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正传》 卷之六·小儿科
Posted 《医学正传》
篇首语:知识是到达天堂的翅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正传》 卷之六·小儿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正传》 卷之六·小儿科
[b]论[/b]尝闻小方脉科,古人谓之哑科,最费调治,诚哉是言也。盖以婴儿之流,难问证,难察脉耳。抑且脏腑脆嫩,而孟浪之剂,与夫峻寒峻热之药,俱不可轻用,试详论之。夫孺子之在襁褓中也,内无七情六欲之交战,外无大风大寒之相侵,奚其幼科之疾,若是之繁且甚欤?抑考其证,大半胎毒而少半伤食也,其外感风寒之证十一而已。曰变蒸,曰痘疹,曰斑烂,曰惊悸,曰风痫,曰发搐,曰痰壅,曰赤瘤,曰白秃,曰解颅,曰重舌、木舌,以上诸证,岂非孕母不谨胎毒之所致欤?夫小儿之在胎之,母饥亦饥,母饱亦饱,辛辣适口,胎气随热,情欲动中,胎息辄躁,或多食煎 ,或恣味辛酸,或嗜欲无节,或喜怒不常,皆能令子受患。其为母者,胎前既不能谨节,产后又不能调护,是以惟务姑息,不能防微杜渐,或未满百 ,而遂与咸酸之味,或未够周岁,而辄与肥甘之物,百病由是而生焉。曰吐泻,曰黄胆,曰五疳,曰腹胀,曰腹痛,曰水肿,曰疟,曰痢,曰痰喘,岂非吃食过伤,调养失宜之所致欤?先正所谓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座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等语,厥有旨哉。其余饮食男女养胎幼幼之法,必深得造化生生不息之意,故古人多寿考、儿少夭折者,即此之由也。尝见今有禀性温良之妇,有娠不嗜欲纵口,生子少病而痘疹亦稀,亦可以为师法矣。为儿医者,临证之际,宜察色观容,不可卤莽。假如额赤知为心热,鼻红知为脾热,左腮青知为肝有余,右腮白知为肺不足,颏白知为肾虚之类,更参之以虎口三关之脉,其小儿之病情,斯过半矣。传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人之心,斯言其可忽诸?
又论变蒸∶夫小儿之初生,血气未足,阴阳未和,脏俯未实,骨格未全,有变蒸之候,每三十二日一发热,或吐或汗,或呻吟不食,此为长血脉、全智意之常候,不须治而自愈。按诸家所论,皆谓乃小儿长骨脉脏腑与神志也。自生之日始,每三十二日一变,凡人有三百六十五骨,除手足四十五碎骨外,止有三百二十骨,自生下骨而上,一日十骨,三十二日乃为一变,骨气始全。一变生一脏或一腑,十变则脏腑始足,每变发为虚热诸证。亦有胎气壮实,暗变而无发热证者。此骨节脏腑由变而全,胎毒亦因变而散也。为儿医者,可不审乎?
[b]脉法[/b] 总论按古法曰∶凡小儿证候,难以手太阴尺寸脉诊。如一岁至六岁曰婴孩,惟以男左女右手次指三关之脉,以为验病轻重死生之诀。第一节名风关,无脉则无病,有脉则病轻。第二节名气关,脉见则病重,尚可药治而已。第三节名命关,脉见则病剧,乃九死一生之恶候也,多不可治。七岁、八岁曰龀,九岁、十岁曰髫,始可以一指探掌后尺寸三部之脉,而以一息七、八至为无病之常脉。十一岁至十四岁曰童稚,而以一息五、六至为常脉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浮则为虚为风,沉则为实为积为痛,浮而数者为乳痫惊悸,虚而软者为慢惊螈 ,紧而实者为风痫,牢而革者为便秘,沉而弦者为食积为腹痛,紧而弦者为气急为风寒,洪数者为热,伏结为伤食,软细者为虫疳。若气促脉代、散乱无伦次者,死在须臾而不治也。业幼科者,其可不尽心于此乎?
