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块瘕怎么用?《医学纲目》 积块瘕

Posted 《医学纲目》

篇首语: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积块瘕怎么用?《医学纲目》 积块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积块瘕怎么用?《医学纲目》 积块瘕


〔丹〕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成聚,宜醋煮海石、醋三棱、莪术、桃仁、红花、五灵脂、香附之类,石碱白术汤下之。瓦龙子能消血块,又能消痰。治块当降火消食积。(食积即痰也。)
行死血,血块去后,须大补之。
石碱,痰积有块可用,洗涤垢腻,又能消食积。块在皮里膜外,须用补气香药开之,兼二陈汤加补气药,先须断浓味。凡积病不可用下药,徒损真气,病亦不退,当用消积药,融化开则自消。

〔垣〕治积要法 许学士云∶大抵治积,或以所恶者攻之,所喜者诱之,则易愈。如 砂、水银治肉积,神曲、麦 治酒积,水蛭、虻虫治血积,木香、槟榔治气积,牵牛、甘遂治水积,雄黄、腻粉治痰积,礞石、巴豆治食积,各从其类也。若用群队之药分其势,则难取效。须要认得分明是何积聚,兼见何证,然后增加佐使之药。不尔,反有所损,要在临时通变也。治积当察其所痛,以知其病有余不足,可补可泻,无逆天时,详脏腑之高下。如寒者热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留者行之,坚者削之,强者夺之,咸以 之,苦以泻之,全真气药补之,随其所积而行之,节饮食,慎起居,和其中外,可使必已。不然,遽以大毒之剂攻之,积不能除,反伤正气,终难复也,医者可不慎欤!
诸积皆本于喜怒伤脏而阴虚,阴既虚矣,则风雨袭阴之虚,病起于上而生积,清湿袭阴之虚,病起于下而成积。(详见针灸条。)

〔洁〕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皆由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若遽以磨坚破结之药治之,疾似去而人已衰矣。干漆、 砂、三棱、牵牛、大黄之类,得药则暂快,药过则依然,气愈消,疾愈大,竟何益哉!故善治者,当先补虚,使血气壮,积自消,如满座皆君子,则小人自无容地也。不问何脏,先调其中,使能饮食,是其本也。

〔丹〕有妇人三十岁,因哭子,至半年后,胸痞有块如杯,饮食大减,面淡黄惨黑,若不胜衣,六脉弦细虚涩,至日晡后则发寒热。予察其事势已急,补泻兼用,以补中益气汤随天气寒暄加减法,与东垣痞气丸相间服,方见五积门,食前用汤,食后用丸,常令汤多于丸些少。如此近一月,寒热皆退,食亦稍进,又以丸用汤相等服之,至第二月以后,忽一夜大发寒热,至天明热退,胸中之块如失,至晚手足下半节皆肿,遂停药。三五日后,忽一夜手足之肿如失,至天明胸中之块复有,比如前觉小一晕。遂以二陈汤加桔梗、白术、枳实,调理半月而安。次年复生一男。一妇人四十余,面白形瘦性急,因大不如意,三月后乳房下贴肋骨作一块,渐渐长大,掩心微痛膈闷,饮食减四之三,每早觉口苦,两手脉微而短涩。予知其月经不来矣,为之甚惧,辞勿与治。思至夜半,其妇尚能出外见医,梳妆言语如旧,料其尚有胃气,遂以参、术、归、芎,佐以气药作大服,一昼夜与四次,外以大琥珀膏贴块上,防其长。经一月余,服补药百余帖,食及平时之半。仍用前药,又过一月,脉气渐充。又与前药吞润下丸百余帖,月经不及两月而至,涩脉减五分之四。时天气热,意其经行时,必带紫色,仍与前补药加醋炒三棱,吞润下丸,以抑青丸十五粒佐之。又经一月,忽报块已消及大半,月经及期尚欠平时半日,饮食甘美如常,但食肉则觉不快。予令止药,且待来春木旺时又与区处。至次年六月,忽报一夜块大,比旧反加大半指,脉略弦,左略怯于右,至数日平和,自言食饱后则块微闷,食行却自平。予意有动心事激之,问之果然。仍与前补药加黄芩、炒黄连,以少木通、生姜佐之,去三棱煎汤吞润下丸,外以琥珀膏贴之半月,值经行而块散。此是肺金为内火所烁,木邪胜士,土不能运,清浊相干,旧块轮廓尚在者,因气血之未尽复也。浊气稍留,旧块复起,补其血气,使肺不受邪,木气平而土气正,浊气行而块散矣。
方提领年五十六,丁丑年冬,因饮酒后受怒气,于左胁下与脐平作痛。自此以后,渐渐成小块,或起或不起,起则痛,痛止则伏,面黄口干,无力食少,吃此物便嗳此味,转恶风寒。脉之左大于右,弦涩而长,大率左甚,重取则全弦。此得热散太多,以致胃气大伤,阴血下衰。且与和胃汤以补胃气,滋养阴血,并下保和丸助其化粕,伺胃实阴血稍充,却用[b]消块和胃汤方[/b]。
人参(三钱) 白术(一钱半) 陈皮(一钱) 芍药 归身(各五分) 干葛(三分) 红花(豆大) 甘草(二钱,炙)
作一帖,下保和丸二十五、龙荟丸十五。
上三法,补气血药为主,磨积出入佐之,皆补多于磨,乃气血虚甚而有积块之法也。
敢村妇人腹下有块。白术汤下保和丸三十五粒。
王郎心痛膈有块,与白术(二钱) 青皮(一钱) 芍药 木通 川芎 苍术(各一钱) 甘草(五分)
作一帖,煎下保和丸三十粒。
冯氏女年三十岁,形瘦色嫩,滋味素浓,幼年曾踏雪,尝以火烘鞋履,以致湿热上袭。至二十五岁时,口尝吐清水吞酸。医用丁香等热药,时止时作,作时仍服前药,至当年心痛胸痞有块,吃饭即吐些,常出三之一,遂与佐金丸二十四粒,以姜汤下之。与三十余次,全不进食。予曰∶结已开矣。且令止药。或口干思饮,止与半盏熟水,间以青六丸与之。虽困卧着床,尤以绝药为善。如此近四十日,诊其脉前后些微弦,重取似涩,轻取稍和,至此弦脉渐添。遂令与人参酒芍药汤,引金泻木,渐渐思食,而苦于大便秘。病家必欲行大黄,予止之。遂以生芍药、陈皮、桃仁、人参为丸与之,用蜜煎导,大便行而食进,调理半月而安。
[b]参萸丸[/b] 即佐金丸加人参一钱是也。
庐子裕左胁下因疟后食肉与酒而成块。
白术(一钱) 柴胡(醋炒,一钱) 茯苓(二钱) 枳壳(炒,五分) 人参(五分)
作汤下阿魏五、保和二十、抑青十、与点十、攻块五。
长垣朱郎因酒多年湿病,胁上有块,腹滑泄,小便黄。
滑石(一两) 白术 三棱(各六钱) 陈皮(五钱) 黄连 猪苓(各三钱) 黄芩 木通(各二钱)防风(一钱半) 干姜(一钱) 甘草(五分,炙)
分七帖,煎下保和丸二十。
一丈夫肚左边带胁上有块,先吃匾食牛乳者成气痛,又因酒肉块大如桃,食减三分之一。
滑石(半两) 白术(四钱) 陈皮 三棱(各三钱) 萝卜子 连翘 黄连(各一钱) 干葛(二钱半)桃仁(二十个) 黄芩(一钱) 甘草(钱半,炙)
上分四帖,水煎服。
妇人胁下有块,大如掌,脉涩,时有热,此虚中有气积,先与补虚,次与磨积药。
白芍 归须(四钱) 陈皮 白术(三钱) 青皮 川芎 木通(各一钱) 甘草(半钱)
白水煎,热服。
磨积药∶
三棱(醋煮,一钱) 枳实 青皮 桃仁(各五钱) 大黄(五钱) 桂枝(钱半) 海藻(醋煮,三钱)
细末,神曲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

