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瑶函》 热积必溃之病

Posted 《审视瑶函》

篇首语: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审视瑶函》 热积必溃之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审视瑶函》 热积必溃之病

积者重叠不解之貌.热为阳.阳平为常.阳淫为邪.邪行则病易见.易见则易治.此则前篇淫热之病也.若邪深则不行.不行则伏.因伏而又伏.故日渐月聚.势不得不为积也.积已久.久积必溃.溃则难治.难治者.非不治也.为邪积久.久则必溃.溃犹败也.其病隐涩不自在.稍觉 .视物微昏.内 开窍如针.目痛按之则沁沁脓出.有两目俱病者.有一目独病者.目属肝.内 属膀胱.此盖二经积邪之所致也.故曰热积必溃之病.又曰漏睛眼者是也.竹叶泻经汤主之.大便不硬者.减大黄为用.蜜剂解毒丸主之.不然.药误病久.终为枯害矣.
[b]竹叶泻经汤[/b](治眼目瘾涩.稍觉 .视物微昏.内 开窍如针.目痛.按之脓浸出.)
柴胡 栀子仁(炒) 川羌活 升麻 甘草(炙) 川黄连(各五分) 白茯苓 泽泻 赤芍 草决明 车前子(各四分) 黄芩 大黄(各六分) 青竹叶(十片)
上锉剂.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后温服.
上方逆攻者也.先以行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之药为君.柴胡、羌活是也.二经生意.皆总于脾胃.以调足太阴足阳明之药为臣.升麻、甘草是也.肝经多血.以通顺血脉.除肝邪之药.膀胱经多湿.以利小便.除膀胱湿之药为佐.赤芍药、草决明、泽泻、茯苓、车前子是也.总破其积热者.必攻必开.必利必除之药为使.栀子、黄芩、黄连、大黄、竹叶是也.
[b]蜜剂解毒丸[/b](治证同上)
山栀仁(炒末十两) 杏仁(泡去皮尖取霜二两) 锦纹大黄(末五两) 川石蜜(一斤炼熟)
上末和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百丸.茶汤送下.
上方以杏仁甘润治燥为君.为燥为热之原也.山栀子微苦寒治烦为臣.为烦为热所致也.石蜜甘平温.安五脏为佐.为其解毒除邪也.大黄苦寒.性走不守.泻诸实热为使.为攻其积.不令其重叠不解也.

相关参考

《审视瑶函》 淫热反克之病

膏粱之变.滋味过也.气血俱盛.禀受浓也.亢阳上炎.阴不济也.邪入经络.内无御也.因生而化.因化而热.热为火.火性炎上.足厥阴肝.为木.木生火.母妊子.子以淫胜.祸发反克.而肝开窍于目.故肝受克而目亦受

《审视瑶函》 风热不制之病

风动而生热.譬犹烈火焰而必吹.此物类感召.而不能违间者也.因热而召.是为外来.久热不散.感而自生.是为内发.内外之邪.为病则一.淫热之祸.条例如前.益以风邪.害岂纤止.风加头痛.风加鼻塞.风加肿胀.风

《审视瑶函》 内急外弛之病

阴阳以和为本.过与不及.病皆生焉.急者紧缩不解也.弛者宽纵不收也.紧缩属阳.宽纵属阴.不解不收.皆为病也.手太阴肺.为辛为金也.主一身皮毛.而目之上下睫之外者.亦其属也.手少阴心为丁.手太阳小肠为丙.

《审视瑶函》 阴弱不能配阳之病

五脏无偏胜.虚阳无补法.六腑有调候.弱阴有强理.心肝脾肺肾.各有所滋生.一脏或有余.四脏俱不足.此五脏无偏胜也.或浮或为散.是曰阳无根.益之欲令实.翻致不能禁.此虚阳无补法也.膀胱大小肠.三焦胆包络.

《审视瑶函》 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

天有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也.人有七情.喜怒悲思忧恐惊也.七情内召.六邪外从.从而不休.随召见病.此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原也.世病目赤为热.人所共知者也.然不审其赤分数等.各治不同.有白睛纯赤如火.热气炙

《审视瑶函》 血为邪盛凝而不行之病

血阴物.类地之水泉.性本静.行其势也.行为阳.是阴中之阳.乃坎中有火之象.阴外阳内.故行也.纯阴.故不行也.不行则凝.凝则经络不通.经曰.足阳明胃之脉.常多血多气.又曰.足阳明胃之脉.常生气生血.手太

《审视瑶函》 气为怒伤散而不聚之病

气阳也.类天之云雾.性本动.聚其体也.聚为阴.是阳中之阴.乃离中有水之象.阳外阴内.故聚也.纯阳.故不聚也.不聚则散.散则经络不收.经曰.足阳明胃之脉.常多气多血.又曰.足阳明胃之脉.常生气生血.七情

《审视瑶函》 七情五贼劳役饥饱之病

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有四时.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寒暑燥湿风之发耶.发而皆宜时.则万物俱生.发而皆不宜时.则万物俱死.故曰生于四时.死于四时.又曰.人有五脏.化为五气.以生喜怒忧悲恐.喜怒忧悲恐之

《审视瑶函》 血气不分混而遂结之病

轻清圆健者为天.故首象天.重浊方浓者为地.故足象地.飘腾往来者为云.故气象云.过流循环者为水.故血象水.天降地升.云腾水流.各宜其性.故万物生而无穷.阳平阴秘.气行血随.各得其调.故百骸理而有余.反此

《审视瑶函》 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

论目之病,各有其症,识症之法,不可不详。故曰∶症候不明,愚人迷路;经络不明盲子夜行,可不慎乎?凡观人目,而无光华神色者,定是昏蒙,男子必酒色劳役气怒,女子郁结风多,气血虚损,则目疾昏花,因之而起。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