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针灸》 五脏六腑变化流注出入旁通法

Posted 《普济方·针灸》

篇首语: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普济方·针灸》 五脏六腑变化流注出入旁通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普济方·针灸》 五脏六腑变化流注出入旁通法

宜每脏旁看。从肾脏至天井。三焦出入。正胃脏腑也。皆仿此。
凡五脏六腑。变化无穷。散在诸经。其事隐没。难得具知。今纂节相付。以为傍通。令学人少留意推寻。则造次可见矣。假令肝心脾肺肾为脏。则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为腑。足少阴为肾经。足太阳为膀胱经。下至五脏。五果。五菜。皆称触类长之也。他仿此。
[b]五脏[/b] 肝。心。脾。肺。肾。
[b]六腑[/b] 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三焦有经无脏)。
[b]五脏经[/b] 足厥阴。手少阴。足太阴。手太阴。足少阴。
[b]六腑经[/b] 足少阳。手太阳。足阳明。手阳明。足太阳。手少阳。
[b]五行[/b] 木。火。土。金。水(以上各主一脏)。
[b]五行数[/b] 三、八。二、七。五、十。四、九。一、六(以上五行数。以配五脏)。
[b]五行色[/b] 青。赤。黄。白。黑(以上五行色。五脏所象)。
[b]五行相生[/b] 水。木。火。土。金(以上五脏相生)。
[b]五行相克[/b] 金。木。土。水。火。
[b]五脏胎月[/b] 八月。十一月。正月。二月。五月(不宜针、吐、利)。
[b]五脏相月[/b] 冬三月(木相)。春三月(火相)。夏三月(土相)。季夏(六月金相)。秋三月(水相并不宜补养)。
[b]五脏王月[/b] 春三月。夏三月。季夏六月。秋三月。冬三月(有疾可宣泄)。
[b]五脏废月[/b] 夏三月(木废)。季夏(六月。火废)。秋三日(土废)。冬三月(金废)。
春三月(水废。宜补忌泄)。
[b]五脏囚月[/b] 季夏(六月。木囚)秋三月(火囚)。冬三月(土囚)。春三月(金囚)。
夏三月(水囚宜补忌泄)
[b]五脏死月[/b] 秋三月(木死)。冬三月(火死)。春三月(土死)。夏三月(金死)。季夏(六月。水死。宜补)。
[b]五脏王日[/b]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以上不灸不服药)。
[b]五脏王时[/b] 寅至辰。巳至未。申至戌。亥至丑(以上不灸)。
[b]五脏困日[/b] 戊己(土也)。庚辛(金也)。壬癸(水也)。甲乙(木也)。
丙丁(火也。宜补养安神)。
[b]五脏困时[/b] 食时(日昧土也)。晡时(日入金也)。人定(夜半水也)。
平旦(日出木也)。禺中(日中火也宜补养)。
[b]五脏忌日[/b] 庚辛。壬癸。甲乙。丙丁。戊己(并忌此日得病)。
[b]五脏忌时[/b] 申至酉。亥至子。寅至卯。巳至午。辰戌丑未(并忌此时得病)。
[b]五时[/b] 春。夏。季夏。秋。冬。
[b]五音[/b] 角(六十四系)。征(五十四系)。宫(八十一系)。商(七十一系)。羽(十八系。以上象五行应五脏)。
[b]五星[/b] 岁(东方)。荧惑(南方)。镇(中央)。太白(西方)。辰(北方。以上五星。
各象一脏)。
[b]五常[/b] 仁肃。礼哲。信圣。义毅。智谋(各从五脏出)。
[b]五乐[/b] 琴。管。鼓。磬。瑟(外象五行。内应五脏)。
[b]五兵[/b] 矛。剑。盾。戟。弩(各应其脏)。
[b]五味[/b] 酸。苦。甘。辛。咸(以上各随五脏所宜)。
[b]五宜[/b] 苦。甘。辛。咸。酸(子来扶母)。
[b]五不宜[/b] 辛。咸。酸。苦。甘(此五味须忌之)。
[b]五事[/b] 貌(恭)。视(明)。思(睿)。言(从)。听(聪)(随脏所感)。
[b]五咎[/b] 狂。豫。蒙。僭。急。
[b]六情[/b] 好喜。怵虑。乐。威怒(一作感怒)。恶衰(出五脏之情恶衰二字文不类,无完本可校,今缺疑,他仿此)。
[b]八性[/b] 慈(惠悲)。爱。公私(恕)。气正。欲忌(各禀之性)。
[b]生[/b] 革。肉。髓。骨。脑(各随初生长)。
[b]形[/b] 直。锐。方。圆。曲(外应五行之形。内法五脏之象)。