〔世〕一孺人左胁下旧有块,渐长大,脉弦而大稍数,询之近亦发热,食亦减,倦怠,先与补之,次攻此块。
陈皮(五钱) 白术(两半) 柴胡 归头 青皮(各五钱) 甘草(一块) 木通(三钱半)
上作八帖服。
次与攻块∶
青皮(醋,一两半) 桃仁(五钱) 三棱(醋,一两半) 桂枝(三钱半) 海藻(醋洗,三钱)
锉末,神曲糊为丸。
一丈夫胁下有积块,内有痰热,汗不得泄,两脉大而散软,此体有虚。
三棱(五钱) 白术 黄连(各三钱) 人参(二钱半) 甘草(五分) 连翘 木通(各三钱) 川芎 桂(一钱)
水煎,下保和丸。
富小娘疟后左胁下块,小便少。
浓朴 柴胡(各二钱) 三棱(一钱半) 甘草(半钱) 木通(五钱) 白术(六钱半) 青皮(五钱) 生姜(一片)
上食前热服。
下邳钱郎正月发沙,因此脐边有块二枚,发起则痛,伏则不痛,有时又隐痛。自灸脐中,脉甚弦,右手伏,重取则略数。此蕴热因春欲汗解,而气弱不能自发为汗,复郁,又因食不节,邪挟宿食,所以成块。宜以保和二十、温中二十、抑青十,用白术、木通、三棱汤下。
上十一法,皆补药与磨积相半兼服之。前七法治饮食酒肉成积,后三法治体虚有热成积也。

〔丹〕陈里长男二十七岁,旧因饱食牛肉豆腐,患呕吐,又不节饮食,右胁下生一块渐长,今大如掌,痛发则见,痛止则伏,其脉弦而数。知此人必性急,块上不可按,按则愈痛,痛则必吐黄酸苦水。询之果然。或作肾气治。予曰∶非也,此足太阴有食积与湿痰。
荔枝核(烧,二个) 山栀(炒,五个,去壳) 枳实(炒,十五个) 山楂(九个) 茱萸(炒,九枚)
一方有人参。
上细研,急流水一盏,荡起煎沸,入生姜汁令辣,食前热服,与六帖,吐二帖,服四帖,与此药且止其痛,却与消块药∶
半夏末(六钱,皂角六个,水煮取汁,拌半夏末,晒干。) 黄连(炒,五钱) 石碱(二钱,另研)
以上三件,同为细末,以糖球膏为丸,如胡椒大。

〔丹〕一婢色紫稍肥,性沉多忧,年近四十,经不行三月矣。小腹中有一气块,初起如栗,渐如炊饼。予脉之,两手皆涩,重取却稍和。试令按块痛甚,扪之高寸半,遂与《千金》消石丸,至四五次后,忽自言乳头黑且有汁,恐是孕。予曰∶韭也,涩脉无孕之理。又与三五帖,脉之稍觉虚豁。予悟曰∶经阻久矣,令止前药,与四物汤倍白术,佐以陈皮、炙甘草至三十帖,候服完,再与消石丸数次。忽自言块消一晕,便令莫服。又半月,经行痛甚,下黑血半升,内有如椒核者数十粒,而块消一半。又来索药,以消余块。予晓之曰∶勿性急,似开矣,不可又攻。若次月经行,当消尽矣。次月经行,下少黑血块,又消一晕。又来问药,予曰∶且守禁忌,至次月又消尽,已而果然。大凡攻击之药,有病则病受之,病邪轻而药力重,则胃气受伤。夫胃气者,清纯冲和之气也,惟与谷肉菜果相宜。盖药石皆偏胜之气,虽参、 辈,为性亦偏,况攻击之药乎。此妇胃气弱,血亦少,若待块尽而去药,胃气之存者几希矣。
一妇人年五十五岁,形气俱实,富而神劳,味浓性急,常经水过多。医每用涩药止。后病气痛,胸腹共有积块大小十三枚,遇夜痛甚,着床累月,饮食虽减,应接家事如故,其脉两手皆涩而弱。此因屡用涩药,致败血积聚不行故尔。时三月间用蜀葵根煎汤,再煎人参、白术、陈皮、青皮、甘草梢、牛膝成汤,入玄明粉少许,研桃仁调热饮之,服至二帖,腹痛下块一枚,再并渣煎服,又下一枚,时以病久血耗,不敢再取块,告技穷而归。后想此症患病虽重,其形质尚可受药,但当去葵根、玄明粉,其后块渐消而病安。
一女子年二十一岁,累因食伤,胃脘有块,随气上塞咽中。问之,又因食煨盐配粥。与∶
白术(一钱半) 陈皮 半夏(各一钱) 桔梗 青皮 木通(各五钱) 甘草(炙些) 生姜(二片)
煎服一二次,病遂平复,再与前药。半月后加桔梗煎一服,令其吐,吐出痰积,遂愈。

〔子和〕息城司侯闻父死于贼,乃大悲。哭罢,便觉心痛,日增不已,月余成块,状若覆杯,大痛不堪,药皆无功,议用燔针炷艾,病患恶之,乃求治于戴人。戴人至,适巫者在其傍,乃学巫者杂以狂言,以谑病者,至是大笑不忍,回面向壁一二日,心中结硬皆散。戴人曰∶《内经》言忧则气结,喜则百脉舒和。又云∶喜胜悲,《内经》自有此法。

〔丹〕吕宗信年六十,素好酒,八月间因暑热中得疾,两足冷过膝,上脘有块如掌,牵引胁痛,不可眠卧,饮食减半,却不渴。已自服生料五积散三帖。予脉之,六脉俱沉涩而小,按之不为弱,皆数,而右为甚。大便如常,小便赤色。遂用大承气汤减大黄之半而熟炒,加黄连、芍药、川芎、干葛、甘草作汤,下栝蒌仁、半夏、黄连、贝母丸。至十二帖,足冷退至胫,块减半,遂止药。至半月,饮食复旧,诸症悉除。

〔唐〕柳宗元纂救死方 元和十二年二月,得香港脚,夜半痞绝,胁有块大如石,且死。因大寒不知人三日,家人号哭,荥阳郑询美传杉木汤,服半食顷,大下三次,气通块散。其方用杉木节一大升,橘叶一大升,无叶以皮代之,大腹槟榔七个,合捣碎之,童便三大升,共煮取一升半,分二服,若一服得快利,停后服。

