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远期疗效
Posted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篇首语:峥嵘过去已经彪炳史册,璀璨当下正在不断延伸,光明未来需要踏实开拓。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远期疗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远期疗效
我们对162例经内镜证实的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幽门螺杆菌(下称Hp)阳性患者随机分3组治疗并进行1a以上随访,以观察各对Hp清除、溃疡愈合及复发的影响。[b]1 对象和方法[/b]
1.1 对象
男112例、女50例;年龄16岁~66岁,平均38岁。胃溃疡5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0例,复合性溃疡20例。162例均有不同程度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其中急性活动性炎症76例。
1.2 方法
162例均经内镜在胃窦小弯侧距幽门2cm以内活检,尿素酶快速诊断、细菌学培养及组织切片检查中两项Hp阳性者并经氧化酶试验监测排除变形菌污染后,列入研究对象。162例消化性溃疡伴Hp阳性者入研究对象。162例消化性溃疡伴Hp阳性者随机分三组进行药物治疗:①胶态次枸橼酸铋冲剂(CBS)组60例,剂量CBS冲剂一包,每日4次冲服。②甲氰咪胍组52例,剂量200mg,每日3次口服。③雷尼替丁组50例,剂量150mg,每日3次口服。各组每一疗程均为4周,一般用药1~2疗程。治疗前后均做内镜检查,并在胃窦部和溃疡边缘部粘膜取活组织标本做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3个月及1a以后复查。
[b]2 结果[/b]
2.1 疗效标准
①溃疡愈合消失或仅留瘢痕者为治疗愈;溃疡缩小2/3以上或残留小许白苔者为好转;溃疡大小无明显变化者为无效。②Hp尿素酶快速试验阳性;细菌培养4d无菌落生长;组织学切片染色未找到Hp,以上3项均阴性者为Hp清除,有两项以上阳性者为Hp阳性。③伴随胃炎诊断标准参考全国胃癌协作组方案。
2.2 Hp清除率
治疗结束后Hp的清除率CBS组显著高于甲氰咪胍和雷尼替丁,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停药3个月及1a以后随访,Hp阳转率CBS组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1)。
表1 治疗后Hp的消长情况
分 组 | 治疗后Hp阴转率[SB]b[/SB] | 3月后Hp阳转率[SB]b[/SB] | 1a后Hp阳转率[SB]b[/SB] | |||
n | % | n | % | n | % | |
CBS | 57/60 | 95.0 | 0/50 | 0.0 | 2/40 | 5.0 |
西咪替丁 | 12/52 | 23.0 | 24/30 | 80.0 | 28/28 | 100.0 |
雷尼替丁 | 11/50 | 22.0 | 30/35 | 85.7 | 27/30 | 90.0 |
[SB]b[/SB]P<0.01
2.3 溃疡愈合情况
经1~2疗程治疗,3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1a后复查溃疡复发率CBS组明显低于西咪替丁组和雷尼替丁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表2)。
表2 消化性溃疡两疗程结束后治愈率及复发率
药 物 | n | 治愈数 | % | 好转数 | % | 复发例数 | % |
CBS | 60 | 48 | 80.0 | 12 | 20.0 | 5/40 | 12.5[SB]b[/SB] |
西咪替丁 | 52 | 44 | 84.6 | 8 | 15.4 | 20/28 | 71.5 |
雷尼替丁 | 50 | 39 | 78.0 | 11 | 22.0 | 15/30 | 50.0 |
[SB]b[/SB]P<0.01,X[SB]2[/SB]=22.13
2.4 伴随胃炎恢复情况
治疗前16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有不同程度胃及十二指肠炎存在,其中活性炎症76例,治疗结束后慢性胃炎减轻及活动胃炎消失。CBS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表3)。
表3 伴随胃炎好转率
分 组 | 治 疗 前 | 治 疗 后 | ||
伴胃炎数 | 活动性炎 | 炎症减轻(%) | 活动性炎消失(%) | |
CBS | 60 | 29 | 55/60(92) | 29/29(100) |
西咪替丁 | 52 | 25 | 32/52(61) | 15/25(60) |
雷尼替丁 | 50 | 22 | 30/50(60) | 11/22(50) |
[b]3 讨论[/b]
