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怎么用?《证治准绳·类方》 呕吐
Posted 《证治准绳·类方》
篇首语:做人不是一味低调,也不是一味张扬,而是始终如一的不卑不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呕吐怎么用?《证治准绳·类方》 呕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呕吐怎么用?《证治准绳·类方》 呕吐
[b]大半夏汤[/b](仲景) 治胃反呕吐。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
以水一斗三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三升,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二陈汤(见痰饮。)
理中汤(见霍乱。)
治中汤 即理中汤加陈皮、青皮等分。
[b]丁香吴茱萸汤[/b](东垣) 治呕吐哕,胃寒所致。
吴茱萸 草豆蔻 人参 苍术 黄芩(各一钱) 升麻(七分) 当归(一钱半) 柴胡 半夏茯苓 干姜 丁香 甘草(各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热服。忌冷物。
[b]藿香安胃散[/b](东垣) 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呕吐不待腐熟。
藿香(一钱半) 丁香 人参(各二钱) 橘红(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一盏,去渣凉服,食前,和渣服亦可。
铁刷汤(见恶寒。)
温中汤 即理中汤加丁香。
[b]红豆丸[/b](《宝鉴》) 治诸呕逆膈气,反胃吐食。
丁香 胡椒 砂仁 红豆(各二十一粒)
上为细末,姜汁糊丸,皂角子大。每服一丸,以大枣一枚,去核填药,面裹煨熟,去面细嚼,白汤下,空心日三服。
小柴胡汤(见往来寒。)
[b]猪苓散[/b](仲景)
猪苓 茯苓 白术(各等分)
上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吴茱萸汤(见伤寒吐。)
半夏泻心汤(见痞。)
丁香透膈汤 五膈宽中汤(俱见胃反。)
枳南汤(见咽喉。)
导痰汤(见痰饮。)
[b]新法半夏汤[/b](《和剂》) 治脾胃气弱。痰饮不散,呕逆酸水,腹肋胀痞,头旋恶心,不思饮食。
缩砂仁 神曲(炒) 陈皮(去白) 草果仁(各一两) 白豆蔻仁 丁香(各半两) 大半夏(四两,汤洗七次,切作两片,白矾末一两,沸汤浸一昼夜,洗去矾,俟干,一片切作两片,姜汁浸一昼夜,隔汤炖,焙干为末,姜汁拌成饼,炙黄用) 甘草(二两,半生半炙)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先用生姜自然汁调成膏,入炒盐汤,不拘时点服。
[b]挝脾汤[/b](《和剂》)
麻油(四两) 良姜(十五两) 茴香(炒,七两半) 甘草(十一两七钱)
上炒盐一斤,同药炒,为细末。每服一钱,不拘时,白汤点服。
[b]灵砂丹[/b](《和剂》) 治上盛下虚,痰涎壅盛。最能镇坠,升降阴阳,和五脏,助元气。
水银(一斤) 硫黄(四两)
上二味,用新铫内炒成砂子,入水火鼎 炼,为末,糯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枣汤、米饮、井花水、人参汤任下,量病轻重,增至五七丸。忌猪羊血、绿豆粉、冷滑之物。
养正丹(见气。)
半硫丸(见大便闭。)
[b]竹茹汤[/b](《本事》) 治胃热呕干葛 半夏(姜汁半盏,浆水一升,煮耗一半,各三钱) 甘草(二钱)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盅,姜三片,竹茹一弹大,枣一枚,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b]槐花散[/b](《良方》) 大凡吐多是膈热,热且生痰,此药能化胃膈热涎,有殊效。
皂角(去皮,烧烟绝) 白矾(熬沸定) 槐花(炒黄黑色) 甘草(炙)
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
[b]枇杷叶饮[/b](《本事》) 止呕哕,和中利膈。
枇杷叶(去毛,二钱) 人参 半夏(各一钱) 茯苓(五钱) 茅根(二两) 生姜(七片)
水煎,去渣,入槟榔末五分,和匀服。
〔漏气〕