〔《肘》〕治卒暴症,腹中有如石刺痛。牛膝一大把并叶,酒煮饮之。

〔《外》〕治卒暴症,腹中有物,坚如石,痛欲死。取蒴 根一小束洗,沥去水,细擘,以酒二升,渍三宿,暖温服五合至一升,日三。若欲速得服,于热灰中温令药味出服之,此方无毒,神效。
上暴积急去条四方,如块除后,必用补剂,以救其受攻之伤也。

〔海〕[b]万病紫菀丸[/b] 疗脐腹久患 癖如碗大,及诸黄病,每值气起时,上气冲心,绕脐绞痛,一切虫咬,十种水病,十种蛊病,及反胃吐食,呕逆恶心,饮食不消,天行时病,女人多年月露不通,或腹如怀孕多血,天阴即发。又治十二种风,顽痹不知年岁,昼夜不安,梦与鬼交,头多白屑,或哭或笑,如鬼魅所着,腹中生疮,腹痛,服之皆效。
紫菀(去苗土) 吴茱萸(汤洗七次,焙干) 菖蒲 柴胡(去须) 浓朴(姜制。各一两) 桔梗(去芦)茯苓(去皮) 皂荚(去皮子,炙) 桂枝 干姜(炮) 黄连(去须) 蜀椒(去目及闭口,微炒出汗) 巴豆(去皮膜内油,炒) 人参(去芦。各五钱) 川乌(炮,去皮脐,三钱) 加羌活 独活 防风(各一两)
上为细末,入巴豆研勾,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渐加至五丸、七丸,生姜汤送下,食后临卧服。
有孕者不宜服,具引于后∶
痔漏肠风,酒下。赤白痢,诃子汤下。脓血痢,米饮汤下。堕伤血闷,四肢不收,酒下。蛔虫咬心,槟榔汤下。气噎忧噎,荷叶汤下。打扑伤损,酒下。中毒,扫帚灰甘草汤下。一切风,升麻汤下。寸白虫,槟榔汤下。霍乱,干姜汤下。咳嗽,杏仁汤下。腰肾痛,豆淋酒下。阴毒伤寒,温酒下。吐逆,生姜汤下。饮食气块,面汤下。时气,井花水下。脾风,陈皮汤下。头痛,水下。心痛,温酒下。大小便不通,灯草汤下。因物所伤,以本物汤下。吐水,藜汤下。气病,干姜汤下。小儿天吊风搐,防风汤下。小兄疳痢,葱白汤下。小儿乳食伤,白汤下。月信不通,红花酒下。妇人腹痛,川芎酒下。怀孕半年后胎漏,艾汤下。有子气冲心,酒下。产晕痛,温酒下。血气痛,当归酒下。产后心痛,腹胀满,豆淋汤下。难产,益智汤下。产后血痢,当归汤下。赤白带下,酒煎艾汤下。解内外伤寒,粥饮下。室女血气不通,酒下。子死腹中,菜子汤下。
又治小儿惊痫,大小颠狂一切风,及无孕妇人,身上顽麻,状如虫行,四肢俱肿,呻吟等疾。杨驸马患风气冲心,饮食吐逆,遍身枯瘦,日服五丸,至二十日。泻出肉块如虾蟆五六枚,白脓二升,愈。赵侍郎先食后吐,目无所见,耳无所闻,服五十日,泻出青蛇五七条,四寸许,恶脓三升,愈。王氏患大风病,眉发堕落,掌内生疮,服之半月,泻出癞虫二升,如马尾,长寸许,后愈。李灵患肥气病,日服五丸,经一年,泻出肉鳖二枚,愈。黄门卒中风,病发时服药,泄出恶脓四升,赤黄水一升,一肉虫如乱发,愈。李知府妻梅氏,带下病七年,血崩不止,骨痿着床,日服五丸至十丸、十五丸,取下脓血五升,黄水一升,肉块如鸡子状。治愈一切万病如神,惟有孕者不宜服。

〔《局》〕[b]温白丸[/b] 治心腹癖块,久症积聚,大如杯碗,黄胆宿食,朝起呕吐,支满上气,时时腹胀,心下坚结,上来抢心,傍攻两胁,十种水气,八种痞塞,翻胃吐逆,饮食噎塞,五种淋疾,九种心痛,积年食不消化,或连年疟疾不瘥,及疗一切诸风,身体顽麻,不知痛痒,或半身不遂,或眉发堕落,及疗七十二种风,三十六种遁尸疰忤及颠痫,及妇人诸疾,断续不生,带下淋沥,五邪失心,忧愁思虑,饮食减少,月水不调,及腹中一切诸疾,连年羸瘦困毙,或歌或笑,如鬼所使,但服此药,无不除愈。即前万病紫菀方减羌活、独活、防风。
[b]万病丸[/b] 疗八种痞病,五种痫病,十种疰忤,七种飞尸,十二种蛊毒,五种黄病,十二种疟疾,十种水病,八种大风,十二种痹,并风入头,眼翳膜漠漠,及上气咳嗽,喉中如水鸡声不得卧,饮食不作肌肤,五脏滞气,积聚不消,壅闭不通,心腹胀满,及胸背膨胀,气结四肢,流入胸腹。又治心膈气满时定时发,十年二十年不瘥,五种下痢,疳虫、蛔虫、寸白诸虫,上下冷热,久积痰饮,令人多眠睡,消瘦无力,荫入骨髓,便成漏疾,身体气肿,饮食呕逆,腰腿酸疼,四肢沉重,不能久行久立,妇人因产冷入子脏,脏中不净,或闭塞不通,胞中瘀血冷滞,出流不尽,时时疼痛为恶,或因此断产。并小儿赤白下痢,及狐臭、耳聋、鼻塞等病。服此药以三丸为一剂,不过三剂,其病悉除。说无穷尽,故称万病丸。
牛黄(研细) 黄芩(去芦) 芫花(醋炒赤) 禹余粮(醋淬,研飞) 雄黄(研飞) 芎 人参(去芦) 紫菀(去芦头,醋炒) 蒲黄(微炒) 麝香(研) 当归(去芦) 桔梗(去芦) 大戟(锉,炒)干姜(炮) 防风(去芦) 黄连(去须) 朱砂(研飞) 犀角(镑) 前胡(去芦) 巴豆(去皮心膜,炒)细辛(去苗) 葶苈(炒) 肉桂(去粗皮) 茯苓(去皮) 桑白皮(炒) 芍药 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 甘遂(各一两) 蜈蚣(一十二节,去头足,炙) 芫青(二十八枚,入大米同炒黄色,去头足)石蜥蜴(去头尾足,炙,四寸)
上为细末,入研药匀,炼蜜为丸,如豆大。若一岁以下小儿有疾者,令乳母服两小豆大,亦以吐利为度。
近病及卒病多服,积病久疾即少服常服,微溏利为度。卒病欲死,服三丸,取吐利即瘥。卒中恶口噤,服二丸,浆水下利即瘥。五疰鬼刺客忤,服二丸。男女邪病歌哭,腹大妊娠者,服二丸。日三夜一,间食服之。蛊毒吐血腹如刺,服二丸,不瘥更服。疟病未发前服一丸,未瘥更服。诸有痰饮者,服三丸。冷癖,日三服,每服三丸,皆间食,常令微溏利。宿食不消,服二丸取利。 瘕积聚,服二丸,日三服。拘急心腹胀满心痛,服三丸。上气呕逆,胸膈满不得卧,服二丸,不瘥更服。大痢,服二丸,日二服。疳 ,服二丸或一丸,如杏仁大,和醋二合,灌下部中。水病,服三丸,日再服,间食服之,瘥止。人弱即隔日服。头痛恶寒,服二丸,覆取汗。伤寒天行,服二丸,日三服,间食服之。小便不通,服一丸,不瘥,明日更服。大便不通,服三丸。又,内一丸下部中,即通。耳聋停急,以绵裹如枣核塞之。鼻衄,服一丸。痈肿疔肿破肿,内一丸如麻子大,日一敷之,赤根自出。犯疔肿血出,以猪脂和涂,有孔则内孔中瘥。癞疮以醋泔洗讫,取药和猪脂敷之。漏疮有孔,以一丸内孔中,和猪脂敷上。痔疮,涂绵筋上,内孔中,即瘥。瘰 ,以醋和涂上,瘥。癣疮,以布揩令汗出,以醋和涂上,日一易,瘥。胸背腰胁肿,以醋和敷肿上,日一易,又服二丸。诸冷疮积年不瘥者,以醋和涂之。恶刺,以一丸内疮孔中,即瘥。蝮蛇螫,以少许内螫处,若毒入腹,心烦欲绝者,服三丸。蜂螫,以少许敷之,瘥。妇人诸疾,胞衣不下,服二丸。小儿惊痫,服一丸如米许,以涂乳,令小儿嗍之。看小儿大小加减。儿客忤,服一丸如米大,和乳涂乳头,令嗍之,以意量之。蝎螫,以少许敷之,瘥。小儿乳不消,心腹胀满,服一丸如米许,涂乳头,令嗍之,即瘥。

