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证治怎么用?《幼幼集成》 疝气证治
Posted 《幼幼集成》
篇首语: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疝气证治怎么用?《幼幼集成》 疝气证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疝气证治怎么用?《幼幼集成》 疝气证治
经曰∶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又曰∶病在小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故疝气者,寒邪结聚而成也。内则脐腹绞痛,外则卵丸肿大,专属肝经,与肾无涉。盖肝主怒,小儿性急,多叫哭而得之者,此气动于内,谓之气疝。应行气开郁,初宜柴苓汤升散之,次宜加减二陈汤,或木香内消丸。如因久坐湿地得之者,此冷气入腹,谓之寒疝,宜温中散寒,加减当归散、茱萸内消丸。
有肿而不痛,由中湿所致;卵虽肿而无热,复不痛,宜行湿消肿,加减守病丸。
小儿素有疝气,或一年半年发者,发则有形,外连睾丸,内贯小腹,肿硬一条,如小杵,约长五六寸,大小便不通。宜当归木香汤。
小儿木肾,肿大不痛,连年不消者,不早治便为终身痼疾。宜茱萸内消丸,加牵牛子半生半炒,取头末用,更灸脐旁章门穴,大效。取穴法∶以本儿手掌第五指本节横纹,对脐中心,其中指头尽处是穴。
小儿湿地上坐,或有蚯蚓吹其卵,肿大而垂者,以盐汤浸洗之,盖盐能杀蚯蚓毒也;或以苍术煎汤,加盐少许,洗之效。
小儿阴囊生疮 烂者,谓之脱囊。用紫苏叶研末敷之,以荷叶包之,或用生荷叶火烘令软包之。虽囊丸露出,亦可治也。
小儿外肾臊臭,时复湿痒,柴胡龙胆汤,痒甚不可止者,胡椒煎汤洗之。
【入方】
[b]柴苓汤[/b] 治少阳胆经有邪而病疝。
官拣参(一钱) 北柴胡(一钱五分) 枯黄芩(一钱) 法半夏(一钱) 漂白术(一钱) 白云苓(一钱)结猪苓(一钱) 宣泽泻(一钱) 青化桂(五分) 炙甘草(五分) 生姜(一片) 大枣(一枚)
水煎,热服。
[b]加味二陈汤[/b] 治性急多哭,卵肿,痛连小腹,谓之气疝。
正广皮 法半夏 白云苓 小茴香 正川芎(以上各一钱) 青化桂 炙甘草(各五分)
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b]木香内消丸[/b] 治证如前。
南木香(屑) 京三棱(煨) 结猪苓(焙) 宣泽泻(炒) 川楝肉(炒) 正广皮(酒炒) 香附米(酒炒,以上各七钱) 杭青皮(醋炒,二钱)
共为末,酒煮米糊为丸。每服一二钱,空心盐汤下。
[b]加味当归散[/b] 治受寒湿之气,小腹绞痛,外肾红肿,并腹痛啼哭等证。
当归身(一钱五分) 吴茱萸(三分) 青化桂(五分) 正川芎(五分) 黑姜炭(一钱) 南木香(五分)小茴香(一钱) 炙甘草(五分)
水煎,临服加盐七分,空心温服。
[b]茱萸内消丸[/b] 治寒湿所袭,留伏作痛, 疝偏坠。
吴茱萸(醋浸一宿,焙干,炒过) 青化桂(去皮) 净枣皮(蒸,去核,捣) 元胡索(醋炒) 大茴香(盐炒) 化橘红(炒) 杭青皮(醋炒,以上各一两) 桃仁(炒) 白蒺藜(炒) 南木香(屑,以上各五钱)
共为细末,酒煮面糊丸龙眼核大。每服一丸,淡盐汤送下。
[b]加减守病丸[/b] 治卵肿不痛。此湿气也,又名木肾。
漂苍术(盐炒) 制南星(炒) 香白芷(焙,以上各一两) 京楂肉(炒) 正川芎(炒) 广橘核(炒)法半夏(焙) 六神曲(炒) 吴茱萸(炒,以上各二钱五分)
共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龙眼核大。每服一丸,小茴香煎汤化下。
[b]当归木香汤[/b] 治小儿久疝不愈。
京楂核 全当归 正川芎 川木通 小茴香 川楝肉 杭青皮 结猪苓 宣泽泻(以上各一钱) 南木香黑栀仁(各五分)
上用净水浓煎,空心热服。
[b]龙胆汤[/b] 治小儿外肾臊臭,时复湿痒。
北柴胡(一钱二分) 宣泽泻(一钱) 车前子(八分) 川木通(一钱) 怀生地(一钱) 当归尾(六分)龙胆草(五分)
水煎,空心服,以饮食压之。
相关参考
李疝病不离乎肝。然经谓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皆奇经主之。宿病不理,奇脉病结不解,今触寒辄发,动气有声,痛引睾丸。宜导滞通络,仿茴香丸。小茴、橘核、葫芦巴、延胡(俱酒炒)、当归、鹿角胶,
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肾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肝脉滑甚为疝,心脉微滑为心疝,肾脉滑甚为癃,脉急者曰疝瘕,小腹痛。(《内经》)疝瘕积聚,脉弦急者生,虚弦小者死。(《脉经》)寸口脉弦而紧,弦紧
小儿瘰,由肝胆二经风热血燥而成,盖二经常多气少血,倘怒则肝火动而血热,肾阴虚则不生木而血燥,燥则筋病,累累然结若贯珠。其候多生于耳之前后,连及颐项,下至缺盆及胸腋之侧,又谓之马刀。初起如豆粒,渐如梅李
经曰∶因于暑汗,烦则喘满,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又曰∶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婴儿之患,夏秋为甚,盖火土旺于长夏,正当金水受伤。稚阳阴微,已失天和,加之暑热,阳气浮于外,生冷戕
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曰∶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是湿之为病,有出于天气者,雨露是也;有出地气者,泥水是也;有出饮食者,酒浆生冷是也;有出人事者,汗衣卧湿,如小儿澡浴,粪秽,衣褓不干,皆是也。然
小儿鹤膝,因禀受肾虚,血气不充,以致肌肉瘦削,形如鹤膝,外色不变,膝内作痛,屈伸艰难。若肿色赤而作脓者,为外因可治;若肿硬色白不作脓者,是属本性难治。属外因者,十全大补汤加苍术、黄柏、防己;属本性者,
小儿夜啼有数证∶有脏寒、有心热、有神不安、有拗哭。此中寒热不同,切宜详辨。脏寒者,阴盛于夜,至夜则阴极发躁,寒甚腹痛,以手按其腹则啼止,起手又啼。外证面青手冷,口不吮乳,夜啼不歇。加减当归散。心热烦啼
经曰∶足太阴厥气上逆则霍乱。又曰∶不远热则热至,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夫霍乱之病,起于仓卒,其证挥霍扰乱,无有宁止,故名霍乱。多因夹食伤寒,阴阳乖隔,上吐下泻,而烦躁闷乱者是也。盖人有三焦∶上焦受纳水
小儿赤游丹毒,皆由心火内壅,热与血搏,或起于手足,或发于头面胸背,游移上下。其热如火,痛不可言,赤如丹砂,故名丹毒。凡自腹出四肢者易治,自四肢入腹者难治。治丹之法,先用辛凉解表,使毒渐消,方可搽敷;若
经曰∶风为百病之长,清净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否则天有八风,乘虚感袭。又曰∶贼风虚邪,避之有时。贼风者,如立春日起,肝木王七十二日,西风为贼邪,金克木也;立夏日起,心火王七十二日,北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