[b]麦门冬汤[/b](《三因》) 治漏气。因上焦伤风,开其腠理,上焦之气 悍滑疾,遇开即出,经气失道,邪气内着,故有是证。
麦门冬(去心) 生芦根 竹茹 白术(各五两) 甘草(炙) 茯苓(各二两) 人参 陈皮 葳蕤(各三两)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陈米一撮,煎七分,去滓热服。
〔走哺〕
[b]人参汤[/b](《三因》) 治走哺。盖下焦气起于胃下口,别入回肠,注于膀胱,并与胃传糟粕,而下大肠。今大小便不通,故知下焦实热之所为也。
人参 黄芩 知母 葳蕤 茯苓(各三钱) 芦根 竹茹 白术 栀子仁 陈皮(各半两)
石膏( ,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吐食〕
[b]桔梗汤[/b](《家珍》) 治上焦气热上冲,食已暴吐,脉浮而洪。
桔梗 白术(各一两半) 半夏曲(二两) 陈皮(去白) 枳实(炒) 白茯苓 浓朴(各一两,姜制炒)
上粗末,每服一两,水一盏,煎至七分,取清温服。
[b]木香散[/b]
木香 槟榔(各等分)
上为细末,前药调服。
大承气汤(见大便不通。)
[b]荆黄汤[/b](《保命》) 治证同桔梗汤。
荆芥(一两) 人参(五钱) 甘草(二钱半) 大黄(二钱)
上粗末,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调槟榔散二钱,空心服。
[b]槟榔散[/b]
槟榔(二钱) 木香(一钱半) 轻粉(少许)
上为细末,同煎药下。亦用水浸蒸饼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服。
[b]紫沉丸[/b](《洁古》) 治中焦吐食,由食积与寒气相格,故吐而疼。
砂仁 半夏曲(各三钱) 乌梅(去核) 丁香 槟榔(各二钱) 沉香 杏仁(去皮尖) 白术木香(各一钱) 陈皮(五钱) 白豆蔻 巴豆霜(各五分,另研)
上为细末,入巴豆霜令匀,醋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汤下,愈则止。
小儿另丸。一法,反胃吐食,用橘皮一个,浸少时去白,裹生姜一块,面裹纸封,烧令熟,去外面,煎汤下紫沉丸一百丸,一日二服,后大便通,至不吐则止,此主寒积气。(《病机》有代赭石,肉果,无白术。)
[b]大黄甘草汤[/b](《金匮》)
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b]金花丸[/b](洁古) 治吐食而脉弦者,由肝胜于脾而吐,乃由脾胃之虚,宜治风安胃。
半夏(汤洗,一两) 槟榔(二钱) 雄黄(一钱半)
上细末,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小儿另丸,姜汤下,从少至多,渐次服之,以吐止为度。
[b]青镇丸[/b] 治呕吐脉弦,头痛而有汗。
柴胡(一两) 黄芩(七钱半) 甘草 人参(各五钱) 半夏(三钱,洗) 青黛(二钱半)
上细末,姜汁浸蒸饼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b]茯苓泽泻汤[/b](《金匮》)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生姜(四两) 白术(三两)
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干呕〕
[b]陈皮汤[/b](《金匮》)
陈皮(四两) 生姜(半斤)
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恶心〕
[b]生姜半夏汤[/b](《金匮》)
半夏(半升) 生姜(一斤)
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纳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少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b]茯苓半夏汤[/b](《拔粹》)
炒曲(三钱) 大麦 (半两,炒黄) 陈皮 天麻(各二钱) 白术 白茯苓 半夏(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热服。
[b]柴胡半夏汤[/b](《拔粹》)
半夏(二钱) 苍术 炒曲(各一钱) 生姜(三片) 柴胡 本 升麻(各五分) 白茯苓(七分)
上为粗末,水二盏,煎至五沸,去渣温服。
〔吐酸〕
[b]八味平胃散[/b](《三因》) 浓朴(去皮,姜炒) 升麻 射干(米泔浸) 茯苓(各一两半) 大黄(蒸) 枳壳(去瓤,麦炒) 甘草(炙,各一两) 芍药(半两)
