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法怎么用?《医学从众录》 诊法
Posted 《医学从众录》
篇首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诊法怎么用?《医学从众录》 诊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诊法怎么用?《医学从众录》 诊法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脉阳紧阴数为吐,阳浮而数亦吐。寸紧尺涩,胸满而吐,寸口脉数者吐,紧而涩者难治。紧而滑者吐逆。脉弱而呕,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病患欲呕吐者,不可下之,呕吐大痛,吐出色如青菜色者危。[b]旋复代赭石汤[/b](方见《伤寒》)
治胃虚,噫气不除。
[b]进退黄连汤[/b](见《实在易》)
黄连(姜汁炒) 干姜(炮) 人参(人乳拌蒸) 半夏(姜制,各一钱五分) 桂枝(三钱) 大枣(二枚)
进法∶用本方上三味俱不制,水三茶杯,煎一杯,温服。退法∶不用桂枝,黄连减半,或加肉桂五分,如上逐味制熟,煎服法同。但空腹服崔氏八味丸三钱,半饥服煎剂耳。
[b]吴茱萸汤[/b]
治胃气虚寒,干呕、吐涎沫,头痛。
[b]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b](各见《伤寒》)
柯韵伯云∶凡呕家夹热,不利于香砂橘半者,服此方而晏知。
长孙男心典按∶食入即吐,不使少留,乃火炎之象,故苦寒倍于辛热,不名泻心者,以泻心汤专为痞硬立法耳。要知寒热相结于心下,而成痞硬,寒热相阻于心下,而成格逆,源同而流异也。
干姜 黄连 黄芩 人参(各一钱五分)
水煎温服。
[b]橘皮竹茹汤[/b]
治胃虚呃逆。
中焦气虚,则下风木得以上乘,谷气因之不宜,变为呃逆。用橘皮升降中气,人参、甘草补益中焦,生姜、大枣宣散逆气,竹茹以降胆木之风热耳。
[b]橘皮干姜汤[/b]
治干呕吐逆,吐涎沫而止哕。
相关参考
除了独取寸口诊脉外,脉诊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诊怯。一、足三脉足兰脉是足部的趺阳、太溪、太冲三脉。由于它们在诊断疾病与判断预后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为历代医家所注重。如《脉诀汇辨》认为:足三脉为人生根
中医学历经数千年历史的长河,演变至今已形成了独特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可以概括为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部分.这种诊断方法,尤其是诊断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区别于现代医学,囊括了中医学理论的精髓。这四
人迎气口诊法与《黄帝内经》的喉手相应诊法不同,此法源于《脉经·脉法赞》,其中记载:「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日人迎,右日气口」。是以寸口脉的关前一分之处分别为人迎与气口。并仿《黄帝内经》「寸口主中,人迎
关于脉诊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三种。遍诊法遍诊法,即《素问》三部九候诊法。是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
中医在诊断疾病时,主要依赖感觉器官,通过病人体内的病理变化在体表所显示的异常征象与病人自我感觉的不适来判断疾病的本质。即诊断的准确性取决于医生的主观感觉,以及患者的主观感觉与自述。症状是辨证的基础,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