清除Hp感染已成为治疗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措施。本组观察结果证明CBS对Hp清除率为95%,西咪替丁为23%,雷尼替丁为22%,CBS对Hp清除率明显高于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1d后Hp阳转率三组分别为5%、100%和90%,说明CBS对Hp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组结果还显示清除Hp后可以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本组消化性溃疡伴Hp阳性患者分组治疗情况,每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及治疗条件大致相仿,结果CBS、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对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分别为80%、85%和78%,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随访一年后溃疡复发率CBS组为13%,西咪替丁组72%,雷尼替丁组50%,CBS组明显低于其它两组。三组比较,CBS组与其它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西咪替丁组与雷尼替丁组无明显差别。溃疡复发率与Hp阳转率率呈正相关关系。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CBS、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近期疗效相同,但远期疗效截然不同,CBS治疗后的溃疡复发率明显低于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CBS的复发率低与其有杀灭Hp的作用有关。从而说明Hp在溃疡的复发上起一定作用 。
关于消化性溃疡伴随胃炎恢复情况,胃炎好转率CBS组92%,西咪替丁组61%。雷尼替丁组60%,活动性胃炎消失率三组分别为100%、60%和50%,结果表明胃炎好转率和活动性胃炎消失率,CBS均优于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Hp清除率与胃炎好转率及活动性胃炎消失率呈正相关关系,清除Hp后溃疡迅速愈合,伴随胃炎也随之缓解或消失。
Konturek等证明,铋剂可促进胃粘膜增殖和PGE2的腔内释放,推测铋剂对胃粘膜的作用可能通过粘膜前列腺素而发挥作用。本组资料表明,CBS治疗消化性溃疡近期疗效与H[XB]2[/XB]受体拮抗剂相同,但对Hp清除率、伴随胃炎好转率、活动性胃炎消失率及降低溃疡复发率方面均明显优于H[XB]2[/XB]受体拮抗剂,它不仅是一种胃粘膜保护剂,增强胃粘膜防御能力,而且能杀灭Hp促进溃疡愈合,降低溃疡复发率。可列为治疗消化溃疡伴Hp阳性患者的首选药物。
相关参考
自从1983年由Warren和Marshall首次从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Hp为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Hp)自1983年分离成功以来,大量研究显示该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有关。根除Hp可使消化性溃疡愈合加快有复发率明显降低。为了探讨Hp对消化性溃疡并发症的影响,我们对Hp与消化性溃疡再
消化性溃疡是一多病因疾病,与胃酸、胃蛋白酶和幽门螺杆菌等攻击因子增强,胃粘膜屏障、粘膜血流、前列腺素、碳酸氢盐分泌以及上皮再生等防御因子减弱有关,近来引人注目者,消化性溃疡中有很高的幽门螺杆菌(Hp)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抑酸和抗菌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比较
消化性溃疡是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所引起的疾病,抑制胃酸是本并不是的首选和传统疗法。近年的研究表明,胃粘膜防御能力的减弱亦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重要原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
消化性溃疡(PU)是一种多病因疾病,归纳起来不外胃酸、胃蛋白酶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等攻击因子的增强,胃粘膜屏障、粘膜血流、前列腺素(PG)、碳酸氢盐分泌和上皮再生
在消化道内接触胃液部分的内膜组织所发生的局限性缺损,包括食道下部,胃十二指肠第一段,通常称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总称消化性溃疡(peptieulcer简称PU),糜烂性胃炎可演变为溃疡病,祖国医学称胃
消化性溃疡(PU)是最为常见的消化性疾病,临床上治疗方法甚多。我们1986-06~1990-06采用胃安散并以西咪替丁为对照进行6周治疗,然后对两组合的患者继续随访1a,并再次比较两组同期的复发率。现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菌。近年来中医药诊断Hp感染的研究不断深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就中医药诊治Hp感染的研究近况作
大量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ir,Hp)感染与胃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关系密切,与胃癌的发生亦有关。一般公认在胃炎中Hp检出率为50%~70%,其中有活动性病变
从Warren和Marshall在1983年报道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胃粘膜中成功地培养出螺旋形细菌以来,来自澳大利亚、英国、荷兰及我国不少研究结果均表明,该菌与慢性胃淡及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该菌为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