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镜》 周身经穴(八)

Posted 《丹溪手镜》

篇首语: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丹溪手镜》 周身经穴(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丹溪手镜》 周身经穴(八)

图缺
[b]横骨至内辅上廉一尺八寸[/b]
髀外骨(环中跳渎) 髀骨外膝上五寸(伏兔) 膝上六寸(阴市) 膝上三寸(箕门)
鱼腹上筋间股内廉(阴包)
[b]膝上四寸股内上廉至内踝一尺六寸半[/b]
太阳委中 合阳( 下二寸) 承筋(跟上七寸) 承山(腿肚下分肉间) 跗阳(外踝上二寸。)
少阳阳关(犊鼻外阳陵上三寸) 阳陵 阳辅(外踝上四寸) 悬钟(外踝上三寸。)
阳明犊鼻(膝膑下 大筋罅中) 三里(三寸) 上廉(寸) 丰隆(外踝上三寸) 下廉(上廉下三寸。)
少阴阴谷(膝内辅骨后后大筋下小筋上屈膝取之) 筑宾(内踝上 分间) 复溜(踝上二寸。)
太阴阴陵 地机(膝下五寸) 漏谷(内踝上六寸) 三阴交(内踝上三寸。)
厥阴曲泉(膝内辅骨下曲膝横纹头) 膝关(犊鼻下二寸) 中都(内踝上七寸。)
[b]内踝至地三寸[/b]
太阳昆仑(外踝后) 申脉(外踝下) 京骨(大骨下。)
少阳丘墟(外踝如前去临泣三寸) 临泣(寸半) 地五会(寸)侠溪。
阳明解溪(寸半) 冲阳(三寸) 陷谷(二寸) 内庭。
厥阴中封(内踝前寸) 太冲(本节后二寸) 行间。
太阴商丘(内踝微前) 公孙(本节寸) 太白 大都。
少阴吕细(内踝后。)
[b]肘至腕一尺二寸半[/b]
列缺(侧腕上寸半) 尺泽 孔最(腕上七寸) 经渠(寸口) 太渊曲泽 门(去腕五寸) 间使(三寸) 内关(去腕二寸) 大陵少海 灵道 通里(腕后寸) 神门曲池(三寸) 三里(寸) 上廉(寸) 下廉 温溜(腕后五寸半) 偏历(腕后三寸) 阳溪。
四渎(肘前五寸) 三阳络(寸) 支沟(腕后三寸) 外关(腕后二寸) 阳池小海 支正(腕后五寸) 会宗(腕后三寸) 阳谷
[b]肩至肘一尺七寸[/b]
图缺
大椎下至尾骸HT 二十一椎共长三尺
志肓胃意阳魂 关噫神膏魄附
室门仓舍纲门 膈 堂肓户分
白中胞小关大气肾三胃脾胆肝 膈督心厥肺风大
环旅肓肠元肠海俞焦俞俞俞俞 俞俞俞阴俞门杼
二十一 二十 十九 十八 十七 十六 十五 命门 十三 十二 脊中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b]手 (阴阳)起 止[/b]
太阴(肺) 少商(在手大指内侧去爪甲韭叶大) 中府(在中部四行云门下一寸)
少阴(心) 少冲(在手小指内廉去爪甲一韭叶大) 极泉厥阴(心胞) 中冲(在手中指内廉去爪甲韭叶大) 天池(在侧腋部乳下一寸)
阳明(大肠) 商阳(在手次指内侧) 迎香(在鼻孔傍五分直陷缝中)
太阳(小肠) 少泽(在手小指外廉去爪甲一分) 听宫(在耳珠)
少阳(三焦) 关冲(在手无名指端去爪甲韭叶大) 耳门(在耳前缺处)
[b]足 (阴阳)起 止[/b]
太阴(脾) 隐白(在足大指内侧端去爪甲如韭叶) 大包(在腑下六寸)
厥阴(肝) 大敦(在足大指去爪甲一韭叶大) 期门(在乳下四寸不容傍一寸半)
少阴(肾) 涌泉(在足底心屈足第三缝中) 府(在膺部一行璇玑之傍二寸,巨骨之下。)
阳明(胃) 厉兑(在足次指端去爪甲一分) 头维(在眉上额角入发际陷中。)
小阳(胆) 窍阴(在足第四指端去爪甲一分) 童子 (在肩外尖尺处)
太阳(膀胱) 睛明(在目内泪孔中) 至阴(在足小指外侧去爪一分)
[b]歌曰[/b]
脉起少商中府上,大肠商阳迎香二,足胃厉兑头维三,脾部隐白大包四,膀胱睛明至阴间,肾经涌泉 府位,心包中冲天池随,三焦关冲耳门继,胆家窍阴童子 ,厥行大敦期门已,手心少冲极泉来,小肠少泽听宫云。

相关参考

序怎么用?《丹溪手镜》 序

丹溪先生之书,为世所诵习,如《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等集,以列于张刘诸大家,毋或敢复置喙矣。独《手镜》一帙,为先生所秘惜,左右行游,常挟与俱,不轻以示人。迄于今垂三百

《丹溪手镜》 两感(七十一)

两感,一日双传,脉沉而大;二日沉长;三日沉弦,在里证宜四逆汤,表证桂枝汤也。

《丹溪手镜》 咽痛(七十二)

咽痛,有少阴有热,宜黄连龙骨汤。有少阴无热宜四逆散。有口疮宜蜜渍连汁。

《丹溪手镜》 蛔厥(七十)

蛔厥,藏寒也,治宜乌梅丸、理中丸。

《丹溪手镜》 胁满(三十)原缺。

《丹溪手镜》 肺风(十七)

肺风皮燥开折,血出大痛,乃肺热生风也。苦参皂角蛇肉荆芥黄芩沙参

卷之上怎么用?《丹溪手镜》 卷之上

《丹溪手镜》 麻木(十二)

[b]麻木[/b]风湿热下陷入血分阴中,阳道不行。亦有痰在血分者。人参芍药甘草升麻黄(助阳道)苍术黄柏白术柴胡茯苓(除湿热)川归(行阴)痰加二陈汤。

《丹溪手镜》 盗汗(二十二)

睡中出,曰盗汗。盗汗,邪气在半表半里也。睡则卫气行于里,乘表中阳气不密,故自汗,觉则气散于表,故汗止。

《丹溪手镜》 冷丹(十六)

[b]冷丹[/b]血风也,血热也,痰血相搏也。[b]通圣散消风散[/b]治血风血热。蝉蜕姜蚕荆芥[b]南星散[/b]治痰血相搏。又用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