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气怎么用?《医述》 动气
Posted 《医述》
篇首语:常勤精进,譬如水长流,则能穿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动气怎么用?《医述》 动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动气怎么用?《医述》 动气
动气一证,即筑筑然动于脐傍,及左乳之下曰虚里者也。考之《难经》,则以脐之上、下、左、右分心、肾、肝、肺四脏而各列其证,在《伤寒论》所载亦详。成无己曰∶动气者,脏气不治,正气内虚也。虽诸说如此,然皆未尽其要。盖动气之在脐傍者,皆本于下焦之阴分,凡病关格劳损者,多有此证。其动之微,则止于脐傍上下;其动之甚,则连及虚里心胁,真若舂舂连续而浑身皆振动者。此以天一无根,故气不能蓄藏而鼓动于下,诚真阴不守,大虚之候也。何以验之?但察于呼吸、饥饱之顷,可得其征。凡病此者,馁时更甚,饱时稍缓;呼出更甚,吸入稍缓。此虚甚者动必甚,虚微者动亦微,岂非虚实之明验乎?即病者虽常觉其振动,然无疼痒,尚不知为何故,医家弗能详察,亦不知为何病,此动气之不明者久矣。但动气之见于虚损者固多,而见于伤寒者亦不少,仲景但言其禁,而不言其治,此惟直救真阴以培根本,使其气有所归,无不获效。(张景岳)
相关参考
脐下动气,乃肾气泛上,不能纳气归原,肾之脾胃虚也。六味丸去泽泻,加五味、炮姜、人参、河车。盖去泽泻,恐其泄肾气也;加参,姜以守中也,河车、五味以助肾也。动气,肝气也;水不生木,木枯肝亢而动也。宜桂枝汤
奔豚动气有奇方.左右高低细揣量.去术理中兼用桂.不堪汗下应须详.奔豚者.肾积也.动气者.谓脏气不调.肌肤间筑筑跳动.遂藏所主.见于脐之左右上下.独不言当脐者.脾为中州.以行四脏之津液.左右上下皆不可汗
①脉学名词。指脉搏跳动时的动态和气势,可反映脏腑状况。《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动气,知其脏也。”②生理学名词。指脐周的搏动。出《难经·十六难》。《伤寒指掌》卷三:“动气者,筑筑然动于脐旁上下左右,
□〔云〕伤寒汗下后,脐在有动气者,宜[b]防葵散[/b]。防葵(一两)木香(不见火)柴胡黄芩(各半两)上锉为细末,每服五钱,水煎服。伤寒汗下后,脐上有动气者,宜[b]枳壳散[/b]。枳壳(麸炒,五钱)
又称原气,是两肾间所产生的一种热能和动力,实际上就是命门之火的作用。人体脏腑和经脉的活动以及三焦的气化等,均有赖于肾间动气的作用,所以说它是生气之原,也可以说是生命的根源。
生理学术语。又称生气之原。指两肾之间所藏的真气,是命门之火的体现。《难经·八难》:“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
《论》曰∶诸动气者,不可发汗,亦不可下。按∶此动气一证,即筑筑然动于脐傍,及左乳之下曰虚里者,皆其联系者也。考之《难经》,则以脐之上下左右,分心肾肝肺四脏,而各列其证。在《伤寒论》所载亦详。成无己曰∶
观此症,陡有气自脐上冲至胸腔,集于左乳下跳动不休。夫有气陡起于脐上冲者,此奇经八脉中冲脉发出之气也。冲脉之原,上隶于胃,而胃之大络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为动脉。然无病者其动也微,故不觉其动也。乃因此
「释名」房苑、梨盖、利茹。「气味」(根)辛、寒、无毒。「主治」1、肿病。用记葵研为末,每服少许,温酒送下。2、癫狂邪疾。治方同上。3、伤寒动气(伤寒汗下后,脐左有动气)。用防葵一两,木香、黄芩、柴胡各
肝化青色,其病善怒,脐左动气,转筋胁疼,诸风掉眩,疝气耳聋,此皆肝实之病也。若肝虚则目视KTKT而无所见,胆小惊恐,如有人将捕之状也。心化赤色,其病善喜,脐上动气,心胸烦痛,舌红口干,健忘惊悸,怔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