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仲法 小儿脾虚辨证指标的探索

Posted 孟仲法

篇首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孟仲法 小儿脾虚辨证指标的探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孟仲法 小儿脾虚辨证指标的探索

摘要:脾虚是脏腑辨证中的一个“证”,小儿的脾虚更有其与成人不同的特点。由于小儿“脾常不足”,因此小儿的脾虚是一个常见证。祖国医籍中对小儿的脾虚记载很多,但往往语焉不详,且颇与相异之处,怎样来订定这个小儿的脾虚辨证标准呢?首先要按照古代医家和中医对“脾”和“虚”的概念作为一个基本的出发点,这就是继承前人的观点。其次要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和统计,可以认定为脾虚的各种症状的出现率,提取出现率高或较高的症状,作为组成脾虚辨证指标的依据。第三,还要通过临床按脾虚论治后,能有较高的或较为明显的疗效(即使脾虚症状消失或减轻的情况来作佐证)。最后,最好能找出若干比较衡定和能重复的实验室指标来,作诊断脾虚的客观依据。
小儿脾虚的发生与感染和营养二个因素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我们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脾虚两类,来观察小儿脾虚的临床情况,当然其中有不少病例是感染因素和营养因素兼而有之的,那时我们要弄清其以那一因素为先或为主,真正无法分的,则可视作为混合性。
在儿科的临床实践中,我们认为小儿脾虚分型以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脾虚湿阻及脾不摄血五种证型为最常见。一般小儿脾虚表现为食入不化,大便溏泄,肌肉消瘦,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腹胀乏力等症状,脾土虚弱,健运失职,易于食后不化,水湿停留。
[b]脾虚辨证标准:[/b]
主症:纳呆;便溏;腹胀;消瘦;乏力。
次症:面色萎黄少华;浮肿;困倦思睡;舌淡苔白;脉弱缓或指纹淡滞。
凡具备上列主次症各二项者,即可作脾虚辨证。
脾虚分型辨证标准:
1.脾气虚型:气短;多汗;眩晕;倦怠;疝气或脱肛。
2.脾阳虚型:肢冷;喜热饮;恶风或畏寒;久泻;舌淡润;脉沉细无力。
3.脾胃阴虚型:低热;面颊潮红;口渴;大便干硬或闭结;舌干红,苔白或花剥少津;脉细数。
4.脾虚湿阻型:浮肿;身重;肢困;脘腹胀闷;苔白腻或黄腻;脉濡。
5.脾不统血型:鼻衄、龈衄、便血或皮肤粘膜紫癜;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苔白、舌质淡胖;脉细弱。
分型辨证标准中某型症状的三项或三项以上者可定为该型,兼见一型以上症状者,可定为混合型。
小儿脾虚与成人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病率高于成人,其年龄多集中在幼儿期及学龄前期,这是由于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所引起的。
2.小儿脾虚多见于营养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而成人则多见于各种杂病,特别是某些慢性病如溃疡病、老慢支、肾炎等患者中。
3.小儿的脾虚证出现快,经过合理的健脾治疗,痊愈快,消失也快。
4.小儿脾虚在辨证时,脉诊往往不足凭信,主要以临床症候为主。
我们按上述标准,对感染性脾虚与非感染性脾虚分别作了观察,476例中感染性脾虚有260例,非感染性脾虚为216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4.8%。通过观察修正脾虚辨证指标为:
主症:纳呆;便通失常(溏或干硬便秘);腹胀;消瘦;乏力。
次症:面黄少华;多汗;口渴;脉弱缓或指纹淡滞;舌淡苔白。
凡有上述主次症各二项(包括二项)以上者便可辨证为脾虚,分型标准仍按前述。
[b]讨论[/b]
一、中医的“证”完全可以用临床直接观察法来加以确定和验证的。对人体的临床直接观察,某些优点往往是不能用其他方法所替代的。古代对脾虚的辨证,就是对人体直接观察的结果,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但时间的变迁,各种因素的变换,古代和现代的辨证指标,也不可能是始终如一,一成不变的。辨证的指标可以经过实际的观察和验证而作若干必要的修正。本次观察提供了我们以补充和修改的实际资料。
二、脾虚辨证的客观化,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成果。要不断探索具有定性、定位、定量意义的“脾虚证”的临床客观科学指标,在这方面不少学者和我们虽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总觉得特异性还不够强。如我们观察到的脾虚小儿尿中的淀粉酶含量低,细胞免疫中的淋转和花环的形成率偏低等,尚待进一步研究。
三、脾虚证的临床表现与病的关系,总的来说不同的病可以发生相同的脾虚证,但同样的脾虚证在不同疾病中其表现与规律也有所不同。大便太干和秘结也是胃肠气化功能不全的一种表现,与脾气虚弱、阴液不足、肠燥不润有关,可以看作是“脾虚”的一种表现。还有不少病儿有汗多的症状,汗多是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亢进的一种表现,凡植物神经功能不稳,素体虚弱的病儿常有这种症状,在脾气虚的病儿中更多见之,作为脾虚的一种次要症状也是常见的。因此建议将上述二种症状列入脾虚诊断指标中是合乎实际的。
四、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由于小儿脾虚可以发生在很多疾病过程中,因此弄清原发疾病,对脾虚的辨证是很为必要的。