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热服。
[b]咽醋丸[/b](丹溪)
吴茱萸(去枝梗,煮,晒干) 陈皮(去白) 黄芩(炒,各五钱) 苍术(七钱半) 黄连(一两,细切,用陈壁泥同炒)
上为细末,曲糊丸,桐子大。
[b]神术丸[/b](《本事》) 治停饮成癖,久则呕吐酸水,吐已停久复作,如潦水之有科臼,不盈科则不行也。脾土恶湿,而水则流湿,莫若燥脾以胜湿,崇土以堆科臼,则疾当去矣。
苍术(一斤,米泔浸) 生芝麻(五钱,用水二盏,研细取浆) 大枣(十五枚,煮熟去皮核,研细)
上以苍术焙干为末,然后以芝麻浆及枣肉和匀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汤下。忌桃、李、雀、蛤。初服觉燥,以山栀末一钱,汤调服。
[b]干姜丸[/b](《圣惠》)
干姜 枳壳 橘红 葛根 前胡(各五钱) 白术 半夏曲(各一两) 吴茱萸 甘草(各二钱半)
上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b]参萸丸[/b](丹溪) 治湿热滞气者,湿热甚者用为向导,上可治吞酸,下可治自利。
六一散(七两,即益元散) 吴茱萸(二两,煮过)
一方,去茱萸,加干姜一两,名温六丸。
〔呕清水〕
[b]茯苓饮[/b](《金匮》)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陈皮(五钱) 生姜(四两)
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五苓散(见消痹。)
〔吐涎沫〕
吴茱萸汤(见伤寒吐。)
小青龙汤(见咳嗽。)
〔呕脓〕
[b]地黄汤[/b](《直指》) 治脓血呕吐。
生地黄(洗,焙) 川芎(各一两) 半夏(制) 甘草(炙,各七钱半) 南星(汤洗七次) 芍药 白芷茯苓 北梗 前胡 知母 人参(各半两)
每服三钱半,姜五片,乌梅一个,煎服。
〔呕虫〕
乌梅丸(见伤寒蛔厥。)
相关参考
苏合香丸(见卒中。)[b]五积散[/b](《和剂》)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背拘急,恶寒呕吐,或有腹痛。又治伤寒发热,头疼恶风,无问内伤生冷,外感风寒,及寒湿客于经络,腰脚酸疼,及妇人经血不调,或难产
[b]葛花解酲汤[/b](东垣)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颤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青皮(去瓤,三钱)木香(五分)橘红人参猪苓(去皮)白茯苓(各一钱半)神曲(炒)泽泻干姜白术(各二
[b]〔大〕[/b]夫妇人呕吐者,由脾胃有邪冷,谷气不理所为也,胃为水谷之海,其气不调而有风冷乘之,冷搏于胃,胃气逆则令呕吐也。夫呕吐之疾,非特脾胃虚冷而呕吐也,亦有胃热而呕者,亦有胃中冷,胃口热而吐
[b]〔大〕[/b]夫妇人呕吐者,由脾胃有邪冷,谷气不理所为也,胃为水谷之海,其气不调而有风冷乘之,冷搏于胃,胃气逆则令呕吐也。夫呕吐之疾,非特脾胃虚冷而呕吐也,亦有胃热而呕者,亦有胃中冷,胃口热而吐
[b]〔大〕[/b]夫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以为血气,荣润脏腑。因产则脏腑伤动,有时而气独盛者,则气乘肠胃,肠胃燥涩,其气则逆,故呕逆不下食也。[b]〔薛〕[/b]前证若因饮食过时,用四君子汤。饮食过
[b]加味芎汤[/b]治打扑伤损,败血流入胃脘,呕吐黑血如豆汁。芎当归白芍药百合(水浸一日)荆芥(各二钱)上作一服。水一盅半,酒半钟,煎至八分。不拘时服。[b]百合散[/b]治打扑伤损,败血流入胃脘,
翻胃之病。所以重于呕吐者。呕吐食入即吐。翻胃则或一日半日食复翻上。不化如故。腹中非不欲食。不肯留。胃气不温。不能消食。食既不消。不为糟粕。而入大肠。必随气逆上。从口而出。故翻胃人胸膈多为冷气所痞。二陈
《洁古家珍》,吐证有三,气、积、寒也。皆从三焦论之,上焦在胃口,上通于天气,主内而不出。中焦在中脘,上通天气,下通地气,主腐熟水谷。下焦在脐下,下通于地气,主出而不纳。是故上焦吐者,皆从于气。气者、天
胎前恶阻。见食呕吐。喜啖酸物。多卧少起。俗谓之病鬼。盖其人宿有痰饮。血壅遏而不行故饮随气上。停滞肝经。肝之味酸。则必喜啖酸物。金克木。以辛胜之。小半夏茯苓汤。或二陈汤。甚者二陈汤。若呕吐不食心虚烦闷。
三黄丸(见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