〔罗〕[b]干柿丸[/b] 取虚实积下膈,甚妙。
朱砂(研,为衣) 没药(研) 猪牙皂角(去皮弦子,为细末) 干姜(炮,为末) 干漆(炒烟尽,[b]为末[/b]) 京三棱(炮,为末) 轻粉(一钱) 青礞石( 为末,各一钱) 水银(一钱,铅一钱结炒干)
巴豆(三十粒,去皮膜,醋煮十沸)
上件各研匀,软饭和为丸,如绿豆大,煎柿蒂汤冷下三五丸,加减用。妇人有胎不可服。
小肠移热于大肠,为久癖为沉。(全文见诊病传变。)

〔《千》〕[b]消石丸[/b] 治 瘕。
硝石(六钱) 大黄(八钱) 人参 甘草(各三钱)
上各为末,先将硝黄末以三年苦酒先煎,候将干,却用参甘二末和匀为丸,每三十丸。米汤下,四日一服,候下如鸡肝,或如米泔赤黑色等效。下后忌风冷。

〔罗〕[b]醋煮三棱丸[/b] 治一切积聚,不拘远年近日,治之神效。
京三棱(四两,醋煮透,竹篦切,晒干) 川芎(二两,醋煮) 大黄(半两,醋煮,湿纸裹煨过)
上三味,同为末,醋糊为丸,如桐子大,每三十丸,温水下,不拘时,病甚者一月效,小者半月效。

〔罗〕[b]神功助化散[/b] 专治男子妇人腹中痞块,不拘气血食积所成,此方之妙,不可尽述。
地 蓄(五钱) 瞿麦穗(五分) 大麦 (五钱) 神曲(二钱半) 沉香(一钱半) 木香(一钱半) 甘草(五分) 大黄(二两)
上为细末净,根据分两和匀,男以甘草、淡竹叶二味等分煎汤,及无灰酒同调服,酒多于汤。妇人用红花、灯心、当归等分煎汤,及无灰酒同调服,酒多于汤,忌油腻动气之物,及房事一月,药须用黄昏服,大小便见恶物为度。神妙非常,誓不轻传匪人。
[b]圣散子[/b] 治远年积块,及妇人干血气。
砂(六两) 大黄(八两) 麦 (六两) 干漆(烧过) 蓄 茴香(炒) 槟榔(各一两) 如妇人干血气,加穿山甲(二两,炮)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仰卧。此药只在心头,至天明,大便如鱼肠,小便赤为验。取出,并无毒,有神效。小儿用一钱,十五以上五钱,空心服之,更效。
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全文见诸痛。)

〔海〕[b]红丸子[/b] 治大人脾积气滞,胸膈满闷,面黄,腹满胀,四肢无力,酒积不食,干呕不止,脾连心胸及两乳痛,妇人脾血积气,诸般血症气块,及小儿食积,骨瘦面黄,肚胀气急,不嗜饮食,渐成脾虚,不拘老少,并宜服之。
京三棱(五斤,水浸软,分切作小片子) 蓬术(五斤) 陈皮(五斤,拣净) 青皮(五斤) 胡椒(三斤)干姜(二斤,炮)
上研六味,同为细末,醋糊为丸,桐子大,矾红为衣。每三十丸,食后姜汤吞下。

〔罗〕[b]鸡爪三棱丸[/b] 治五脏 癖气块。
鸡爪三棱 石三棱 京三棱 木香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各半两) 砂(三钱) 槟榔 肉豆蔻(各一两)
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为丸,桐子大,生姜汤送下。
[b] 砂煎丸[/b] 消积磨块,一切凝滞。
黑附子(二枚,各重五钱以上者,炮裂去皮脐,剜作瓮子) 木香(三钱) 荜茇(一两) 砂(三钱,用水一盏续续化开,纳在瓮内,火上熬干) 破故纸(一两,隔纸微炒)
上将飞过 砂末,封在附子瓮内,却用剜出附子末盖口,用和成白面裹,约半指浓,慢火灰内烧匀黄色,去面,用木香等为细末,却用元裹附子熟黄面为末,醋调煮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三十丸,生姜汤送,此药累有奇功。

〔《本》〕[b]治症丸[/b] 治丈夫女人小儿年深日近,沉积瘕块,面色青黄,时上抢心,吐水吞酸,舌生白沫,妇人积年月经不调,渐成血气或血蛊块,中焦之间覆如杯碗,连年累月渐成瘦瘠,寒热往来,一切脾胃受寒,久不瘥愈之疾,并皆治之。
巴豆(五两,去油膜) 蓬术(三两,醋炙透) 京三棱(三两,醋煮透) 丁香皮(二两) 木香(一两半)丁香(一两半) 浓朴(三两,制) 石菖蒲(二两) 良姜(一两半) 虻虫(一两半,炒) 川牛膝(一两)香附子(四两,炒) 石莲子(肉,二两) 薏苡仁(一两) 使君子(三两,去壳)
上为细末,稀面糊为丸,如绿豆大。积年 瘕成块者,第一服用熟水下二十丸,自后每日三丸五丸,更量虚实加减与之,五日云尽积块。若近脾胃有积者,每服五丸,米饮吞下,一服取效。妇人血气成块及血瘕,每服二十丸,用苏木酒、童子小便各一半,煎五七沸令温,空心吞下。自后每日用温酒下三丸,其血块逐旋消,从大小便去尽自知。小儿蛔虫腹痛不能忍,日夜叫唤,百药不救者,陈皮汤下七丸,立效。诸虫皆宜下,常服,或白汤或姜汤下三五丸,中酒及酒积,大便鲜臭者,白汤与酒各半吞十丸,立效如神。一切咽塞,心下硬痛,皆用枣汤下五丸,不拘时候。

