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贯珠集》 太阴经病证治二条

Posted 《伤寒贯珠集》

篇首语:心静可以生慧,行善方能得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伤寒贯珠集》 太阴经病证治二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伤寒贯珠集》 太阴经病证治二条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此太阴自中风邪之证.不从阳经来也.夫太阴、脾也.风、阳邪也.脾主行气于四肢.而风淫为末病.故太阴中风.四肢烦热而疼痛也.脉阳微阴涩而长者.阳无病而阴受邪.而涩又为邪气之将衰.长为正气之方盛.正盛邪衰.故为欲愈.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太阴脉浮有二义.或风邪中于太阴之经.其脉则浮.或从阳经传入太阴.旋复反而之阳者.其脉亦浮.浮者.病在经也.凡阴病在脏者宜温.在经者则宜汗.如少阴之麻黄附子细辛.厥阴之麻黄升麻皆是也.桂枝汤甘辛入阴.故亦能发散太阴之邪.

相关参考

《伤寒贯珠集》 少阳汗吐下之禁二条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经曰、少阳之至.其脉弦.故头痛发热者.三阳表证所同.而脉弦细.则少阳所独也.少阳经兼半里.热气已动.是以不可

《伤寒贯珠集》 少阴生死法十二条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少阴中风者.少阴之经自中风邪.不从阳经传入者也.脉阳微者.邪气微.阴浮者.邪气浅而里气和.故为欲愈.亦阴病得阳脉则生也.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少阴、水脏也.少阴之病

《伤寒贯珠集》 卷六/太阴篇

太阴诸法怎么用?《伤寒贯珠集》 太阴诸法

《伤寒贯珠集》 太阴病愈期一条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六经邪解之时.必于其经王之时.太阴者.土也.土王于辰戌丑未.而独于亥子丑时解者.脾为阴土.应王于阴.故其病欲解.必从亥至丑上也.

《伤寒贯珠集》 太阴经脏俱病一条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此条叔和本列厥阴篇中.今移置此.此太阴经脏并受寒邪之证.叔和编入厥阴经中者.误也.下利腹胀满.里有寒也.身体疼痛.表有寒也.然必

《伤寒贯珠集》 少阴病禁四条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少阴与太阳为表里.而少阴亦自有表里.经病为在表.脏病为在里也.浮沉而身发热.为病在表.脉细沉数.身不发热.为病在里.病在表者可发汗.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之例是也.病在

《伤寒贯珠集》 辨列少阴条例大意

少阴为太阳之里.居厥太二阴之间.故有邪在太阳.而已内及少阴者.有寒中少阴.而仍外连太阳者.有邪在少阴.而或兼厥阴.或兼太阴者.大抵连太阴者多发热.连厥阴者多厥利也.是传经直中之外.又有不同如此.且也直

《伤寒贯珠集》 阳明病风寒不同证治八条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阳明腑病.有传经自受之异.传经者.风寒已变.其病多热.自受者.风寒初入.其病多冷.而风之与寒.则又有辨.此条盖阳明胃腑自中风寒之辨也.太阳主肌表.故有有汗无汗之

《中医词典》r~s 《伤寒贯珠集》

伤寒著作。八卷。清·尤怡编撰。刊于1810年。只取六经证治原文,不录前三篇和后八篇。以伤寒治则为纲,类列原文。卷一-二论太阳证,其治法分正治、权变、斡旋、救逆、类病等法;卷三-四论阳明证,分正治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