[i]图(图缺)[/i]
今将手指三关之脉,绘图分注开列于后∶一、风关易治。
二、气关病重。
三、命关死候。
三关青是四足惊。三关赤是水惊。三关黑是人惊。
如有此三关通度脉候,是极重之证,必死,余并可治。
[i]图(图缺)[/i]风关青如鱼刺,易治,乃初惊之候也。黑色,难治。气关青如鱼刺,主疳芬身热,易治。命关青如鱼刺,主虚,风邪传脾,难治。
[i]图(图缺)[/i]风关青黑色如悬针,主水惊,易治。气关赤色如悬针,主疳病,兼肺脏积热,犹可为治。命关凡有此脉,不问五色,皆是死候。又三关通度如悬针者,主慢惊风,难治。
[i]图(图缺)[/i]风关如水字,主惊风入肺,咳嗽面赤。气关如水字,主膈上有涎,并虚积停滞。命关如水字,主惊风,疳极夹惊候,不拘五色,三关通度者,不治。
[i]图(图缺)[/i]风关如乙字,主肺脏惊风,易治。气关如乙字,主惊风,病重。命关如乙字,青黑色,主慢惊风,难治。
[i]图(图缺)[/i]风关如曲虫,主疳病积聚,胸前如横推 子,肚皮如吹胖猪脬。气关如曲虫,主大肠有秽积。命关如曲虫,主心痛传肝,难治。
[i]图(图缺)[/i]风关如环,主肝脏有疳积积聚。气关如环,主疳入胃,吐逆,不治。命关如坏,恶候不治。
[i]图(图缺)[/i]此纹若在风气二关,易治;若在命关通度,难治。
[i]图(图缺)[/i]此纹若在手上,或面上,或左右腹胁上,或在左右脸边,皆死候。
[i]图(图缺)[/i]脉曲向里者,是气疳。
[i]图(图缺)[/i]脉曲向外者,是风疳。
[i]图(图缺)[/i]脉斜向右者,是伤寒,身热不食无汗。
[i]图(图缺)[/i]脉斜向左者,是伤风,身热不食有汗。
[i]图(图缺)[/i]双钩脉者,是伤寒。
[i]图(图缺)[/i]三曲如长虫者,是伤硬物。
[i]图(图缺)[/i]两曲如钩者,是伤冷物。
[i]图(图缺)[/i]脉一头如环,有独脚者,是伤冷。
[i]图(图缺)[/i]面上有此点子,必是再发之候。
[i]图(图缺)[/i]凡头面上,或肚腹上,有大脉并青筋如此者,并是食物毒及惊积,难治。
[i]图(图缺)[/i]脉如乱虫是常疳,亦有虫疳、蛔疳、食积之疳,皆可治。
凡脉微细不足者,并是风气,俱宜消疳,然后取虫积,肥孩儿,是良法也。
[b]附∶汤氏察小儿神色总断[/b]
凡看小儿病,宜先观形证神色,然后察脉。假如肝之为病则面青,心之为病则面赤,脾之为病则面黄,肺之为病则面白,肾之为病则面黑。先要分别五脏形证,次看禀受盈亏,胎气虚实,明其标本而治之,无不可者。
[b]面上诸候形证歌[/b](凡七首)
痢疾眉头皱,惊风面颊红,渴来唇带赤,毒热眼朦胧。
山根若见脉横青,此病明知两度惊,赤黑困疲时吐泻,色红啼夜不曾停。
青脉生于左太阳,须惊一度见推详,赤是伤寒微燥热,黑青知是乳多伤。
右边青脉不须多,有则频惊怎奈何?红赤为风抽眼目,黑青三日见阎罗。
指甲青兼黑暗多,唇青恶逆病将瘥,忽作鸦声心气急,此时端的命难过。
蛔虫退场门有三般,口鼻中来大不堪,如或白虫兼黑色,灵丹纵服病难安。
四肢疮痛不为祥,下气冲心兼滑肠,气喘汗流身不热,手拿胸膈定遭殃。
[b]内八段锦[/b](凡四首)
红净为安不用惊,若逢红黑便难宁,更加红乱青尤甚,取下风痰病立轻。
赤色轻微是外惊,若如米粒势难轻,红散多因乘怒乱,更加搐搦实难平。
小儿初诞月,腹痛两眉颦,此号盘肠气,啼哭又呻吟。如反目仰视者,天吊风也。
小儿初诞月,肌体瘦 羸,发秃毛稀少,原因鬼王胎。
[b]外八段锦[/b](凡十首)
先望孩儿眼色青,次看背上冷如冰,阳男搐左无妨事,搐右令人甚可惊,女搐右边犹可治,若逢搐左疾非轻,歪斜口眼终为害,纵有仙丹也莫平。
眼中赤脉实难量,大数原来不一样,最怕乱纹铺目下,更嫌赤脉贯瞳光。
囟门肿起定为风,此候应知最是凶,忽陷成坑如盏足,未过七日命须终。
鼻门黑燥渴难禁,面黑唇青命莫存,肚大青筋俱恶候,更嫌腹有直身纹。
忽见眉间紫带青,看来立便见风生,青红碎杂风将起,必见疳症膈气形。
乱纹交错紫嫌青,急急求医免命倾,盛紫再加身体热,须知脏腑恶风生。
紫少红多六畜惊,紫红相等即疳成,紫点有形如米粒,伤寒夹食证堪评。
紫散风传脾脏间,紫青口渴是风痫,紫隐深沉难治疗,风痰祛散命须还。
黑轻可治死还生,红赤伤寒痰积停,赤青脾受风邪证,青黑脾风作慢惊。
红赤连兮赤纹轻,必然乳母不相应,两手忽然无脉见,定知冲恶犯神灵。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