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碥》 夏月伏阴辨

Posted 《医碥》

篇首语: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碥》 夏月伏阴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碥》 夏月伏阴辨

丹溪谓夏月炎暑盛行,人身内外皆热,其说甚的。乃张景岳谓,夏月伏阴,人身外热内寒,冬至伏阳,人身外寒内热。以夏至阴生,地上热而井水寒,冬至阳生,地上寒而井水温为证。其说似是而非。乃知有天时,而不知有地理者也。人身之气,与天地通,固从天时而变,亦随地势而移。既有东西南北之殊,岂无上下高深之别。
人之身固在地上也,非在地中也。设夏时而身处井中,则不特内寒,即外亦寒矣。
尚得如其说谓外热内寒耶?然则置身地上,不特外热,即内亦热,自可反观而见矣。
试观浮瓜沉李,咽水饮冰,未尝畏冷,其情可见。冬月能如是乎?或曰∶夏月汗多,汗多则亡阳,阳亡则阴生于内,谓之伏阴,非欤?曰∶夏月汗多,是人皆然,岂皆亡阳乎?不过虚其津液耳。津液虚即阴虚,阴虚则阳愈炽,观小便之短而赤可知。不滋金水,而补火土,吾见其惑也。曰∶古人于暑证,多用热剂,非欤?
曰∶此因证转虚寒乃然,不可一概混施也。问∶夏月阳气外泄,冬月阳气五内,非欤?曰∶阳外泄则汗出而内涸,故清润之品为宜;气内敛则化水而阴滋,故温热之剂可任。观夏月渴而小便短赤,冬月不渴而小便清长,则阳外泄者之内非冷,阳内藏者之中非热,不辨自明矣。

相关参考

《格致余论》 夏月伏阴在内论

天地以一元之气,化生万物。根于中者,曰神机;根于外者,曰气血。万物同此一气,人灵于物,形与天地参而为三者,以其得气之正而通也。故气升亦升,气浮亦浮,气降亦降,气沉亦沉。人与天地同一橐。子月一阳生,阳初

洞泻怎么用?《中医词典》c~d 洞泻

病名。饮冷受寒,阴寒内盛所致大泻不止之证。《古今医彻·泄泻论》:“寒胜则洞泻而澄彻清冷。”《不知医必要·泄泻》:“洞泻一症,忽然大泻不止,或汗或喘,最为危候。多因夏月伏阴在内,虚寒人恣食寒凉蔬果所致。

《程杏轩医案》 洪并锋翁脾阳虚寒湿内伏重用温补治法

夏月伏阴在内,当于寒湿中求之。议以理中汤,温理脾阳。服药泻止呕减,舌苔少退。此由脾阳向亏,卑监之土,易于酿湿,阳气不足,寒自内生,既无外邪干之,本气自能为病。今既投机,只可于方内增分两,不必于方外求他

补泻论怎么用?《医碥》 补泻论

泻此即补彼,(如泻火即是补水。)补此即泻彼,(如补火即是驱寒。)故泻即补也,补即泻也。寒以补阴,故夏月饮水,热以补阳,故冬日饮汤。必以温热为补,寒凉为泻者,谬也。张子和谓∶良工治病,先治其实,后治其虚

《中医词典》z~其他 《医寄伏阴论》

温病著作。二卷。清·田宗汉撰。刊于1888年。田氏认为时行伏阴有似霍乱而实非霍乱。遂详论此病,辨析伏阴与霍乱之区别,列述其原病、变症、死候、禁令、瘥后等情况,说理明晰,有独到见解,可以启迪后人。书中还

《中医词典》z~其他 《医寄伏阴论》

温病著作。二卷。清·田宗汉撰。刊于1888年。田氏认为时行伏阴有似霍乱而实非霍乱。遂详论此病,辨析伏阴与霍乱之区别,列述其原病、变症、死候、禁令、瘥后等情况,说理明晰,有独到见解,可以启迪后人。书中还

《中医词典》x~y 《医寄伏阴论》

温病著作。二卷。清·田宗汉撰。刊于1888年。田氏认为时行伏阴有似霍乱而实非霍乱。遂详论此病,辨析伏阴与霍乱之区别,列述其原病、变症、死候、禁令、瘥后等情况,说理明晰,有独到见解,可以启迪后人。书中还

《中医词典》x~y 《医寄伏阴论》

温病著作。二卷。清·田宗汉撰。刊于1888年。田氏认为时行伏阴有似霍乱而实非霍乱。遂详论此病,辨析伏阴与霍乱之区别,列述其原病、变症、死候、禁令、瘥后等情况,说理明晰,有独到见解,可以启迪后人。书中还

《医碥》怎么用?《中医词典》z~其他 《医碥》

综合性医书。七卷。清·何梦瑶撰。刊于1751年。碥,是上马上车的踏脚石。何氏借碥石喻为习医之阶梯,故以《医碥》为书名。本书是一部基础临床结合的医学门径书。卷一为基础理论部分,略述脏腑、经络、阴阳、水火

夏月咳嗽怎么用?《中医词典》x~y 夏月咳嗽

病名。夏月伤于暑热所致的咳嗽。证见喘急而嗽,面赤潮热,脉洪大者,用黄连解毒汤;热躁而咳者,用栀子汤;咳唾有血者,用麦门冬汤。俱服六味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而保肺金(《不居集》卷十五)。《温热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