相关参考

孟仲法 孟氏重脾辨证探索与思路

[b](一)、对小儿脾虚证本质的探索与研究[/b]“证”是中医对于某一特定疾病状态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诊断意见的高度概括。“脾虚证是脏腑辨证中一个”证“。由于小儿生理病理决定了小儿”脾常不足“,且与

孟仲法 “辨证施食”的研究

出处:98首届国际药膳食疗学术研讨会摘要:[b]一、前言[/b]“辨证施食”既是中医的传统内容,又是中医对饮食营养领域的新探索和新发展。中国医学历来讲究“药食结合”,讲究“饮食宜忌”。辨证施食是从辨证

孟仲法 小儿脾虚纳呆症的临床观察

出处:中医杂志1981年8期34页摘要:脾虚纳呆小儿是指以纳呆(食欲不良)为主诉,兼有“脾虚“表现的病儿。[b]诊断标准[/b]主症:①纳呆(存在2周或2周以上);②便溏;③腹胀;④消瘦;⑤乏力。次症

孟仲法 脾虚纳呆小儿尿淀粉酶含量的测定

出处:云南中医杂志1982年2期36页摘要:脾虚纳呆是指以纳呆为主诉,同时伴有其他脾虚症状的病证。脾虚一般指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临床表现为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倦怠嗜卧,面色萎黄或苍白不华,气短无力,纳

孟仲法 脾虚纳呆小儿尿淀粉酶含量的测定

出处:云南中医杂志1982年2期36页摘要:脾虚纳呆是指以纳呆为主诉,同时伴有其他脾虚症状的病证。脾虚一般指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临床表现为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倦怠嗜卧,面色萎黄或苍白不华,气短无力,纳

孟仲法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研究”

1990年10月经上海市卫生局专家鉴定通过,于1995年获美国旧金山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优秀成果奖。“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是作者提出的中西医结合新概念。本文报道了对150例“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

孟仲法 小儿肠痉挛的辨证论治

摘要:肠痉挛为小儿腹痛中的常见原因,易反复发作,一般西医疗法尚不够理想。[b]一、肠痉挛的定义和诊断[/b]肠痉挛又名肠绞痛(RecurrentabdominalPain)或肠激惹综合症(Irrita

孟仲法 复煎剂治疗小儿脾虚纳呆症的疗效比较和动物实验研究

健脾1号是治疗小儿脾虚纳呆症有效率达82.7%。制成了复方煎剂,单味煎剂混合剂,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还与有关单位协作,对两种剂型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b]一、临床观察情况[/b]1.(1)病例选择,

孟仲法 “小儿感染后综合征”及其辨证施治探讨

出处:中医杂志1982年11期25页摘要:“小儿感染后综合征”,是指小儿在一次或多次急性感染后引起的一组表现相同、持续时间较长、而一般预后良好的综合症候群。(1)脾弱气虚、表卫失固型。治以健脾益气固表

孟仲法 小儿间质性肺炎和支气管周围炎的辨证施治与食疗

出处:中医文献杂志1997年增刊27页摘要:间质性肺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是儿科常见疾病,由于本病咳嗽颇剧,迁延难俞,属中医“顽咳”之证。发病以幼儿及学龄前小儿为多。多属体弱营养不良,免疫功能欠佳。或由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