〔罗〕[b]玄胡索丸[/b] 治吐利腹胀,心腹痛, 瘕气结,虫烦不安,顺三焦,和脾胃。
玄胡索 当归 青皮(去白) 雄黄(飞) 广术(炮) 木香 槟榔 京三棱(炮。各四两)
上为细末,入雄黄末水糊为丸,桐子大,生姜汤下。
[b]荆蓬煎丸[/b] 破痰癖,消 块冷热积聚,胸膈疰闷,通利三焦,升降阴阳,顺气消食。
京三棱(二两,酒浸,冬三日,夏一日) 枳壳(炒,一两) 广术(二两,醋浸,冬三日,夏一日。以上二味,同以去皮巴豆二十个,银器内炒令黄色,不用巴豆) 木香(去根) 青皮(去白)茴香(微炒) 槟榔(各一两)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

〔丹〕润下丸 治积块。(方见咳嗽。)

〔世〕[b]二贤散[/b] 消积块,进食。
橘红(一斤,净) 甘草(四两) 盐(半两)
上用水二四碗,从早煮至夜,以烂为度,水干则添水,晒干为末,淡姜汤调下。有块者,加姜黄半两,同前药煮。气滞,加香附二两,同前药煮。气虚者,加沉香半两另入。噤口痢,加莲肉二两去心,另入。
上自久积缓除条至此一十六方,皆纯是磨积之剂,必用补气血药相兼服之,纯用之致死,乃医杀之也,谨之。
惊风成块者。妙应丸加穿山甲、炒鳖甲烧各三钱,玄胡索、蓬术各四钱,每五十丸加至七十丸,以利为度。(妙应丸即控涎丹,方见痰门。)

〔丹〕茶癖,喜吃茶及吃干茶者。
石膏 黄芩 升麻 为末,砂糖调服。

〔世〕酒积方,累效。
乌梅(肉,一两) 半夏曲(七钱) 青木香(四钱) 枳实(半两) 砂仁(半两) 杏仁(三钱) 巴霜(一钱) 黄连(酒浸一宿,一两)
上为末,蒸饼丸,绿豆大。每八丸,白汤送下。
褚澄传云∶澄善医,为吴郡太守,百姓李道念以公事到郡。澄见谓曰∶汝有重病。答曰∶旧有冷病,至今年久,众医不瘥。澄为诊曰∶汝病非冷非热,当是食白瀹鸡子过多所致。令取蒜一升煮食,吐一物如升,涎裹之,开看是鸡雏,羽翅爪距具足,能行走。澄曰∶此未尽,更服余药。又吐得如向者有十三头,而病都瘥。

〔《衍》〕有人病心腹懑烦,弥二岁。诊曰∶腹有蛊,误食发而然。令饵雄黄一剂,少选吐一蛇如拇指,无目,烧之有发气,乃愈。此杀毒虫之验也。
上二方,吐虫积之法也。

〔丹〕治食积死血痰积成块,在两胁,动作腹鸣嘈杂,眩运身热,时作时止。
黄连(一两半,用茱萸、益智仁同炒,止用黄连) 山栀(半两炒) 川芎 神曲 桃仁(去皮) 三棱 蓬术(各半两,并醋煮) 香附(童便浸) 山楂(各一两) 萝卜子(炒,一两半)
上面糊丸。又方有青皮半两,白芥子一两半炒。
治胁痛有块,龙荟丸(二钱半起料,方见治寒热)加姜黄、桃仁各半两。
上蜜丸服。

〔世〕[b]小阿魏丸[/b] 治胁下积块。
三棱(醋炙,一两) 蓬术(醋制,一两) 青皮(醋制,二两) 胡椒(三钱) 木香(一两)麝香(二分) 阿魏(二钱半)
上为末,醋煮陈仓米粉为丸,桐子大。

〔子和〕果园刘子平妻,腹中有块如瓢,十八年矣,经水断绝,诸法无措。戴人令一月之内,涌四次,下六次,取去痰约一二桶,其中不化之物,有如葵叶煮烂鱼肠之状,涌时以木如意搅之,觉病积如括,渐渐而平。及积既尽,块痕反洼如臼,略无少损。至是而面有童色,经水复行,若当年少,可以有子。

〔丹〕治块在何部分∶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血积。
润下丸 治痰积。(方见咳。)
[b]阿魏丸[/b] 去诸积。
山楂 南星(皂角水,浸) 半夏(同南星浸) 麦芽 神曲 黄连(各一两) 连翘 阿魏(醋浸) 栝蒌 贝母(各半两) 风化硝 石碱 胡黄连 白芥子(各二钱半) 萝卜子(一两,蒸)
上为末,姜汁浸,炊饼丸。一方加香附、蛤粉治嗽。

〔罗〕[b]破积导饮丸[/b] 治内有积块坚硬,饮食不消,心下痞闷。
木香 槟榔 陈皮(去白) 青皮(去白) 枳壳(麸炒) 枳实(麸炒) 广术(炮) 京三棱(炮)半夏(汤洗七次) 神曲(炒) 麦 (炒) 茯苓 干姜 泽泻 甘草(炙。各五钱) 牵牛头末(六钱)巴豆(三十枚,去皮心膜)
上为细末,入巴豆霜令匀,生姜汁打曲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姜汤送下,食前。

〔无〕[b]小三棱煎[/b] 治食症酒痞,血 气块,时发刺痛,全不思食,积滞不消,心腹坚胀,痰逆呕哕,噫酢吞酸。
京三棱 蓬术(各四两) 芜花(一两,去梗叶)
上同入瓮器中,用米醋五升浸满,封器口,以炭火煨令干,取出棱、术,将芫花以余醋炒令微焦,焙干为末,醋糊丸,如绿豆大,每十五丸,生姜汤下。

〔罗〕[b]神效五食汤丸[/b] 取虚实积气食,蛊胀,积块,水气,年深痞瘕,并皆治之。
大戟(刮去皮) 甘遂(生。各半两) 猪牙皂角(生,去皮子) 胡椒(生) 芫花(醋浸一宿,取出炒。各二两) 巴豆(去皮膜心,醋煮二十沸,研,半两)
上件除巴豆杵罗为末,入巴豆再研匀,水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气实者十丸。夜卧水一盏,入白米、白面、黑豆、生菜、猪肉各少许,煎至半盏,去渣,候汤温下药,取下。病忌油腻粘滑物。妇人有胎者不可服。

〔《必效》〕疗癖。取车下李仁微汤退去皮及并仁者,与干面相拌,捣为饼,如面干和淡水,如常溲面法作饼,大小一如病患掌,为二饼,微炙黄。至熟,空腹食一枚,当大利。如不利,更食一枚。或饮热粥汁,以利为度。若至午后利不止,即以醋饮止之。利后当虚,病未尽者,量力一二日更进一服,以病尽为限。小儿亦以意量之。不得食酪及牛马肉等,无不效。

〔丹〕保和丸 治食积酒积。(方见伤食。)
[b]阿魏丸[/b] 治肉积及饱食停滞,胃壮者宜此,脾虚者勿服。
山楂 萝卜子 神曲 麦芽 陈皮 青皮 香附(各二两) 阿魏(一两,醋煮软,另研)
上炊饼丸。
又方 龙荟丸加白鸽粪大,能消食积,或入保和丸。

