识

在古脉学时期脉法在医学中并不自为一个系列出现,它在构造部位上离不开经络,在诊断方法上强调四诊,色脉、色脉尺诊等,其本身亦是在使用遍诊诸法及人迎、脉口等等,没有以寸口一脉做为一个系列以诊诸病之说,由于它

医学百科 明清以来对脉辨病机研究的进展(一)

尽管自《脉经》以来在各种脉学著作中一直在引用古脉学的有关病机的内容,甚至亦提出一些新的内容,但他们对以脉来伺病机的这个问题,却并不自觉,主要的是一直在致力于完成完备以脉象为主列出病证这个单另的系列,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