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伤寒刺灸《保命集》

Posted 《古今医统大全》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今医统大全》 伤寒刺灸《保命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今医统大全》 伤寒刺灸《保命集》

伤寒三阳头痛,何法刺之?答曰∶手之三阳、足之三阳,皆会于头者,谓诸阳之会。
其受邪,伏留而不去,故曰三阳头痛,视其色脉,知在何经。
如脉浮而紧,过在足太阳,宜刺腕骨(火)、京骨(水。)
如脉浮而长,过在手阳明,宜刺合谷、冲阳(土)。
脉浮而弦,过在手足少阳,宜刺阳池、丘虚、风府、风池。
伤寒邪在三阴,内不得通,以为腹痛,手足三阴皆会于腹。如脉弦而腹痛,过在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宜刺太冲(木)、太渊(金)、太陵。
如脉沉而腹痛,过在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络经,宜刺太溪、大陵。
脉沉细而腹痛,过在足太阴脾经、手太阴心经,宜刺太白、神门、三阴交。
伤寒下后结胸痞气者,足三阴之终,手三阴之始,胸中结痞,过在少阴肾经、手厥阴包络,宜刺两经之井原,以泻胸中之气。
如心中结痞,过在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宜刺两经之井原,以泻心中之气。
胃中痞结,过在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宜刺两经之井原,以泻胃中之气。或上中下三脘应痞结而泻之。
灸法∶惟直中阴经真寒证,四肢厥冷腹痛,唇青指甲青,下利清,俱宜灸气海关元二穴。(在脐下随灸其一穴,阳气回止。)其余三阳证候俱不宜灸。

相关参考

《古今医统大全》 本草集要(上)

《古今医统大全》 本草集要(下)

集方法怎么用?《古今医统大全》 集方法

凡人少壮及老年,其气血有盛衰不等。岐伯曰∶少火之气壮,壮火之气衰。盖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况复衰火,不可不知也。故治法亦当分别其等,少年、壮年自是区分不同,陈令尹集方俱为老人备用,今所续编亦皆据其对证轻

集方法怎么用?《古今医统大全》 集方法

凡人少壮及老年,其气血有盛衰不等。岐伯曰∶少火之气壮,壮火之气衰。盖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况复衰火,不可不知也。故治法亦当分别其等,少年、壮年自是区分不同,陈令尹集方俱为老人备用,今所续编亦皆据其对证轻

《古今医统大全》 伤寒禁忌

伤寒病服药,中病即已,不必尽剂。《千金方》云∶伤寒新瘥后食猪肉羊血鱼脍肥腻等味,必大下利。若食饼饵煎爆瓜果等物,胃气尚虚,不能克化,必更作热,皆难治也。又云∶新病瘥后,但得少食糜粥,常令稍饥,不可过饱

《古今医统大全》 伤寒十劝

李子建伤寒十劝不可不知。医家病家知此十劝,则不致误,所益非轻,况伤寒之病,与杂证不同,投药一差,生死立判。·伤寒头痛及身热,便是阳证,不可服热药。伤寒病传三阳三阴共六经,内太阴病头不疼身不热,少阴病有

《中医词典》z~其他 《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

伤寒著作。又名《伤寒保命集》。二卷。元·张璧撰。书中分述伤寒六经痛证。伤寒主方、变方及其适应症。辨别伤寒与温病。介绍伤寒症候的刺法,伤寒杂证,伤寒传变诸证和一些较常见的内科杂病的证治。主治明确,选方大

《古今医统大全》 妇人伤寒候

古人治病,先论其所主,男子调其气,妇人调其血。血室不蓄,则二气谐和;血室凝结,则水火相刑。妇人左关浮紧不可下,当发其汗以救血室。荣卫得和,津液自通,浃然汗出而解。仲景云∶妇人伤寒,经水适断,昼日明了,

《古今医统大全》 伤寒死候

凡看伤寒,要识死证死脉亲切,一一理会,免致临病疑惑。但见死证,须以脉参之。如果不治,切莫下药。倘有锉失,咎将谁归?汗后热退脉静者瘥。阴阳诸证脉平,吉。阳证见阴脉者死。阴阳毒过六七日者不治。脉浮而滑,身

《古今医统大全》 伤寒诸证所属

头痛项强∶太阳。头摇∶里痛。头汗∶瘀血在里。独头面摇∶病。额汗∶风温。面戴阳∶面赤色,下虚也。面怫郁∶表未解。面惨不光∶伤寒。面光不惨∶中风。面乍黑乍白乍赤∶狐惑。面斑,斑如锦纹∶阳毒。面垢∶中暑,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