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奇 治病辨证,重经络追本家源

Posted 王仲奇

篇首语: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王仲奇 治病辨证,重经络追本家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仲奇 治病辨证,重经络追本家源

脏腑之表里,气血之周流,无不由经络相沟通。然脏腑之盛衰,气血之逆顺,亦无不与经络相关联,故先生治病辨证,处处以经络为依据,阐发脏腑气血的病变机理。
如一患者病耳聋,闻声在近茗远,呼吸以口代鼻。先生诊曰:“头者,精明之府;耳者,宗脉所聚;肾主精,主生脑,开窍于耳。肾脏精气有亏,督脉精血不充,脑力亦血虚所致。”又“督脉为阳脉之海,而终于鼻柱素骱;头象天,为诸阳之会。”耳聋此案,先生以督脉辨证,言其分布部位、本经穴名、功能和病状,并与脑相络,与肾相关,责之于肾脏精气亏损,督脉精血不充,脑力亦自虚弱。审因明证,追本家源,而拟益肾家之精气,以安脑和阳法治之。
又如一妇产后晕软、便难、心烦、欠寐、嗳逆、头眩诸症迭见,先生诊为:“热伤营络,胎之失所养而产;产后复热兼旬,任脉之阴被吸,小溲痛苦,难以名状。盖任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也。任脉隶属于肝,任脉既伤,肝藏血,肝阴愈耗,肝气愈横。”“肝为刚脏,诚恐一厥再厥。拟用养肝之血,舒肝之气。”于此案,可知先生见病辨证,循流探源,察标洞本,注意把脏腑、气血的病变与经络联系起来,认定病证的指归,从本论治,而可使刚脏得涵养,木郁得条达。
先生重视经络辨证,非仅以上所举,他如辨治中风、黄疸、蓄血、瘕癖、胀满等,每每从此着眼,无不得心应手。如某患初诊时眩晕,举步浮荡,记忆善忘,语言滞涩,脉濡稍弦。先生诊曰:“ 肾脉起于心,入眼中,络于舌,”此乃“肾脏精髓有亏,脑力为之不赡,宗脉失所荣养为病。”拟填下强阴法,药用淡苁蓉、金钗石斛、潼沙苑蒺藜、龙骨牡蛎、炙龟版、覆盆子、远志肉、淮牛膝、甘枸杞、金毛狗脊、楮实子等。半月后三诊之时,则精气较复,宗脉渐荣,眩晕己安,步履稳健,语涩较利,记忆稍强。宗原意拟膏方调理补摄之,逾二月渐愈。本案说明中风发病由于内虚,并有经络、脏腑各异,何处有损、何处即当病,故治疗当扶其不足以安脏腑、荣经络而和风阳。先生善于察病机,审气宜,以防喑痱于必然也。

相关参考

王仲奇 酌盈济虚,以升降辅偏救弊

先生认为,“阴阳五行,参伍错综,迭相为用。气有偏胜,故理有扶抑。其问轻重矢余,酌其盈,济其虚,补其偏,救其弊,审察于毫厘之际,批导于却窥之中”。这是先生一贯倡导的基本观点,也是临床经验的科学总结。所谓

祝源怎么用?《中医词典》z~其他 祝源

清代医家。字春渠。浙江海盐人。少孤,业医以养亲济人,自学历代医着,多有心得。精切脉辨证,治病多奇效,名噪一时。言行敦笃,遇善必为。着《杂症汇粹》,毁于兵火。后取其同里医家许栽所编方剂歌诀,予以删补,成

《中医词典》h~j 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

医学论文汇编。上海中医学院编。本书刊论文十一篇。介绍丁甘仁、王仲奇、朱南山、陈筱宝、张骧云、范文虎、费绳甫、恽铁樵、徐小圃及奚咏裳、夏应堂等各医学流派的学术渊源和临床经验。其中以审病论证、立方用药等方

《中医词典》h~j 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

医学论文汇编。上海中医学院编。本书刊论文十一篇。介绍丁甘仁、王仲奇、朱南山、陈筱宝、张骧云、范文虎、费绳甫、恽铁樵、徐小圃及奚咏裳、夏应堂等各医学流派的学术渊源和临床经验。其中以审病论证、立方用药等方

施杞 “治病求本”诠:

“治病求本”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根本原则。施氏根据中医伤科的特点,从气、血、痰三方面予以精辟的诠释。他的“气分脾肾,血有瘀滞,痰阻三焦经络“的论断,是中医临床,尤其是骨伤学科中”治病必求于本“原则的高度体

施杞 “治病求本”诠:

“治病求本”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根本原则。施氏根据中医伤科的特点,从气、血、痰三方面予以精辟的诠释。他的“气分脾肾,血有瘀滞,痰阻三焦经络“的论断,是中医临床,尤其是骨伤学科中”治病必求于本“原则的高度体

王仲勉怎么用?《中医词典》t~w 王仲勉

明代医案。其生平履贯欠详,所著有《经验方》一书,未见行世,唯《本草纲目》引用其若干佚文。

王仲勉怎么用?《中医词典》t~w 王仲勉

明代医案。其生平履贯欠详,所著有《经验方》一书,未见行世,唯《本草纲目》引用其若干佚文。

医学百科 什么是经络辨证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所反映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并进而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及其病机的一种辨证方法。划分病变所在的经络病位,源于《内经》,后世多有发

秦亮甫 经络学说与辨证施治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年第4期第28~29页摘要: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指导着中医临床的辨证施治。仲景先师《伤寒论》中的六经分证论治及针药结合应用,就是经络学说与辨证施治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