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暑疫全书》 附:集方二十九道

Posted 《温热暑疫全书》

篇首语: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温热暑疫全书》 附:集方二十九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温热暑疫全书》 附:集方二十九道

[b]小承气汤[/b]
大黄(四两去皮) 浓朴(二两炙) 枳实(三枚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
[b]大承气汤[/b]
大黄(四两去皮酒洗) 芒硝(三两) 浓朴(八两炙) 枳实(五枚炙)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枳朴.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再服.
[b]调胃承气汤[/b]
大黄(四两清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升)
上三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b]大柴胡汤[/b]
柴胡(八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芍药(三两)枳实(四枚炙) 生姜(五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酒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b]双解散[/b]
麻黄(去节) 防风 当归 川芎 薄荷 芍药 连翘 大黄(酒洗)芒硝(各半两) 石膏(碎) 黄芩(酒洗) 桔梗(各一两) 荆芥 山栀 白术(姜汁拌生用)甘草(各二两炙) 滑石(三两)
上为散.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水煎.去滓温服.
[b]小柴胡汤[/b]
柴胡(八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八两洗)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b]栀子豉汤[/b]
栀子(十四枚擘生用)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
[b]益元散[/b]
桂林滑石(六两) 生甘草(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温水或新汲水调服.取汗加香豉、薄荷.安神加朱砂.止泄加炮姜.消斑加青黛.
[b]凉膈散[/b]
连翘 栀子 薄荷 黄芩 大黄(各五钱酒洗) 芒硝(二钱半) 甘草(一两半炙)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碗半.煎一碗.去滓.入白蜜一匙.微煎温服.一方无薄荷.加芍药、大枣、葱白.
[b]葛根葱白汤[/b]
葛根 芍药 知母(各一钱半) 川芎(二钱) 生姜(二片) 葱白(五寸连须)
上六味.水煎温服. 本方去知母.加甘草、大枣.名增损葛根葱白汤.治感冒风寒头痛.
[b]三黄石膏汤[/b]
黄连(酒洗) 黄芩(酒洗) 黄柏(各二钱酒洗) 石膏(五钱碎)麻黄(一钱去节泡) 栀子(二十枚碎) 香豉(一合) 生姜(二片) 葱白(三茎)
上用地浆水澄清煎服.半日许不得汗解.再服.
如脉数便闭.上气喘急.舌卷囊缩者.去麻黄、香豉.加大黄、芒硝.捶法加细茶一撮.
[b]葶苈苦酒汤[/b]
葶苈(三钱研捣取汁) 苦酒(三合即米醋) 生艾汁(一合如无干艾浸捣)
上水煎作三服.探吐取汗.
[b]黄连解毒汤[/b]
黄连(酒洗) 黄芩(酒洗) 黄柏(酒洗) 栀子(各一钱半)
上四味.水煎.温服无时.
[b]葳蕤汤[/b](治风温)
葳蕤(一钱五分) 石膏(二钱碎) 白薇 麻黄(去节泡)川芎 葛根 羌活 甘草(炙) 杏仁(去皮尖) 青木香(各一钱)
上十味.水煎.日三服.
[b]麻黄升麻汤[/b](治误汗风温须去二麻姜术)
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 黄芩 葳蕤(各十八铢)天门冬(去心) 芍药 干姜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桂枝 石膏(各六铢碎绵裹)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b]栝蒌根汤[/b](治风温无大热而渴)
栝蒌根(一钱) 石膏(三钱碎) 葛根(一钱五分) 防风 人参 甘草(各五分炙)
上六味.水煎.温服无时.
[b]阳旦汤[/b](治冬温)
桂枝(三钱) 芍药(酒焙) 甘草(各二钱炙) 黄芩(二钱酒炒)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擘)
上六味.水煎.温服无时.头疼咳嗽.咽痛下痢.加桔梗、茯苓.寒食停滞.加浓朴.发热畏寒.加麻黄、石膏.
[b]升麻葛根汤[/b]
升麻 葛根 芍药(酒洗) 甘草(各一钱半炙)
上四味.水煎.温服无时.
[b]犀角黑参汤[/b]
犀角(镑) 黑参(各二钱) 升麻 射干 黄芩 人参(各一钱) 甘草(八分)
上七味.水煎.温服无时.
[b]小柴胡去参、半加栝蒌汤[/b](即前小柴胡汤去人参半夏加栝蒌根四两)
[b]黄芩加生姜汤[/b](即前黄芩汤加生姜一两半)
[b]白虎加人参汤[/b](方见后热病以上三方治温疟)
[b]白虎合黄连解毒汤[/b](即前黄连解毒汤合后白虎汤)
[b]犀角大青汤[/b]
犀角(二钱镑) 大青(一钱五分) 黑参 升麻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各一钱) 甘草(八分)
上水煎.热服无时.如脉虚热甚.本方去芩、柏、升麻.加人参、生地、柴胡.名消斑青黛饮.
[b]黄连解毒合犀角地黄汤[/b]
黄连(酒洗) 黄芩(酒洗) 黄柏(酒洗) 栀子(各一钱半)犀角(磨水更佳镑屑亦可) 生地黄(酒浸捣) 牡丹皮 芍药(各二钱)
上先以七味水煎.去滓.入地黄再煎数沸.滤清.加藕节汁、侧柏汁.并磨好墨少许.搅令黑.服之.
[b]调中饮[/b]
苍术(二钱泔水浸麻油炒) 白术(生) 浓朴(姜汁炒) 陈皮 甘草(炙) 枳实(炒)神曲(炒) 黄连(各一钱姜汁炒) 山楂(二钱姜汁炒) 草果(八分) 炮姜(五分)
上水煎去滓.磨木香汁少许调服. 如腹痛加桃仁.痛甚便秘加大黄.口干加省头草.
[b]理中去术加附子藿香升麻橘皮汤[/b]
人参 甘草(炙) 干姜 附子(炮) 藿香 升麻 陈皮(等分)
上水煎.温服无时.
[b]补中益气汤[/b]
人参 白术(炒) 黄 (炙) 甘草(各一钱半炙) 当归(一钱) 陈皮(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
上八味.加姜、枣.水煎温服.
[b]通脉四逆汤[/b]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相关参考