〔罗〕[b]流气丸[/b] 治五积六聚, 瘕癖块,留饮。
木香 川茴香(炒) 青皮 广术(炮) 陈皮(去白) 萝卜子(炒) 补骨脂(炒) 荜澄茄 砂仁 神曲(炒) 麦 (炒) 枳壳(麸炒。各一两) 牵牛(一两半) 槟榔(一两)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桐子大。食后每服三十丸,细嚼白豆蔻仁一枚,白汤送下。

〔丹〕[b]治血块丸[/b]。
海粉(醋煮) 三棱(醋煮) 蓬术 桃仁 红花 五灵脂 香附 石碱
上为丸,白术汤吞下。

〔《本》〕主症积满腹,诸药不瘥者。取白马尿服之愈。

〔世〕治腹中有块。猪腰子一双,切薄片,木鳖子肉一两,与猪腰片相间缚定,外用湿纸包,火内煨熟,取出去纸,擂盆内捣如泥,入黄连末,和为丸,每服二十丸,乌梅甘草汤吞下。第二服二十五丸,三服三十丸,渐加至以痛为度,大便利,其块自消,有神效。

〔《难》〕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故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五十五难 治聚法见末条。)

〔仲〕病有积有聚有谷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谷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谷气。

〔《素》〕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 ,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是也。(五脏生成篇)

〔《难》〕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 疟,连岁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传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五十六难)
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全文见治虚实法。)

〔《素》〕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五脏生成篇)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否?岐伯曰∶病名曰伏梁。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岐伯曰∶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帝曰∶然,何以故?岐伯曰∶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膈侠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居脐上为逆,脐下为从,勿动亟夺。(腹中论王注云∶“生”当作“出”。林注云∶《太素》侠胃作便胃。)帝曰∶人有身体髀骨股 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同上)

〔《难》〕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肾病传心,心当传肺,肺秋适王,王者不受邪,心复欲还肾,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五十六难)
心脉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全文见治虚实法。)

〔《素》〕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是也。(五脏生成篇“疝”当作“痞”字。)

〔《难》〕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饮食不为肌肤,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以冬适王,王者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痞气以冬壬癸日得之。(五十六难)
脾脉微大为痞气,腹裹大脓血,在肠胃之外。(全文见治虚实法。)

〔《素》〕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五脏生成篇 喘谓脉躁数也。)

〔《难》〕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传肺,肺当传肝,肝以春适王,王者不受邪,肺复欲还心,心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息贲以春甲乙日得之。(五十六难)
肺脉滑甚为息贲,主气。(全文见虚实法。)

〔《素》〕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是也。

〔《难》〕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下或上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传肾,肾当传心,心以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贲豚以夏丙丁日得之。(五十六难)
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全文见治虚实法。)

〔垣〕肝之积,[b]肥气丸[/b],治积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咳逆 疟,连年不已。
浓朴(半两) 黄连(七钱) 柴胡(二两) 椒(去汗,目闭不用,四钱) 巴豆霜(五分) 川乌(炮,去皮脐,一钱二分) 干姜(五分) 皂角(去皮弦子,煨,一钱半) 白茯苓(一钱半) 广术(炮) 昆布 人参(各二钱半) 甘草(三钱)
上除茯苓、皂鱼、巴豆外,为极细末,再另研巴豆霜,旋旋入和匀,炼蜜丸,如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两丸加服,周而复始。积减大半,勿服。
上后积药根据此法服之。春夏秋冬,另有加减法在各条下。秋冬,加浓朴一半,通前重一两,减黄连一钱半。
若治风痫,于一料中加人参、茯苓、菖蒲各三钱,黄连只根据春用七钱,虽秋冬不减,淡醋汤送下,空心服。
[b]加减肥气丸[/b] 仲夏合此,治同前。
柴胡 浓朴(各半两) 黄连(一两) 川椒 甘草(各五分) 巴霜(三钱) 干姜(半两) 肉桂(二钱) 人参(半两) 川乌(三钱)
上除巴豆末外,同为细末,旋入巴霜研匀,炼蜜丸,如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二丸加服,淡醋汤下,空心服。利大便行。秋冬,去生姜半钱,加浓朴一倍,减黄连一半。
心之积,[b]伏梁丸[/b] 治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心烦。
黄连(一两半) 人参(半两) 浓朴(去皮,姜制,半两) 黄芩(去皮,三钱) 肉桂(一钱) 干姜 巴豆 霜川乌(焙,去皮脐,各五分) 红豆 茯神(去皮。各一钱) 丹参(炮,一钱) 菖蒲(五分)
上除巴豆霜外为末,另研豆霜,旋入和匀,炼蜜为丸,如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
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二丸加服,淡黄连汤下,食远,周而复始,即减半勿服。秋冬加浓朴半两,通前共一两,减黄连半两,只用一两,黄芩不用。
脾之积,[b]痞气丸[/b] 气在胃脘,腹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饮食不为肌肤。
浓朴(制,半两) 黄连(去须,八钱) 吴茱萸(洗,二钱) 黄芩(二钱) 白茯苓(另为末) 泽泻(各一钱)巴豆霜(另研,四分) 干姜(炮,一钱五分) 白术(二钱) 川乌(炮,去皮脐,五分) 人参(一钱) 茵陈(一钱半) 缩砂(一钱半) 桂(四分) 川椒(炒,五分)
上除巴豆霜、茯苓另研为末旋入外,余药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二丸加服,淡甘草汤下,食远,周而复始,积减大半,勿服。
[b]加减痞气丸[/b] 孟秋合此。
黄芩(酒制,三分) 浓朴(一钱) 黄连(酒制) 半夏(各五分) 益智(三分) 吴茱萸(三分) 红花(五分) 青皮(二分) 归尾(三分) 泽泻(五分) 茯苓 神曲 广术 昆布(各二分) 橘皮(去白,三分) 熟地(二分) 人参(二分) 附子(三分) 甘草(炙) 巴豆霜 葛根(各二分)
上为末,蒸饼为丸,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二丸加服,淡甘草汤送下。
肺之积,[b]息奔丸[/b] 治左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嗽,发肺痈。
浓朴(姜制,八钱) 黄连(炒,一两三钱) 干姜(炮,一钱半) 桂枝(去皮,一钱) 巴豆霜(四分) 白茯(一钱半) 川乌(炮,去皮脐,一钱) 川椒(去汗,钱半) 人参(二钱) 桔梗(一钱) 紫菀(去苗,一钱半) 青皮(五分) 陈皮 京三棱(炮) 天门冬 白豆蔻(各一钱)
上除茯苓、巴豆霜旋入外,余药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加至大便微溏,再从二丸加服,煎淡生姜汤送下,食远,周而复始,积减大半,勿服。秋冬加浓朴五钱,通前一两三钱,黄连减七钱,用六钱。
[b]加减息奔丸[/b] 仲夏合此,其积为病,寒热喘咳,气上奔,脉涩,失精亡血,气滞则短气,血凝泣则寒热相参,气分寒,血分热。治法宜益元气,泄阴火,破气削其坚也。
川乌(一钱) 干姜(一钱) 人参(二钱) 陈皮(八钱) 黄连(一两三钱) 紫菀(一钱半) 桂枝(二钱)巴豆霜(四分) 浓朴(一钱半) 青皮(七分) 川椒(炒,去汗,钱半) 红花(少许) 茯苓(一钱半) 桔梗(一钱) 白豆蔻(一钱) 京三棱(一钱半) 天门冬(去心,一钱半)
上件为末,汤泡蒸饼为丸,如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加至大便微溏为度,再从二丸加服,煎生姜汤送下,食前。忌酒湿面辛辣生冷之物。
肾之积,[b]奔豚丸[/b] 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及治男子内经七疝,女子瘕聚带下。
苦楝(酒煮,三钱) 黄连(炒,五钱) 白茯(二钱) 泽泻(二钱) 川乌(炮,五分) 菖蒲(二钱) 玄胡索(一钱半) 全蝎(一钱) 附子(一钱) 巴豆霜(四分) 浓朴(姜制,七钱) 独活(一钱) 丁香(五分)肉桂(三分)
上除巴豆霜、茯苓另为末旋入外,余药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二丸加服,淡盐汤送下,食远,周而复始,病减大半,勿服。秋冬,加浓朴半两,通前用一两二钱。如积势坚大,先服前药不减,于一料中加存性牡蛎三钱,疝带勿加。如大积大聚,消其大半乃止,药过剂则死。如积满腹或半腹,先治其所起是何积,当先服本脏积药,诸疾自愈,是治其本也,余积皆然。如服药不觉热,加黄连。如服药人气短,加浓朴。如服药人闷乱,减桂。

