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论气虚血热补泻

Posted 《冯氏锦囊秘录》

篇首语: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冯氏锦囊秘录》 论气虚血热补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冯氏锦囊秘录》 论气虚血热补泻

夫痘有血热气虚二症,血热者人固知为凉血也。气虚者,人固知为补气也。殊不知疹之为症,先动阳分而后归于阴经,痘之为症,直由阴经而后传于阳分,是以血热之症初发,虽宜凉血,然即以寒凉之剂一加,则毒冰伏于肾而难出矣。故必先以清凉升提发散,使毒出于阴经,传于阳分,而后凉血清热之剂治之,至如气虚之症即现,虽宜补气,亦必俟其毒将解时,而补真正气以制之,是以初见红点而补气之剂固难骤加,即少变白色亦未可遽用,盖白者毒未解也,若即投之,则得补愈盛而反助干枯燥涸之势矣。故色少微黄,虽大剂参 用之而见神效,若势方色白,而轻易投之,反阻其行浆生发之机,惟有气弱而不能出者,当微补其气,气和则出快矣。即补气之药,又当兼以表托也,盖此气弱,而不能出者,则不过仅是气弱,虽载而难发非毒盛难释,肆其猖獗而不肯出也。故少一助之,则如久旱之苗,得其甘霖而自长,用以扶正则正受扶,用以削邪则邪受削,而邪正自判焉。若在虽成白色,未见黄浆,可见血已载毒,气已拘毒,毒已受血所载,受气所拘,气血与毒同混一处,但气血偏亏,未能释运,毒邪太盛,况以久缠,气血不能顿化其毒,以出毒于气血之外,毒邪未肯疑释于内,以溶化于窠晕之中,故色虽见白未得脓黄,此时毒正为锐,如投补益,所谓里粟以资盗粮,扶正则毒受其奉,削邪则毒避其锋,反足以损真气,是宜渐渐扶持,俟其锐气少挫,邪毒少解,色化微黄,而峻补之。若因水亏金燥,脓浆无自而成者,尤宜先为养血调荣,盖毒之化假乎浆,而浆之成由乎血,血虽旺于斯须也。若不究气虚血虚,而概以参 ,则燥槁者,愈燥槁也。候至血既滋荣,脓浆流动,而参 补托之剂,又直接续,勿间断也。《经》曰∶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张之管见也。惟按脉无力,及痘多而气血不足者,最宜预为温补,方能发白行浆,若至虚极,变生诸症而后补之已无及矣。

相关参考

《冯氏锦囊秘录》 论血热痘症禁忌

血热痘症初发,身体如烙,而热毒弥盛则毒瓦斯无所分消。治宜重用升提发散,使毒以达表而从外解,引以渗泄疏利,使热得以润下,而从内治,佐以清凉解毒行血凉血之剂,则痘虽稠密,亦能消散,自易火而易化也。所谓轻其

《冯氏锦囊秘录》 论血热痘症禁忌

血热痘症初发,身体如烙,而热毒弥盛则毒瓦斯无所分消。治宜重用升提发散,使毒以达表而从外解,引以渗泄疏利,使热得以润下,而从内治,佐以清凉解毒行血凉血之剂,则痘虽稠密,亦能消散,自易火而易化也。所谓轻其

《冯氏锦囊秘录》 论干枯陷伏倒靥等症

夫痘色干红,红后必变紫,紫必变黑,黑必变枯陷,此血热毒滞而行,乃内热渐变,一定之机也。治者,于干红之时,急宜解散凉血,退热清利,此顶虽平陷,不可以气虚而用参补剂,否则,气盛而血愈干涸矣。丹溪曰∶疮干者

《冯氏锦囊秘录》 论干枯陷伏倒靥等症

夫痘色干红,红后必变紫,紫必变黑,黑必变枯陷,此血热毒滞而行,乃内热渐变,一定之机也。治者,于干红之时,急宜解散凉血,退热清利,此顶虽平陷,不可以气虚而用参补剂,否则,气盛而血愈干涸矣。丹溪曰∶疮干者

《冯氏锦囊秘录》 论气虚血热热毒壅遏症治法三则

凡气虚之症初发,必身热,手足厥冷,乍热乍凉,精神倦怠,肌肉白,饮食减少,四肢困倦,睡卧安静,便清自调,是属虚症无疑。其治法于未见点前,用参饮,加轻剂发散。如紫苏防风之属。见点之后,亦用参饮,加轻剂升发

《冯氏锦囊秘录》 论血热血盛血虚有异用药宜凉宜治宜补不同

血热一症,须分虚实。有血虚之血热,宜凉宜补。血盛之血热,宜凉宜治。古人未之悉,何也?凡痘初见点,内热殊甚,脉息洪数,而痘色则白,不知者认为气虚则误矣。此乃气盛血虚血热,故不能华色,以同毒出外,气余而血

起胀诸论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起胀诸论

夫痘子起发,不可拘以日数,疮出以渐,其发亦以渐,谓之适中。若一齐涌出,即皮肉虚肿。一齐发者,此表气虚,毒瓦斯奔溃而出,表虚则不能收敛,必生痒痛溃烂矣。其治急宜救表为主。若已出尽,当起不起,此里气虚,毒

《冯氏锦囊秘录》 方盛衰论篇

《方盛衰论篇》曰∶形弱气虚,死。(中外俱不足也。)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脏衰,故脉不足也。)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脏盛,故脉气有余。)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坐起有常,则息力调适,故诊之方法

《冯氏锦囊秘录》 儿科遗尿白浊

小儿遗尿者,乃肾与膀胱俱虚,而冷气乘之。是以传送无度,亦有禀受阳气不足,而胞冷不能约制,其水出而不禁。亦有内虚湿热,是以不禁遗沥者有焉。色赤者为血热,白者气虚也。更有睡中自出者,谓之尿床。此亦肾虚与膀

《冯氏锦囊秘录》 锦囊新制治痘用药活法

痘疮日期,有太过不及,故兹不以朝数定限。假如起胀迟者,则虽起胀日期,犹当类采见点时药,灌脓迟者,则虽灌脓日期。犹当类采起胀时药,每限更分气虚血热两条药例,使便于按门采用。二症相兼者,则二症药相参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