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恶寒背恶寒辨

Posted 《医宗金鉴》

篇首语: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宗金鉴》 恶寒背恶寒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宗金鉴》 恶寒背恶寒辨

2。恶寒表里阴阳辨,发热有汗表为虚,发热无汗表实证,实以麻黄虚桂枝。无热恶寒发阴里,桂枝加附颇相宜,背寒口和阴附子,口燥渴阳白虎需。
【注】恶寒一证,有表里,阴阳之辨。发热恶寒发于阳表也,有汗宜桂枝汤,无汗宜麻黄汤。无热恶寒发于阴里也,有汗宜桂枝加附子汤,无汗宜麻黄附子细辛汤。背恶寒口和,谓口中不燥而和也;阴,谓属少阴也,宜附子汤。背恶寒口燥渴,谓口中燥而汤也;阳,谓属阳明也,宜白虎加人参汤。
【按】阴阳二经,恶寒虽同,其身有热无热则异也,一则汗之,一则温之。少阴、阳明之背恶寒虽同,其口中和、口中不和则异也,一则温之,一则清之。恶寒虽属轻微之证,仲景立法可辨,他可类推矣。

相关参考

背恶寒怎么用?《伤寒捷诀》 背恶寒

背上恶寒人少会.少阴之病口中和.三阳合病口干燥.以此区分免致讹.背恶寒者.谓身体不恶寒.独在背上也.经云.背为阳.腹为阴.背恶寒者.阳不足也.然有阴阳二证.若邪热陷内.消耗津液.故口中干燥.全无滋吐.

背恶寒怎么用?《伤寒捷诀》 背恶寒

背上恶寒人少会.少阴之病口中和.三阳合病口干燥.以此区分免致讹.背恶寒者.谓身体不恶寒.独在背上也.经云.背为阳.腹为阴.背恶寒者.阳不足也.然有阴阳二证.若邪热陷内.消耗津液.故口中干燥.全无滋吐.

背恶寒怎么用?《中医词典》a~b 背恶寒

病证名。背部感觉寒冷。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张氏医通》卷三:“背为阳位,背上恶寒,阳受病而阴邪亢逆也。”其病有七。一暴中阴寒,四肢厥冷而背恶寒,脉沉细,以附子汤温散之;二素禀阳衰,背上常微

《医宗金鉴》 少阴阴邪寒脉证

20。少阴阴邪脉沉细,背寒欲寐口中和,咽痛腹痛骨节痛,厥痢清谷四逆瘥。【注】少阴阴邪,谓邪从阴化之寒证也。脉沉细,少阴阴邪之脉也。背寒,谓背恶寒,阳气虚也。欲寐,谓但欲寐,阴气盛也。口中和,口中不干燥

《医宗金鉴》 太阳中篇正误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按】发汗病不解之「不」字,衍文也。发汗病不解,则当恶寒,何谓反恶寒,病解恶寒,始可谓虚,当删之。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下利清谷

《医宗金鉴》 太阳中篇正误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按】发汗病不解之「不」字,衍文也。发汗病不解,则当恶寒,何谓反恶寒,病解恶寒,始可谓虚,当删之。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下利清谷

《医宗金鉴》 经行寒热身痛

13。经来寒热身体痛,当分荣卫与虚实,有汗不胀卫不足,无汗而胀荣有余。【注】经来之时,恶寒,发热,身体疼痛者,当分荣卫虚实。若发热,恶寒,身痛不胀而有汗者,属卫虚荣不足;若发热,恶寒,身胀痛而无汗者,

《医宗金鉴》 痉湿暍病篇正误

〔伤寒所致〕太阳病,痉湿暍,此三种,宜应别论。【按】「伤寒所致」四字,甚无所谓,当删之。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按】反恶寒之「反」字,衍文也,刚痉证应恶寒,非反也,当删之。

恶风怎么用?《医宗金鉴》 恶风

3。风寒相因相离少,三阳俱有恶寒风,恶风属阳法从表,三阴恶寒无恶风。【注】风寒二者,大率多相因而少相离,有寒时不皆无风,有风时不皆无寒,故三阳俱有恶寒恶风同见也。恶风与恶寒均表病也,法当从表;然风属阳

《医宗金鉴》 芍药甘草附子汤

发汗病解,反恶寒者,虚故也,此方主之。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服。【集注】柯琴曰:发汗病解而反恶寒,比未汗时更甚,其阳虚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