[b]五养[/b] 筋。血。肉。皮毛(气)。骨精(各从五脏所养)。
[b]五液[/b] 泣(一云泪)。汗。涎。涕。唾(各随脏所生)。
[b]七神[/b] 鬼。神。意。魄。精(以上脾肾各二神故七神)。
[b]五窍[/b] 目(左目甲。右目乙)。舌(荣外为血。内主五音)。耳(左耳丙。右耳丁)。
唇(口为戊。舌为己)。鼻(左孔庚。右孔辛)。
[b]五声[/b] 呼。言。哭。歌。呻。
[b]五音[/b] 讽咏。肆。唱。歌。吟。
[b]五气[/b] 呵。吹呼。唏嘘。 (有疾各随其脏消息。其法在调气论)。
[b]五恶[/b] 风。热。湿。寒。燥。
[b]五味[/b] 辛。咸。酸。苦。甘(味之恶)。
[b]五臭[/b] 腐。焦。膻。腥。香。
[b]五有余病[/b] 怒。笑(不止)。胀满(噫)。喘咳(上气)。胀泄久(实则此疾见)。
[b]五不足病[/b] 悲。忧。少气。息痢。厥(虚则此疾见)。
[b]五积[/b] 肥气。伏梁。磨气。息贲。贲豚。
[b]五疾[/b] 奔气。忧恐。食饮。风寒。强力(将息失度乃主此疾)。
[b]五伤[/b] 久行(伤筋)。久视(伤心)。久坐(伤肉)。久卧(伤皮)。久立(伤骨)。
[b]五方神[/b] 青龙。朱雀。 蛇。白虎。玄武(以五方象五脏)。
[b]五畜[/b] 虎、兔(千金云鸡)。蛇、马(千金云羊)。龙、牛(羊犬)。猴、鸡。鼠、猪(各主本命脏所宜)。
[b]五谷[/b] 麻。麦。稷。黄黍。大豆(以上补益五脏六腑)。
[b]五果[/b] 李。杏。枣。桃。栗(以上补益五脏)。
[b]五菜[/b] 韭。薤。葵。葱。藿蓼(以上菜可久食)。
[b]五木[/b] 榆。栗。桂。桑。梧桐(以上宣助五脏)。
[b]五脏斤两[/b] 四斤四两(左三叶。右三叶)。十二两(三毛七孔)。二斤三两。三斤三两。一斤二两(以上五脏轻重数)。
[b]六腑斤两[/b] 三两三铢。二斤二十四两。二斤十四两。二斤十二两。九两二铢(以上六腑轻重数)。
[b]六腑尺丈[/b] 三寸三分。二丈四尺(广三寸四分)。二尺六寸。一丈二尺(广六寸)
九寸(一云广七寸。以上六腑长短数)。
[b]六腑所受[/b] 三合(一云一合)。二斗四升。三斗五升。一斗二升。九斗九合(一云九升二合以上六腑受盛数)。
[b]五脏官[/b] 尚书(一云尚将军。又为郎官)。帝王。谏议大夫。上将军(一云大尚书)
后宫列女(以上五脏官位)。
[b]六腑官[/b] 将军。决曹吏。监仓吏。内涩吏(涩)。监仓椽。水曹椽(以上六腑官位)
[b]五脏俞[/b] 九(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也)。五(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也)。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也)。三(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也)。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也)。
[b]六腑俞[/b] 十(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也)。十八(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也)。十二(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也)。十六(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也)。十九(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也)。十三(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也)。
[b]五脏募[/b] 期门。巨阙。章门。中府。京门。
[b]六腑募[/b] 日月。关元。太仓。天枢。中极。石门(三焦)。
[b]五脏脉[/b] 弦长。洪盛。缓大。浮短。沉濡。
五脏流注旁通(图缺)
谨按铜人针灸甲乙经。九墟并无五脏所过为原穴。唯千金及外台秘要集有之。今列穴名中 (肝)。内关(心)。公孙(脾)。列缺(肺)。水泉(肾)。
心之脏主出入(图缺)
六腑流注旁通(图缺)
三焦流注旁通(图缺)
五脏脉(图缺)
六腑脉(图缺)