自序怎么用?《温热暑疫全书》 自序

医之道难矣哉.凡病伤寒最重.温热尤烈.伤寒仅在一时.温热暑疫.每发三季.为时既久.病者益多.苟不明其源.溯流不得清也.不辨其类.疗治不得当也.则温热暑疫.皆热证也.燎原之下.竟乏清凉一滴.人无今昔.性

《温热暑疫全书》 温病方五道

[b]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甘草汤桔梗汤黄连阿胶汤[/b](方俱见前)

《温热暑疫全书》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温热暑疫全书》 总论温热死脉死证

周禹载曰.内经刺热云.太阳之脉色荣颧骨.营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厥阴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其热病内连肾.少阳之脉色荣颊前.热病也.营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少阴脉争见者死.太阳之脉色属赤

《温热暑疫全书》 卷一·温病方论

[b]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b]〖周注〗.温病由伏邪自内发出.一达于外.表里俱热.热势既壮.郁邪耗液.故发而即渴.其表本无邪郁.内方喜寒.故不恶寒.延至三五日间.或腹满.或下利者.即此

《中医词典》z~其他 《温热暑疫全书》

温病著作。四卷。清·周扬俊撰于1679年。本书将温病、热病、暑病、疫病依次分卷论述,选辑《伤寒论》、《温疫论》等有关原文加以注释发挥,参阅温病诸家的学术见解、特点和成就结合个人见解,详细分析各种证候并

《中医词典》t~w 《温热暑疫全书》

温病著作。四卷。清·周扬俊撰于1679年。本书将温病、热病、暑病、疫病依次分卷论述,选辑《伤寒论》、《温疫论》等有关原文加以注释发挥,参阅温病诸家的学术见解、特点和成就结合个人见解,详细分析各种证候并

《温热暑疫全书》 夏热集补证治并方

交夏至后.炎暑司令.相火用事.人有发热身疼不恶寒.但大热而大渴者为热病.仲景以白虎汤为主治.今人以此汤治伤寒者误也.热病下发上.内发外.必经阳明.故无论三阳.总以石膏之辛凉.乘势升散.知母之苦寒.靖少

《古今名医汇粹》 附∶脉诊总论

罗东逸曰∶经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古今察脉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之诊法甚详,脉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病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诊道莫准,将求

《景岳全书》 定痛(二十)

齐氏曰∶疮疽之证候不同,凡寒热虚实,皆能为痛,故止痛之法,殊非一端。世人皆谓,乳没珍贵之药,可住疼痛,而不知临病制宜,自有方法。盖热毒之痛者,以寒凉之药折其热,而痛自止也。寒邪之痛,以温热之剂熨其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