谵语怎么用?《伤寒大白》 谵语
Posted 《伤寒大白》
篇首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谵语怎么用?《伤寒大白》 谵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谵语怎么用?《伤寒大白》 谵语
谵语者,语言狂妄也。阳明热极,上乘心肺,则神志不清。轻者睡中呢喃,重者不睡亦语。经云∶谵语、独语、语言不休,与夫狂言言乱等症,由其病之轻重而立名也。今分别表热谵语,心热谵语,胃热谵语,肺热谵语,食滞谵语,燥屎谵语,痰热谵语,蓄血谵语,八条分别,表热谵语者,身虽大热,两足独冷,或 痧内伏,或风湿相搏,一身尽痛,邪不外泄,内攻谵妄。病在太阳,羌活汤;病在阳明,升麻葛根汤,在少阳,柴胡汤。心热谵语者,动则狂惊,静则自笑,舌苔黑刺,时时昏沉,无一刻清爽,左寸脉数,导赤各半汤。胃热谵语者,时或狂妄,时而清爽,唇焦口渴,舌生黄苔,右关脉数,清胃汤、三黄巨胜汤。手足多汗,表邪未解,下症急者,大柴胡、大干葛汤选用。肺热谵语者,肺主藏魄,肺受火伤,则魂魄不宁,时或悲泣,时或咳嚏,凉膈散主之。食滞谵语者,外冒风寒,内伤饮食,邪食胶固,则发谵语。惟以唇不焦,舌不干,渴不消水,与里热谵语为异。治宜保和散,倍加枳实、石菖蒲、山楂、莱菔子。食滞初起,须用探吐之法,随用消化之药。若早用寒凉凝滞,则谵语益甚。若下早,则胸前结聚,而成结胸。即有便闭胀痛应下之症,亦止宜用芒硝玄明粉,以硝消坚,行而不滞,切忌用大黄重浊凝滞之味。燥屎谵语者,胸中有邪热,腹中有燥屎,热结在里,下不得泄,上熏心肺,唇焦口燥,脐腹胀满,大便不通,手足时时多汗,此下症谵语也。三承气汤选用。痰热谵语者,心胃有痰火,攻冲胞络,则君主不宁,而多谵语。此症口亦不渴,舌上滑苔,若服寒凉,则谵语愈甚,宜导痰汤。大便结者,指迷丸。吴氏以竹沥一盏,生栝蒌根,打烂绞汁一盏温服,涤痰清热,下顺大便,不比寒凝食滞不语之症,忌用寒凉清润之药。蓄血谵语者,漱水在口,不得下咽,身目发黄,言语若狂,此上焦血也;小腹胀满,小便反利,下焦血也。在上者,犀角地黄汤,加红花、当归;在下者,桃仁承气汤。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一盏,腹中转矢气者,更服一盏。若不转矢气者,勿更与之。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气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
详注潮热条。自此以下四章,详别谵语,用承气法。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
详注潮热条。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勿更服。
详注自汗条。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必过经乃可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热故也。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此章以表虚里热三句在须下之下者,千古错解。详注自汗条,须互相查考。
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重语也。
实邪谵语,狂妄不一;正气不足,只将一语反复言之也。
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直视谵语,恶候也,又见喘满,其死必矣。若见下利,亦必死。
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和者,则不死。
阳实谵语,邪乱神明,尚为可治;亡阳谵说,神魂无主,故脉短者死;脉和者尚可不死。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里虚实,久则谵语。
脉沉为邪在里,今反发其汗,则津液越出,肠胃干涸,大便为难。仲景虽不立方,然微和胃气,跃然言内。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吐下后不解,又不大便,独语如见鬼状,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尚有生理,脉涩者死。若脉微,但发热谵语,无以上恶候,可与承气汤。若一服而大便利,即不可再服。