〔洁〕肝之积伏梁,温白丸加柴胡、川芎治之。心之积肥气,温白丸加菖蒲、黄连、桃仁治之。脾之积痞气,温白丸加吴茱萸、干姜治之。肺之积息奔,温白丸加人参、紫菀治之。肾之积奔豚,温白丸加丁香、茯苓、远志治之。(温白丸方见前。)

〔丹〕贾福六舅子十余岁,左胁有块,能饮食。
青皮(细切,醋炒) 三棱 柴胡(三分) 桂枝 川芎 防风(各二钱) 白术(二钱半) 木通(一钱半)海藻(一钱) 甘草(半钱)
上分七帖,煎取半盏,下保和丸十五粒,忌一切。

〔无〕[b]肥气丸[/b] 治肝之积气在胁下,如覆杯,其脉弦而细。
青皮(炒) 当归 苍术(各一两半) 蛇含石( 醋盛,三分) 蓬术 三棱 铁孕粉(各二两,与三棱、蓬术同入醋煮一伏时)
上为末,醋煮米糊丸,绿豆大。每服四十丸,当归酒下。

〔海〕治伏梁在心下,结聚不散。用桃奴三两为末,空心温酒调下,桃奴是桃实着树不落者,正月采树上干桃子是也。(出《圣惠方》)

〔《本》〕治肺喘久不愈为息贲,[b]五灵丸[/b]。
五灵脂(二两半) 木香(半两) 马兜铃(去壳,炒,一两) 葶苈
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日三。
肺之积名曰息奔,在右胁下,大如杯,令人洒淅寒热,喘嗽发肺痈,[b]枣膏丸[/b]。
葶苈 陈皮 桔梗(各等分)
上下二味为末,入葶苈研匀,煮肥枣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丸,饮下。予尝患停饮,久渍肺经,食已必嚏喘,觉肺系大急,服此良验。
定喘急肺积,[b]葶苈丸[/b]。
苦葶苈(一两一分) 当归 肉桂 白蒺藜 鳖甲 川乌头 干姜 吴茱萸 大杏仁 茯苓 人参(各五钱) 槟榔(一两)
上为细末,煮枣肉和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姜枣汤下,日四服,不拘时候。
师曰∶奔豚病从小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故越人曰∶惊者神上越也。(仲景谓奔豚从惊恐得之,盖奔豚病上冲咽喉者,随神上越也。)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b]奔豚汤[/b]主之。
甘草 芎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姜(三两) 芍药(二两) 干葛(一两三钱)甘李根(白皮,一升,焙干)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茯苓 桂枝 甘草 大枣汤 治脐下悸,欲作奔豚。
桂枝加桂汤 治奔豚气从小腹上至心。(以上二方并见伤寒。)

〔无〕[b]散聚汤[/b] 治有块痛无常处,展转动移。
半夏 槟榔 当归(各一两) 陈皮 杏仁(去皮尖) 桂心(各二两) 茯苓 甘草(炙) 附子(炮,去皮脐)川芎 枳壳(麸炒) 吴茱萸(汤洗) 浓朴(姜制。各一两)
上锉散,每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渣,食前服。

运气 积块皆从湿土。经云∶土太过曰敦阜。敦阜之化,其动濡积并蓄是也。

〔丹〕琥珀膏贴块。(方见痈疽门下。)
又,贴块[b]三圣膏[/b]。用锻石十两,细筛过,炒红,急用好醋熬成膏,入大黄末一两,官桂末半两,搅匀,以瓦器封贮,纸摊贴患处,火烘热贴。大黄须锦纹者。

〔世〕又贴块。
白鸽粪(二两) 白芷(三两) 硫黄 白蔹 木鳖子肉(各一两)
上为末,用面水调和,敷患处。

〔丹〕贴积聚块。
大黄 朴硝(各一两)
各为末,大蒜捣膏和匀贴之。

〔《外》〕集验熨症。吴茱萸三升,碎之,以酒和煮,热布裹熨症上,冷更炒,更番用之。症移走,逐熨之,候消乃止。

〔《灵》〕黄帝曰∶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五变篇)

〔《脉》〕胃中有癖,食冷物者,痛不能食,食热则能推而外之,内者不外,心腹积也。(全文见诸脉诊病杂文。)

〔《难》〕人病有沉滞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耶?然,诊病在右胁有积气,得肺脉结,脉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诊不得肺脉,而右胁有积气者,何也?然,肺脉虽不见,右手脉当沉伏。其外痼疾,同法耶?将异也?然,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在肉上行也,左右表里,法皆如此。假令脉结伏者,内无积聚。脉浮结者,外无痼疾。有积聚脉不结伏,有痼疾脉不浮结,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是为死病也。(十八难)

〔仲〕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傍。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在左,积在左。脉出在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素》〕太阴涩则病积,心腹时满。厥阴涩则病少腹积气。少阴涩则病积溲血。阳明涩则病积时善惊。太阳涩则病积时善巅疾。少阳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四时刺逆从论)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平人气象论 即动脉之状,厥厥如豆,不升降也。)

〔《脉》〕左手脉横症在左,右手脉横症在右,脉头大者在上,头小者在下。脉迟而滑,中寒有 结,偏得洪实而滑为积,弦紧亦为积,为寒痹,为疝痛。内有积,不见脉,难治。见一脉相应,为易治。诸不相应,为不治。脉弦,腹中急痛,腰背痛相引,腹中有寒疝瘕。脉弦紧而微细者,症也。夫寒痹 瘕积聚之脉,皆弦紧。苦在心下,即寸弦紧;在胃脘,即关弦紧;在脐下,即尺弦紧。脉弦小者,寒痹。
心肺有积痹,其脉皆喘数。经云∶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名曰心痹。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是也。
肝有积,其脉弦长面青。经云∶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 ,名曰肝痹是也。
脾肾有积痹,其脉皆大。经云∶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王注云∶上谓寸口是也。(全文见上脏腑条。)

