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疳怎么用?《医宗金鉴》 耳疳
Posted 《医宗金鉴》
篇首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耳疳怎么用?《医宗金鉴》 耳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耳疳怎么用?《医宗金鉴》 耳疳
【方歌】耳疳时出黑臭脓,青震白缠黄色聤,胃湿相兼肝经火,红风偏肝血热成。【注】此证耳内闷肿出脓,因脓色不一,而名亦各殊。如出黑色臭脓者,名耳疳;出青脓者,名震耳;出白脓者,名缠耳;出黄脓者,名聤耳,俱由胃湿与肝火相兼而成。
宜柴胡清肝汤主之。气实火盛者,以龙胆泻肝汤服之。
惟风耳则出红脓,偏于肝经血热,宜用四物汤加丹皮、石菖蒲服之。外俱用酱茄内里然油滴之,俟脓净换滴耳油,时时滴入,肿消生肌自愈。
方剂:滴耳油组成:核桃仁研烂,拧油去渣,得油一钱,兑冰片二分。每用少许,滴于耳内。
【方歌】滴耳油治耳疳证,脓净滴之效更深,核桃拧油消肿痛,冰片发散热通神。
又方:柴胡清肝汤(见前鬓疽)
龙胆泻肝汤(见腰部缠腰火丹)
四物汤(见疮疡门)
相关参考
耳疳时出黑臭脓,青震白缠黄色,胃湿相兼肝经火,红风偏肝血热成。【注】此证耳内闷肿出脓,因脓色不一,而名亦各殊。如出黑色臭脓者,名耳疳;出青脓者,名震耳;出白脓者,如缠耳;出黄脓者,名耳,俱由胃湿与肝火
耳疳者.为耳内流出脓水臭秽也.书有云.出黄脓为耳.红脓为风耳.白脓为缠耳.清脓为震耳.名虽有五.其源则一.由足少阴虚热者.四物汤加丹皮、石菖蒲.及地黄丸滋补之.由手少阳风热者.蔓荆子散、交感丹清之.若
是一种耳内漫肿,流黑色臭脓的耳病,多由湿热内蕴和肝火上扰所致,本病类似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耳生疳疮。黄连(去毛须,蜜炙数次)儿茶(各等分)轻粉(半匙)冰片麝香(各少许)共乳细搽。耳后生疮名肾疳。地骨皮研末,粗者煎汤洗耳,细者香油调搽。耳疳出脓。核桃仁研烂,取油一钱,入冰片三分,每用少许滴入
解痘毒以松肌.甘平入血.吹耳疳之蚀烂.炙黑和营.(燕脂即红花汁.或紫草汁染帛而成.故功用与红花紫草相仿.长于活血行血.血活则肌松.肌松则毒解故也.耳疳痘毒.无论内治外治.均可用之.能入心肝血分.甘平之
[b]极痛[/b]烧酒滴入,侧卧半时,即可钳出。如不效,以前耳疳方(抱过鸡蛋壳)治之。耳内如有虫走,或血水流出,或干痛难忍蛇蜕皮,烧存性,研末吹之。
病名。系指脓耳内流出腐臭浓汁的病证。见《冯氏锦囊秘录》卷六。聤耳的别名。又名内耳疳臭。多由积热上壅或风水入耳所致。若久不治疗,或因失治者,往往引致耳聋之证。证治参见聤耳、耳疳条。
人参 黄耆 白术 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 金银花 白芷 甘草连翘 水煎服。【注】参,耆,术,苓,草以益气分,归,芎,芍以滋血分,银花,白芷,连翘以解毒。医宗金鉴 三十一卷删补名医方论 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