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有疗效 胃胀吃什么药
Posted 胃胀
篇首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西结合有疗效 胃胀吃什么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中西结合有疗效 胃胀吃什么药
胃肠道胀气是人们对消化不良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消化不良多表现为饭后腹部疼痛或不适,常伴有恶心、嗳气、打嗝、肚子胀等。其中,嗳气、腹胀、腹痛、排气过多、打嗝等多被认为是胃肠道胀气。胃胀吃什么药跟着小编去学习一下相关知识吧。
肠胀气原因很多,例如胃肠疾病: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下垂、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胃溃疡、胃癌等肠道疾病: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肝、胆、胰腺疾病: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胆道疾病有: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胰腺疾病,包括急性或慢性胰腺炎。
胃肠道胀气的西医治疗
适当用药:
①出现腹泻、腹胀,最简单的办法是立即吞服0。3克或0。5克的药用炭片3~5片,因为活性炭既能止泻,又能有效地吸收过多气体,迅速消除胀气。但必须注意,切勿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因为炭片也会吸附药物成分而使药效降低。此外,炭片不宜经常使用,因为它还会吸收有用的营养 素。
②在消化不良胀气时,可常服些嗜酸菌制剂如酵母片等。
③胀气难受时,可在中药房买十香丸,每次服3~9克,日服1或2次,连服3~7天。湿重苔腻、食积不化的腹中胀气,可口服白蔻调中丸,每服9克,日服2次,连服3~7天。
以下几类药物对减轻胃肠道胀气有较好效果:
一、促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能加强食物从胃内排空,减轻胃胀。
二、微生态制剂,如培菲康、肠乐、整肠生等,可改善肠道菌群状态而减轻腹胀(但勿与抗生素、吸附药同时服用,以免影响疗效)。
三、餐前服用吸附气体的药物,如活性炭、西甲硅油等。
四、复方消化酶制剂,如泌特(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它能补充酶,促进消化吸收,又能快速缓解腹胀症状,是一种新型复方制剂。该药含有的胰酶、纤维素酶可以帮助机体消化三大营养物质和含纤维素较多的粗糙食物,促进消化吸收,减少食物在肠内的腐败产气,改善消化不良症状,缓解腹胀。
胃肠道胀气的中医辩治
胃肠道胀气不可小视,辨证施治才能确保有效治疗。首先应注意排查甲状腺功能低下、肝脏与胰腺疾病、糖尿病、小肠吸收不良甚至胃肠道肿瘤或梗阻等,也可能是大量吞气造成的。如属于上述疾病引起的腹胀,必须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其次应避免焦虑、烦躁等情绪,进食时应注意细嚼慢咽,以减少嗳气的发生。避免或少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白菜、包菜、黑麦、椰子、无花果、桑葚、核桃、甘蔗等。少喝产气饮料,不嚼口香糖、槟榔,戒烟。
1. 寒热错杂型:在临床上遇见的胃肠道胀气患者最多的就是这一型。症状:胃脘饱胀或腹部胀满,午后、晚上较重,稍进食即觉胀满;伴有口苦或口臭,或有恶心、嗳气,胃腹怕寒,欲进冷饮食而又不敢,大便不畅或便秘或便稀,或矢气(放屁)较多;舌苔白腻或黄腻。治疗: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可以用舒肝理气、和胃的中药,治疗这一类型的胃肠胀气效果很好。
2. 食积停滞型:症状:腹满胀痛,嗳腐吞酸(打嗝酸腐臭味,吐酸水),或厌闻食臭,或矢气、大便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沉滑。治疗:保和丸,是用扶正调胃散。
3. 脾胃虚寒型:症状:胃腹满胀,时作时止,时轻时重,喜暖喜按,进热饮、热食则舒,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胖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迟。治疗:理中汤或厚姜半甘参汤。
4. 湿热蕴结型:症状:胃腹胀满,恶心欲呕,心中烦闷,口渴不欲多饮,时时汗出,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疗:扶正调胃散十号方。
5. 实热内结:腹满持续,或腹部硬痛,或绕脐痛,大便秘结,手足汗出,潮热谵语;脉沉实,或迟而有力,舌苔黄燥或焦裂起刺。治疗:大承气汤、扶正调胃散四号方。注意:有些急腹症(如肠梗阻)可见到本型症状,需要迅速看急诊或住院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胃肠道胀气的中医分型
寒热错杂型
在临床上遇见的胃肠道胀气患者最多的就是这一型。症状:胃脘饱胀或腹部胀满,午后、晚上较重,稍进食即觉胀满;伴有口苦或口臭,或有恶心、嗳气,胃腹怕寒,欲进冷饮食而又不敢,大便不畅或便秘或便稀,或矢气(放屁)较多;舌苔白腻或黄腻。
食积停滞型
症状:腹满胀痛,嗳腐吞酸(打嗝酸腐臭味,吐酸水),或厌闻食臭,或矢气、大便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沉滑。
脾胃虚寒型
症状:胃腹满胀,时作时止,时轻时重,喜暖喜按,进热饮、热食则舒,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胖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迟。
湿热蕴结型
症状:胃腹胀满,恶心欲呕,心中烦闷,口渴不欲多饮,时时汗出,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实热内结型
腹满持续,或腹部硬痛,或绕脐痛,大便秘结,手足汗出,潮热谵语;脉沉实,或迟而有力,舌苔黄燥或焦裂起刺。注意:许多急腹症(如肠梗阻、急性腹膜炎等)可见到本型症状,需要迅速看急诊或住院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结语: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大家对胃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胃胀发作的时候会很难受,而且伴随胃痛。那么通过上文,大家可以试试缓解胃胀的办法哦,平时也要注意饮食,希望能帮到你。
