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余德 疗咳喘,制四法拟八方灵活取舍
Posted 曹余德
篇首语:私心胜者,可以灭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余德 疗咳喘,制四法拟八方灵活取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曹余德 疗咳喘,制四法拟八方灵活取舍
大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胸膜炎,肺癌等肺系疾病,出现咳嗽、咯痰、气喘者均属咳喘的范畴。在治疗咳喘疾病方面,曹氏拟制了“宣、清、养、补”的治肺四大法则,按序渐进,拟处八方统治之。[b]宣肺法:[/b]本法疗有二方。凡咳嗽初起,或复感新邪,症见咳嗽、鼻塞、胸闷、畏寒、气促、骨楚,咯痰色白痰少,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等症者,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柴胡汤具和解少阳,扶正祛邪,宣肺解表之功效。我认为咳嗽之症,初起阶段,往往内外兼病,属于卫气不和,治以调和卫气,则表里俱解,非小柴胡汤莫属也。较之“三拗汤”更为有效。常用药物有:柴胡、茯苓、牛蒡子、前胡、桑叶、枳壳、桑白皮、瓜蒌皮、蝉衣、薄荷等。凡久咳不止,咯痰色白,痰多而喘,苔白腻,脉濡滑等,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麻黄发汗解表寒,附子温经扶阳,细辛散逐里寒,阳气一振,则寒邪外达。本方为补散兼施,表里双解之剂,温化痰饮作用较小青龙汤更为明显。常用药物为:麻黄、附子、细辛、僵蚕、桑白皮、瓜蒌皮、象贝母、天浆壳、枳壳、紫菀、款冬等。
小柴胡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宣肺法中选择应用的区别于:表证明显,痰少者用小柴胡汤;表证不明显、痰多,里饮明显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
[b]清肺法:[/b]本法治疗有二方,为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加减。该方适用于咳嗽,痰稠或痰黄,或痰少不易咳出,或干咳、身热、口干、气促、汗出不畅,苔薄黄腻,质偏红或边尖红或有红点刺,脉细数等。麻黄宣肺平喘,石膏辛凉宣泄清肺热,杏仁、甘草助麻黄平喘,桑白皮既清肺热,又止咳平喘,辅以地骨皮泻肺中伏火,并退虚热,麻杏石甘汤清肺化痰平喘,泻白散泻中有补,标本兼治。二方合用,取其辛温辛凉配伍而具有清泻肺热作用,使肺热得以宣畅清泄,咳嗽喘逆之症,自可得到平息。本法在应用中,不拘泥肺热必有发热之说,凡痰少而粘,或干咳,咳痰不畅,舌有点刺者,认为均已呈痰热阻肺之象,即可用本法治之。这样痰热的认识就扩大了。本法常用药物有: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知母、桑白皮、瓜蒌皮、地骨皮、桔梗、鱼腥草、银花、射干等。
[b]养肺法:[/b]本法治疗也有二方,为生脉散合桑杏汤加减。该方适用于久咳不止,口干、口燥、短气自汗、苔薄质偏红,脉细数者,人参补益肺气而生津,麦冬养阴清肺而生津,五味子固表敛肺而生津。生脉散养心肺之阴,使气血得以荣养一身,又有酸敛之品,收耗散之气,具有止汗定喘之功。桑叶轻宣燥热之邪,配以山栀清泄肺热,杏仁、象贝宣肺化痰,沙参润肺生津。桑杏汤则具轻宣燥热,润肺止咳之效。二方合用具有益气养肺润燥止咳之功。在本法中仍循扶正祛邪之大法。此立方遣药有标本兼治之功。克服了一味攻伐有伤正之弊,或一味固本扶正而恋邪之嫌。养肺法常用药物有:人参、黄芪、南沙参、北沙参、天麦冬、五味子、桑叶、桑白皮、瓜蒌皮、芦根、杏仁、山栀、象贝母等。养肺法适用于津耗气伤之证。
[b]补肺法:[/b]本法治疗有二方。为参苓白术散和百合固金汤加减。该方适用于咳喘病缓解及稳定期。凡见咳嗽不多、腰酸乏力、气短、口干少津、苔薄质偏红或淡红,脉细数者。参苓白术散之四君能平补脾胃之气,米仁助白术而健脾渗湿,砂仁辛温芳香醒脾,佐四君促中州运化,使上下之气贯通,桔梗如舟楫载药上行,达于上焦而益肺。百合固合汤以二地为君滋阴补肾,以百合、麦冬、贝母为臣、润肺养阴,当归养血润燥,白芍养血益阴。全方能使阴液渐充,肺肾得养。二方合用共奏补益脾、肺、肾,三脏之气,而杜绝咳喘之源。
在养肺阶段当以救津伤为主,在补肺阶段则以补益气阴两虚为主,所以治则有所不同。
以上治咳喘之四法,应当循序而进,原则上不能颠倒错用,否则治疗咳喘则难顺愈。然而疾病绝无常势,临诊中应当知常达变,始终应以辩证施治为原则,应抓住疾病的本质及主要矛盾,给予相应的方法治疗。治疗咳喘不离四法,顺序时可变,但四法法则不可变也。
相关参考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1989年第6期第3-4页摘要:曹余德老中医行医40余载,学验俱丰。学术上远宗仲景,近效杏轩,兼采诸家之长,融汇贯通,临床实践,效验甚众。今将曹老治疗咳嗽一证的经验介绍如下,以示曹老
认为治疗肿瘤应采取协同综合治疗的措施,才能在临床效果上取得突破,获得较好的疗效。协同综合治疗可以概括为“中、西、内、外、针、气、膳、心”八字治疗方针。[b]中[/b]:是指中医。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原则,
针刺操作过程中的十四种基本手法。见金·窦杰《针经指南》。即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切等十四种。后世医家各有体会和发挥。如明·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爪而切之,下针之法;
针刺操作过程中的十四种基本手法。见金·窦杰《针经指南》。即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切等十四种。后世医家各有体会和发挥。如明·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爪而切之,下针之法;
治疗学术语。指治疗血证的四个基本大法。清·唐宗海《血证论》:“惟以止血为第一要法。血止之后,其离经而未吐出者,是为瘀血……故以消瘀为第二法。止吐消瘀之后,又恐血再潮动,则须用药安之,故以宁血为第三法…
[b]黄连阿胶汤[/b] 黄连 阿胶 黄芩 鸡子黄 白芍[b]桃花汤[/b] 赤石脂 干姜 粳米[b]猪肤汤[/b] 一味 [b]甘草汤[/b] 一味 [b]桔梗汤[/b] 桔梗 甘草[b]半夏散及汤
出血乃妇科一大症,如崩漏、月经过多、经行吐衄、经间出血、胎漏以及恶露不绝等,其中以崩漏最常见。止血归纳四法,以求探讨。[b]1、通-祛瘀止血[/b]瘀血阻络,血不循经而致崩漏乃临床所常见,其因不一,或
出血乃妇科一大症,如崩漏、月经过多、经行吐衄、经间出血、胎漏以及恶露不绝等,其中以崩漏最常见。止血归纳四法,以求探讨。[b]1、通-祛瘀止血[/b]瘀血阻络,血不循经而致崩漏乃临床所常见,其因不一,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