[b]羌活汤 升麻葛根汤 柴胡汤[/b] 三方见恶寒。
[b]导赤各半汤[/b]
川连 甘草 生地 木通 知母 滑石 麦冬 山栀 黄芩 犀角
心热谵语,宜清心经之热。欲清心热,莫如先利小便。
[b]清胃汤[/b]
川连 升麻 生地 山栀 甘草
谵语清心热,一法也。亦有胃热谵语宜先清胃者,故先立导赤各半汤,又立清胃汤也。
[b]三黄巨胜汤[/b]
黄芩 黄连 大黄 山栀 石膏
此因三阳经皆热,故以三黄汤兼清三阳,加石膏、山栀,则功力巨大。
[b]大干葛汤[/b] 见头痛。
谵语有下症者,理宜承气汤。若尚带阳明表邪,家秘以干葛、石膏,加大黄、枳壳,双解阳明表里。此从大柴胡双解少阳表里法中化立此方。要知清胃汤,清足阳明胃热者,大干葛汤,清手阳明大肠热者。
[b]凉膈散[/b]
桔梗 黄芩 山栀 连翘 玄参 天花粉 薄荷 甘草 黄连 玄明粉
心热胃热谵语,人所知之;至于肺热,人多不知。上焦热甚,则神魂迷荡,故凉膈清神,持治谵妄。
[b]枳石平胃散[/b]
热苍术 浓朴 广皮 甘草 枳实 石菖蒲 山楂肉 莱菔子
食滞胃家,外冒表邪,寒凝抑遏,皆发谵语,故立平胃保和散,倍加枳实、菖蒲、莱菔子。
[b]导痰汤[/b]
半夏 南星 枳实 赤茯苓 橘红 石菖蒲 甘草 海石
有热加黄连。
食滞谵语,用平胃消导;若痰结中脘,又当消痰。
[b]指迷丸[/b]
半夏 陈皮 甘草 白茯苓 枳实 玄明粉
痰结胃家,用导痰方法;热痰下结大肠,当用指迷丸。
[b]犀角地黄汤[/b] 见身痛、衄血。
谵语如狂,亦有血症谛者,以此方出入加减。
[b]桃仁承气汤[/b] 见蓄血。
[b]大承气汤[/b] 见便结。
相关参考
论曰伤寒不应发汗而汗之,遂致亡阳,津液内竭,胃中燥实,则令谵语,此病或由津液不和,内有燥屎,或三阳合病,或瘀热蓄血在里。或妇人热入血室,皆使谵语也。然谵语属胃,胃者足阳明经也,阳明为病主身热,故谵言妄
谵语发狂,三一承气汤(十三)合解毒汤(二十一)下之。若伤寒,过经谵语,已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大盒饭硬,而下利、脉和者,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利者,脉当厥,今反和,此为内实,调胃承气汤(
经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故实则谵语,虚则郑声。伤寒,胃中热盛,上乘于心,心为热冒,则神识昏迷,妄有所见而言也,轻者睡中呢喃,重者不睡亦语。亦有谵语者,有独语者,有语言不休者,有言乱者,凡此见其热
(此是语言谵妄错乱也)[b]【阳证】[/b]胃实不大便.谵语.治用大柴胡汤或调胃承气汤.(方并见前)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发热恶寒.至夜谵言.此为热入血室.(血室者.素问所谓女子胞.即产肠也.治用小柴胡
证名。即讝语。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详见讝语条。
证名。即讝语。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详见讝语条。
伤寒谵语、语,解者纷纷。考其字义,谵语者,不论寤寐,乱言独语,如见鬼状。因胃热上乘于心,心为热冒,则神识昏乱,错妄如此,俗谓之说糊话者是也,热之轻者也。甚则狂语不休,骂詈喊叫,昏不识人,而热则深矣。语
狂言者,大开目与人语,语所未尝见之事者是也,实也。谵语者,合目自言,言所日用常见常行之事者是也。虚也。郑声者,声战无力,不能接续,造字出于喉中者是也。乃虚之更甚者也。如气息不促,手足颇温,其脉沉细者,
伤寒温病皆有谵语神昏之证,论者责之阳明胃实。然又当详辨其脉象之虚实,热度之高下,时日之浅深,非可概以阳明胃实论也。其脉象果洪而有力,按之甚实者,可按阳明胃实治之。盖胃腑之热上蒸,则脑中之元神,心中之识
病有言语错谬者,其证有二,有虚有实。虚则郑声,实则谵语。伤寒胃实及三阳合病,妇人热入血室及下利而谵语者,皆属实;大小便利,手足逆冷,脉微细,言语郑重者,皆属虚寒。治之各有方,虚寒,当温之,如四逆汤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