耐药性肺结核中西药结合疗效好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耐药性肺结核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调查表明:在每年记录的600~800万新病例中,有10%的患者至少抗1种结核药,有2%的患者抗2种以上的结核药。这类病人具有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病死率高的特点,其发生率的增加及广泛传播给结核病控制造成严重威胁,现已成为全球性的严峻问题。[br]耐药性肺结核近年在我国也有增加的趋势,尤其在老年结核复发患者群中居多。祖国医学对肺结核病早有记载,称为“肺痨”,而现今的耐药性肺结核多属中医肺痨的“阴阳两虚”型范畴。主要临床症状为消瘦、午后潮热、盗汗、全身乏力、咯痰或痰中带血、心烦易怒、食欲不振、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或细数。中医治疗以滋阴补阳为主。[br]选用生黄芪、山药、枸杞子、龟板、鹿角胶、生地、麦冬、当归、白芍各15~20克,百部、白及、黄芩、地骨皮各20~30克。水煎服,每日1剂,2~3个月为1疗程。临床有报道,按3HZKETh/3HZETh/6HThE方案配合中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取得满意疗效。中药用百部20克,黄芪15克,麦冬、海浮石、炙杏仁、百合、枸杞子、川贝、桔梗、夏枯草、焦三仙各12克,甘草5克。咳嗽、咯黄痰去麦冬,加黄芩、鱼腥草;痰中带血加白芨、小蓟等。每天1剂,水煎服,连用3个月为1疗程。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表明中药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有优势。[br]近年,中药药理研究证明,很多中药如百部、紫金牛、黄芩、黄柏、侧柏、白及、白芍、冬虫夏草、射干、夏枯草、地骨皮、白果、黄连、独角莲、地榆、鱼腥草、银花、连翘、款冬花、石榴皮、酒花素、狼毒、石吊兰、野菊花等,都具有较强的抑制结核杆菌作用。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其中8~10味配方,每味药可用到20~30克,水煎服。可用黄精50克、黄芩20克、百部30克,每日1剂,水煎服,2~3个月为1疗程。经验证明,在用抗痨药物治疗的同时伍用中药,既能增加疗效,提高治愈率,又能防止出现耐药性,是值得提倡的有效治疗措施。[br]此外,临床还可配合针灸或梅花针疗法,可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加速新陈代谢,从而增加人体的抗病能力,因而有较好的辅助效果。针灸可选大椎、肺俞、膏肓、心俞、足三里、三阴交,每周2次,3个月为1疗程。梅花针疗法,主要选背部脊柱旁的背俞穴进行叩刺80~100次,以局部红润为宜。可以改善肺结核的诸多症状,如咳嗽、盗汗、潮热、乏力、失眠等。(作者系:《现代中西医杂志》编委)相关参考
慢性盆腔炎由于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严重影响,焦虑、烦躁、忧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加重了躯体的不适,性冷淡、性厌恶影响夫妻关系,病急乱投医现象明显增多。因此,要正确对待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
慢性盆腔炎由于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严重影响,焦虑、烦躁、忧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加重了躯体的不适,性冷淡、性厌恶影响夫妻关系,病急乱投医现象明显增多。因此,要正确对待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
慢性盆腔炎由于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严重影响,焦虑、烦躁、忧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加重了躯体的不适,性冷淡、性厌恶影响夫妻关系,病急乱投医现象明显增多。因此,要正确对待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
摘要:本文所称瘘管包括现代医学所指各种原因所致的瘘管与窦道不愈合。我们应用内外结合治疗各种原因形成的瘘管7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b]一、临床资料[/b]1.材料说明:本组72例瘘管患者均治疗三个月以
摘要:本文所称瘘管包括现代医学所指各种原因所致的瘘管与窦道不愈合。我们应用内外结合治疗各种原因形成的瘘管7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b]一、临床资料[/b]1.材料说明:本组72例瘘管患者均治疗三个月以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1990)
一、诊断标准[b](一)常年性交应性鼻炎[/b] 1.记分条件:(1)常年性发病,具有打喷嚏(每次连续5个以上),流清涕和鼻粘膜肿胀3个主要临床表现,1年内发病日数积累超过6个月,1日内发病时间积累超
外治法是治疗上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医药有不少外治方法,内治和外治相结合可以提高疗效,临床上不少内科病证除内服药外,结合外治法,疗效明显提高,如风湿性关节炎局部关节红肿疼痛,治以祛风清热、活血通络之剂内服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年第5期摘要:针药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单纯用西药他巴唑相比,虽然在临床控制率和有效率方面无显着差异,但是针药结合可以缩短疗程,减少副作用及降低复发率。笔者认为,针药结
1例单纯用中药治疗一周后,体温正常,皮疹消退,病情稳定而出院。其余5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症状消失,病情控制而出院。我们认为用中药有利于症状改善,激素减量。5例中有1例曾多次激素减量后病情反复,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