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 辨脏腑内疮十三
Posted 《外科理例》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外科理例》 辨脏腑内疮十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外科理例》 辨脏腑内疮十三
中府隐隐痛者。肺疽。 其上肉微起者。肺痈。巨阙隐隐痛者。心疽。 其上肉微起者。心痈。
期门隐隐痛者。肝疽。 其上肉微起者。肝痈。
章门隐隐痛者。脾疽。 其上肉微起者。脾痈。
京门隐隐痛者。肾疽。 其上肉微起者。肾痈。
中脘隐隐痛者。胃疽。 其上肉微起者。胃痈。
天枢隐隐痛。大肠疽。 其上肉微起。大肠痈。
丹田隐隐痛。三焦疽。 其上肉微起。三焦痈。
关元隐隐痛。小肠疽。 其上肉微起。小肠痈。
相关参考
疮疡有痈疽。疖。轻重浅深。或止发于一经。或兼二经者。止当求责于一二经。不可余经也。若东垣用药处方是矣。矧有兼风。兼湿。兼痰。兼气。兼血。兼阴虚等证者。病本不同。治当求责。疮疡郁冒。俗呼昏迷是也。宜汗之
瘙痒或脓水浸淫者。消风除湿。痒痛无脓者。祛风润躁。瘙痒或疼。午后尤甚者。益阴降火。痛。大便秘涩者。滋阴泻火。搔起白屑。耳作蝉鸣者。祛风清热。一妇患此作痒。脓水不止。脉浮无力。以消风散(八十)四剂少愈。
精要云。有二证。一谓初发。不曾得内托散。伏热在心。一谓气虚。脾气不正。其伏热在心者。与内托散。气虚者。宜嘉禾散。有寒热。宜正气散。兼与山药丸以补肾。丹溪曰。诸逆冲上呕哕。皆属于火。托里散性凉。固有降火
追蚀脓法。使毒瓦斯外泄而不内攻。恶肉易去。好肉易生也。若其疮。血出不止者未可但掺追蚀药于疮上。待其熟可。方。之痛应心者。亦不可。误触其疮。痛必倍。必生变症。若疮疖脓成未破者于上薄皮剥起者。当用破头代针
东垣云。疮疽受之有内外之别。治之有寒温之异。受之外者。法当托里以温剂。反用寒则是皮毛之邪引入骨髓矣。受之内者。法当疏利以寒剂。反用温剂托里。则是骨髓之病。上彻皮毛矣。殆必表里通溃。共通为一疮。助邪为毒
五脏菀熟。痈发六腑。菀、积也。熟、热也。五脏积热。六腑受之。阳热相薄。热之所过。则为痈也。此言五脏积热。六腑受之而生。六腑不和。留结为痈。六腑属阳而主气。肌肉上为阳脉。邪气游于六腑。则肌肉上之脉不和。
蜞针吮出血。可施于轻小症候。若积毒在脏腑。徒竭其血干外无益。一儿二岁赤轸。取大蜞数条吮其血。轸消。予曰。非治也。三日大热而死。盖血去。气不能独居故也。
饮食不为肌肤。水谷不能运化。精微灌溉脏腑。周身百脉。神将何根据。故气短而促。真也。怠惰嗜卧。脾气衰也。小便不禁。膀胱不藏也。时有燥热。心下虚痞。胃气不能上荣也。恍惚健忘神明乱也。犯此数者。病皆不治。
精要云。始患高肿五七日勿平陷者。是攻内之候。以托里散内补汤填补脏腑令实。最怕透膜。透膜者。十无一生。丹溪曰。痈之邪浅。其稽留壅遏。“浊”在经脉之中。而专于外。故初发时。身表便热。患枕如盆。高肿痛甚者。
真晕应知非肿痕,疮旁形状若红筋,脏腑蕴受锐毒发,三晕可愈五伤身。【注】俗以肿痕为晕,非真晕也。真晕生于疮口之旁,状若红筋,皆由脏腑蕴受锐毒而成,二三晕可治,五晕难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