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五脏本脉体

Posted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篇首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五脏本脉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五脏本脉体

人之脉者,乃血之隧道也,非气使则不能行,故血为脉,气为息,脉息之名,自是而分。呼吸者,气之橐 ;动应者,血之波澜。其经以身寸度之,计十六丈二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则六动。一动一寸,故一息脉行六寸,十息六尺,百息六丈,二百息十二丈,七十息四丈二尺,计二百七十息,漏水下二刻,尽十六丈二尺,营周一身。百刻之中,得五十营。故曰,脉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二十五度也。
息者以呼吸定之,一日计一万三千五百息,呼吸进退,既迟于脉,故八息三分三毫三厘,方行一寸,八十三息三分三毫行一尺,八百三十三息三分行一丈,八千三百三十三息行十丈,余六丈二尺,计五千一百六十七息,通计一万三千五百息,方行尽十六丈二尺,经络气周于一身,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者是也。脉属阴,阴行速,犹太阴一月一周天;息属阳,阳行迟,犹太阳一岁一周天,如是则应天常度。故春肝脉弦细而长,夏心脉浮大而洪,长夏脾脉软大而缓,秋肺脉浮涩而短,冬肾脉沉濡而滑。各以其时而候旺相休囚,脉息无不及太过之患,故曰平人。平人常气禀于胃,必以胃气为本,取其资成也。合本脏气三分,微似弦洪缓涩沉,则为平脉。若真脏脉见,则不佳矣。广如后说。

相关参考

五脏所属怎么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五脏所属

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膈中。右关,外以候脾,内以候胃脘。左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中。右尺,外以候心主,内以候腰。释曰∶六脏,六腑,十二经络,候之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KT气叙论

夫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盖五味入口,所以滋养五脏,得之则生,不得则死,伤之则反为生害,所以宿食为杂病之先。若五脏不平,食不输化,血凝气滞,群证蜂起,皆宿食所为也。治之,当量其脏腑虚实浅深为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麻黄桂枝汤

治外因心痛,恶寒发热,内攻五脏,拘急不得转动。麻黄(去节,汤浸,焙干)桂心白芍药细辛(去苗)干姜(炮)甘草(炙,各三分)半夏(汤洗七次)香附(炒去毛,各半两)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五片,煎七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内因衄血证治

病者积怒伤肝,积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暴喜伤心,皆能动血,蓄聚不已,停留胸间,随气上溢,入清气道中,发为鼻衄,名五脏衄。

鼻病证治怎么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鼻病证治

肺为五脏华盖,百脉取气于肺;鼻为肺之阊阖,吸引五臭,卫养五脏,升降阴阳,故鼻为清气道。或七情内郁,六淫外伤,饮食劳逸,致清浊不分,随气壅塞,遂为清涕鼻洞,浊脓脑丝,衄血肉,久而为,虽种种不同,未始不涉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附子理中汤

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昔有武士守边,大雪,出帐外观瞻,忽然晕倒,时林继作随行医官,灌以此药两剂遂醒。大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千金》变蒸论

凡小儿有生三十二日一变,再变为一蒸,十变而五小蒸,又三大蒸,积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毕,乃成人。小儿所以变蒸者,是荣其血脉,改其五脏。变者上气,蒸者体热。其轻者,体热而微惊,耳冷尻冷,上唇头白泡起,如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舌病证候(附失欠)

舌者,心之官,主尝五味,以荣养于身,资于脾,以分布津液于五脏。故心之本脉,系于舌根;脾之络脉,系于舌傍;肝脉,循阴器,络于舌本。凡此三经,或为风寒湿所中,使人舌卷缩而不能言,或忧怒思恐所郁,则舌肿满而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四气兼中证论

风寒暑湿,本乎一气,性中相同,用中相背,风寒既能中五脏,暑湿其可不论。方论有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未苦时,但欲饮热;脾着,四肢浮肿,身重如石,不能自反身;肾着,身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

附子汤怎么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附子汤

治五脏中风寒,手足不仁,口面斜,昏晕失音,眼目动,牙车紧急,不得转动。附子(炮去皮脐)桂心(各半两)细辛(去苗)防风(去叉)人参干姜(炮,各六钱)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