〔《脉》〕诊人心腹积聚,其脉坚强急者生,虚弱者死。脉弦而伏者,腹中有症,不可转也,必死不治。

〔《灵》〕黄帝问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 ,不可胜数。(百病始生篇 下同)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故皮肤痛。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其痛之时息,大经乃代。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善惊。留而不去,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麋。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
以上数端,皆邪气袭虚留而不解去,以次相传,未曾留着,无有定所。若留着而有定所,则不能传矣。所谓留着者,当如下文法云。
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着孙脉,或着络脉,或着经脉,或着输脉,或着于伏冲之脉,或着于膂筋,或着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 ,不可胜论。其着孙络之脉而成积者,其积往来上下,臂手孙络之居也,浮而缓不能拘积而止之,故往来移行肠胃之间,水凑渗注灌,濯濯有音,有寒则 满雷引,故时切痛。其着于阳明之经,则挟脐而居,饱食则益大,饥则益小。其着于缓筋也,似阳明之积,饱食则痛,饥则安。其着于肠胃之募原也,痛而外连于缓筋,饱食则安,饥则痛。其着于伏冲之脉者,揣之应手而动,发手则热气下于两股,如汤沃之状。其着于膂筋,在肠后者,饥则积见,饱则积不见,按之不得。其着于输之脉者,闭塞不通,津液不下,孔窍干壅,此邪气之在外入内,从上下也。(此谓风雨袭阴之虚,病起于上而积生也。)
黄帝曰∶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岐伯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黄帝曰∶其成积奈何?岐伯曰∶厥气生足 ,足 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胃则 胀, 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此谓清湿袭阴之虚,病起于下而成积也。)
黄帝曰∶其生于阴者,奈何?岐伯曰∶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此谓喜怒伤脏病起于阴也,风雨袭阴之虚则病起于上而生积,清湿袭阴之虚则病起于下而成积,此内外三部皆受病,其积方成矣。)此内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黄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对曰∶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手少阴筋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成伏梁唾血脓者,死不治。手太阴筋病甚成息奔,胁急吐血。手心主筋病,胸痛息奔,皆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经文并见经筋。)

〔桑〕 瘕积块,先于块上针之,甚者又于块首一针,块尾一针,立应。针讫,灸之。又,三里灸之。

〔《玉》〕气块∶照海 内关 通谷 又,积块∶章门 中脘(灸,皆三报之) 气海 天枢 上脘通谷(选用之)

〔《甲》〕伤忧烦思气积,中脘主之。腹中积上下行,悬枢主之。大肠转气,按之如覆杯,热引胃痛,脾气寒,四肢烦,不嗜食,脾俞主之。腹中积聚,时切痛,商(一作“盲”。)曲主之。胞中有大疝瘕积,与阴阳相引而痛,苦涌泄上下出,补尺泽、太溪,手阳明寸口皆补之。

〔《摘》〕伏梁气状如覆杯∶上脘 三里

〔《甲》〕息奔时唾血,巨缺主之∶息奔胁下气上冲,胸中有热,期门主之。

〔《撮》〕奔豚气∶水道(二寸,灸五十壮泻之。)

〔桑〕奔豚抢心不得息,并疝∶玉泉(三寸,即中极穴。)章门(五十壮。)
又法,奔豚气攻,心胁痛满,淹淹欲绝。急先用汤洗手足,数数易之,却取下穴∶气海 期门 关元(各五七壮。)

〔《玉》〕疝气冲心欲死∶关门(在玉茎旁二寸,针入二寸半,灸二七壮。)

〔《甲》〕贲豚腹肿,章门主之。奔豚上下,期门主之。少腹积聚,劳宫主之。奔豚卵上入,痛引茎,归来主之。贲豚上腹 坚,痛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阴交主之。贲豚气,腹 痛,舌强不能言,茎肿,先引腰,后引小腹,腰 少腹坚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石门主之。贲豚寒气入小腹,时欲呕,伤中溺血,小便数,背脐痛引阴,腹中窘急欲凑,后泄不止,关元主之。贲豚上抢心,甚则不得息,忽忽少气,尸厥心烦痛,饱不能食,善寒中腹胀,引脐而痛,小腹与脊相控暴痛,时窘之后,中极主之。

相关参考

积块怎么用?《中医词典》h~j 积块

证名。腹胁部结块坚硬可以触及之证。即症积之属。明·万全《保命歌括》:“大抵积块者,皆一物为之根,而血涎裹之,乃成形如杯如盘,按之坚硬也。”治宜行气活血化痰,以除症消积,方用膈下逐瘀汤,或用海石、三棱、

积块怎么用?《中医词典》h~j 积块

证名。腹胁部结块坚硬可以触及之证。即症积之属。明·万全《保命歌括》:“大抵积块者,皆一物为之根,而血涎裹之,乃成形如杯如盘,按之坚硬也。”治宜行气活血化痰,以除症消积,方用膈下逐瘀汤,或用海石、三棱、

积块怎么用?《古今医案按》 积块

显庆寺僧应公.有沉积数年.每于四更后.心头痛硬.不能安卧.须起行寺中.习以为常.人莫知为何病.因求治于戴人.戴人令涌出胶涎一二升.如黑矾水.继出黄绿水.又下之.去脓血数升.自尔胸中如失巨山.饮饵无算.

积块怎么用?《古今医案按》 积块

显庆寺僧应公.有沉积数年.每于四更后.心头痛硬.不能安卧.须起行寺中.习以为常.人莫知为何病.因求治于戴人.戴人令涌出胶涎一二升.如黑矾水.继出黄绿水.又下之.去脓血数升.自尔胸中如失巨山.饮饵无算.

《医学纲目》 寒厥手足冷

寒厥脉沉数实为热。东垣治中书贴合公脚膝尻臀背冷,脉沉数有力,用黄柏滋肾丸,再服而愈。又治中书左丞姚公茂上热下寒,用既济解毒汤,良愈。丹溪治吕宗信腹有积块,足冷至膝,用大承气加减下之愈。此皆寒厥有热也。

《医学纲目》 香港脚冲心为厥逆

□〔丹〕香港脚冲心。宜四物汤加炒柏。再宜涌泉穴用附子末津唾调敷上,以艾灸,泄引其热下行。□〔仲〕八味丸治香港脚上攻入,少腹不仁。(方见治虚实法。)□〔《本草》〕载唐柳宗元香港脚方。(方论俱见前积块条。

《儒门事亲》 积块一百二十九

果菌刘子平妻,腹中有块如瓢,十八年矣。经水断绝,诸法无措。戴人令一月之内,涌四次,下六次,所去痰约一、二桶。其中不化之物,有如葵菜者,烂鱼肠之状,涌时木如意之,觉病积如刮,渐渐而平。及积之既尽,块痕反

《医林改错》 少腹逐瘀汤说

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效

《医林改错》 少腹逐瘀汤说

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效

虾怎么用?《本草纲目》 虾

「气味」甘、温、有小毒。「主治」1、鳖瘕疼痛(皮下隐隐可见积块)。用鲜虾作汤吃,多次可治愈。2、补肾兴阳。用虾米一斤,蛤蚧二枚,蟓椒、茴香各四两,同以青盐化酒炙炒,再加木香粗末一两和匀,乘热蜜封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