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镜》 瘰(二十一)

Posted 《丹溪手镜》

篇首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丹溪手镜》 瘰(二十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丹溪手镜》 瘰(二十一)

因食味之浓,郁气之积,曰毒、曰风热。实者易治,虚者可虑。
夫初发于少阳,不守禁戒,延及阳明。盖胆经主决断,有相火而气多血少,治宜泻火散结。虚则补元气,千金散主之;实则泻阴火,玉烛散主之。
[b]化坚汤[/b]
升麻(一钱) 葛根(五分) 漏芦(足阳明) 牡丹皮(三钱去留血) 生熟地黄(各三分)连翘(一钱) 黄 (护皮毛,生血脉) 芍药(三分) 桂(散结,寒因热用) 柴胡(八分)黍粘(消肿)羌活 独活 防风(散结) 昆布(软坚) 广术 三棱(削坚) 参
腹胀加朴;气不顺加木香、陈皮;便秘加大黄。
[b]大黄汤[/b]
大黄(煨) 皂角刺 甘草
煎服,以麝香、栝蒌仁敷之。
周用火针刺核,即用追毒膏,点苎线头上,内针孔。
又杜牛膝粘敷其上,一日一易,脓将尽。
又用生玄参、地榆、活石,寒水石、大黄等末缚其疮。又同白厄菜、墨斗草同敷其上。又用寒水石、朴硝、大黄、木香、槟榔、龙骨末收口,后又用竹茹,亦长肉。白膏药收后,红不退,用 窠敷。如已溃久不收口,用铁烙,香油灯烧,烙其腐尽,根据前治。
[b]去瘰 毒[/b]
皂角子(五两) 大黑豆(一升) 甘草(一两) 青叶汁(一斤) 煮汁,可常食,不过二斗。
[b]瘰 [/b](太阳经少阳经。)
[b]瘿[/b](在隐僻处。)
[b]结核[/b](按之走痛。)
[b]劳瘵结核[/b](耳后连有数介,或聚或散。)
[b]耳后项上生块核[/b] 五倍子 香白芷 末蜜调敷。
有人用雄黄、砒、乳香三味,入米粽内捻饼, 瘤,自能开腐。

相关参考

《丹溪手镜》 两感(七十一)

两感,一日双传,脉沉而大;二日沉长;三日沉弦,在里证宜四逆汤,表证桂枝汤也。

《丹溪手镜》 目痛(三十一)

皆血太过与不及也。太过者,血得太热而溢于上,则目壅塞而发痛;不及者,血虚无所养而拈目痛。目之锐,少阳经也,血少气多;目之上纲,太阳经也,血多气少;目之下纲,阳明经也,血气俱多。惟足厥阴连于目系而已。[

《丹溪手镜》 盗汗(二十二)

睡中出,曰盗汗。盗汗,邪气在半表半里也。睡则卫气行于里,乘表中阳气不密,故自汗,觉则气散于表,故汗止。

《丹溪手镜》 头眩(二十八)

眩者非玄,而见其玄。者非毛,而见其毛。者,目摇动也。运者,运转,世谓之头旋。冒者,蒙冒,世谓之昏冒。皆阳虚也。风亦头眩。[b]不治证[/b]属性原缺。

《丹溪手镜》 疮疡(二十)

脉沉实发热烦躁,外无赤痛,其邪深在内,故先疏通,以绝其源。脉浮大数,肿在外,当先托里,恐邪入于内。脉不沉不浮,内外俱无证,知其在经,当和荣卫。浮者宜行经,黄芩、黄连、连翘、人参、木香、槟榔、泽泻、黄柏

《丹溪手镜》 手足汗(二十四)

手足汗属阳明胃。热聚于胃,是津液傍达,必大便硬,或谵语,可下。寒中于胃,阳明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大便初硬后溏,不可下。

《丹溪手镜》 无汗(二十五)

邪在表无汗,六脉浮而有力。[b]太阳[/b]无汗,脉浮紧,宜麻黄。[b]阳明[/b]无汗,小便利,呕而咳,手足厥逆。[b]刚[/b]无汗,脉弦,宜葛根汤。邪内传。[b]阳明[/b]无汗,小便不利,心中

《丹溪手镜》 霍乱(二十四)

[b]霍乱[/b]脉滑者霍乱,弦滑者宿食。洪者热,细者死,微迟者死,弦甚者死。其气有三∶火风湿。承胃之虚,吐为热也;泻为湿也;风胜则动,故转筋也。甚则转筋入腹者死。[b]干霍乱[/b]则心腹胀满绞痛,

《丹溪手镜》 头痛(二十六)

三阳俱头痛。太阳脉浮,葛根葱白汤;少阳脉弦,柴胡汤;阳明脉长,承气汤。三阴无头痛,惟厥阴脉会于巅,有头痛干呕涎沫,吴茱萸汤主之。小便清者,热不在里,可发散之。不大便者,有热头痛,可下之。[b]不治证[

《丹溪手镜》 历节风(二十)

[b]历节风[/b]疼痛不可屈伸,体魁瘰肿如脱,痛掣流注骨节,自汗短气,头眩欲吐,由风湿寒相搏而成。痛者寒多,肿者湿多,汗出历节者风多。历节风痛走注不定;痛风有定,夜甚,鹤膝风膝大,或痹,或痛不痛,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