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词典》z~其他 《备急灸法》
Posted 《中医词典》z~其他
篇首语:学者之所以是学者,不是因为他博学,而是因为他一直保有求知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词典》z~其他 《备急灸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词典》z~其他 《备急灸法》
灸法专书。一卷。十二世纪中期(南宋初)闻人耆年编。1245年孙炬卿重刊,并附佚名氏《骑竹马灸法》及《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二种,三书合为一书,仍称《备急灸法》。书中介绍了22种急性疾病的灸法,并附简明图说。有一定临床价值。《骑竹马灸法》介绍了痈疽发背的一种灸法,其取穴法十分独特。《竹阁经验方》记录了30多个验方亦多为有效。现有《三三医书》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相关参考
经外穴名。见《千金要方》。亦称内、外踝穴。《备急灸法》定位在“足两踝尖”。在内者称内踝尖(亦名吕细、踝尖),在外者称外踝尖。主治小儿不语,霍乱转筋,牙痛,扁桃体炎等。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
扁鹊云,治猝中恶风,心闷烦毒欲死。急灸足大趾下横纹,随年壮立愈。若筋急不能行者,内踝筋急灸内踝上四十壮,外踝筋急灸外踝上三十壮立愈。若眼戴睛上插灸目两后二十壮。若不能语灸第三椎上百壮。若不识人灸季肋头
针灸著作。一卷。清·金冶田传,雷少逸编。刊于1883年。内容有正面(穴)图,背面(穴)图、指节图、灸盏图、灸药神方、灸法禁忌,全书主体部分为中风、尸厥应灸七十症的灸法取穴。书末由刘国光氏附入太乙神针方
骨蒸病专着。一卷。见《旧唐书·经籍志》。又名《灸劳法》。唐·崔知悌撰。是一部以灸疗主治“骨蒸”病的专着。据自序称以此疗骨蒸“前后差者,数过二百”。书中专门论述骨蒸病的灸疗方法,并附有图形,易学易用。原
灸法术语。指病人因施用灸法而出现的温热或麻木、虫行等感觉。有时也可向某一方向传布或扩散。《备急灸法·骑竹马灸法》:“灸罢二穴……其艾火即随流注先至尾闾,其热如蒸,又透两外肾,俱觉蒸热,移时复流足涌泉穴
病名。黄病而见口嚼沫从口角出者。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治猪黄口嚼沫从口角出,九日可治,十日疾势已过。宜急灸两牙关二十七壮,次灸承浆二十七壮。”参见黄疸有关各条。
灸法著作。八卷。元·西方子(姓名不详)撰。元初刊行。本书主要论述全身腧穴的灸法主治。各卷分绘正面、侧背面、侧(伏)面的腧穴图和各腧穴的部位,主治病症及灸法等,收集资料颇多。现有明清刻本《四库全书》本、
针法、灸法的合称。简称针灸。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具,刺激人体穴位,并运用操作手法,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疗疾病。灸法主要是以艾为原料,温灼穴位皮表,温能经脉,扶阳散寒,治疗疾病。方法虽异,但都是通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宋·唐慎微撰。其初稿完成于1082年,最后定稿时间约在1098年。《证类本草》是在掌禹锡《嘉佑本草》和苏颂《本草图经》基础上,收集民间验方,各家医药名著以及经史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宋·唐慎微撰。其初稿完成于1082年,最后定稿时间约在1098年。《证类本草》是在掌禹锡《嘉佑本草》和苏颂《本草图经》基础上,收集民间验方,各家医药名著以及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