相关参考

《普济方·针灸》 释流注十二经所属法

[b]手太阴肺经穴[/b]少商鱼际与大渊。经渠尺泽肺相连(肺之经辛)。[b]手阳明大肠经穴[/b]商阳二三间合谷(四穴)。阳溪曲池大肠原(大肠经庚)。[b]手少阴心经穴[/b]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

《普济方·针灸》 释流注十二经动脉原穴所在法

甲出丘墟以太冲。丙归腕骨是源中。丁出大陵原内过。戊胃冲阳气可通。己出太白庚合谷。辛缘本出太渊同。壬归京骨期中过。癸出之时在溪空。

《普济方·针灸》 流注指微针赋

(以针医诀式流注指微为韵)[b]疾居荣卫。[/b]荣者血也。卫者气也。由肠胃受谷化血气所为也。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筋通腠理。中焦出气如沤。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乃注

《普济方·针灸》 新忌旁通不宜灸

新忌旁通不宜灸(图缺)忌若逢病患厄会。男女气怯。下手至困。通人达士。岂拘此哉。若遇急卒暴患。不拘此法。许希亦云。若人病卒暴。宜急疗。亦不拘此。故后之医者。亦云卒暴之疾。须速灸疗。一日之间。止忌一时是也

《普济方·针灸》 流注经络井荣说

夫流注者。为刺法之深源。作针术之大要。是故流者。行也。注者、住也。盖流者要知经脉之行流也。注者、谓十二经脉各至本时。皆有虚实邪正之气注于所括之穴也。夫得时谓之开失时谓之阖。夫开者。针之必除其病。阖者。

《普济方·针灸》 迎随补泻法

经云。东方实而西方虚。泻南方而补北方。何谓也。此实母泻子之法。非只刺一经而已假令肝木之病实。泻心火之子。补肾水之母。其肝经自得其平矣。五脏皆根据此而行之。

《普济方·针灸》 迎随补泻法

经云。东方实而西方虚。泻南方而补北方。何谓也。此实母泻子之法。非只刺一经而已假令肝木之病实。泻心火之子。补肾水之母。其肝经自得其平矣。五脏皆根据此而行之。

《普济方·针灸》 流注通玄指要赋

引云。望闻问切。推明得病之源。补泻迎随。揭示用针之道。予于学始迄于今。虽常覃思以心无定。或病之精必夺而气必衰。兼之国乱而隔殊。医物绝商而那得。设方有效。历市无求不若砭切。立排疾势。乃以受教。遂敏求师。

《普济方·针灸》 明堂灸经序

夫玄黄始判。上下爰分。中和之气为人。万物之间最贵,莫不禀阴阳气度。作天地英灵象圆穹。足模浓载。五脏法之五岳。九窍以应九州岛。四肢体彼四时。六腑配乎六律。瞻视同于日月。呼吸犹若风云。气血以类江河。毛发比

《备急千金要方》 五脏六腑变化旁通诀第四

凡五脏六腑,变化无穷,散在诸经,其事隐没,难得俱知。今纂集相附,以为旁通,令学人少留意推寻,造次可见矣。五脏∶肾(水一)心(火二)肝(木三)肺(金四)脾(土五)六腑∶膀胱小肠胆大肠胃三焦五脏经∶足少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