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疳症治怎么用?《幼幼集成》 诸疳症治
Posted 《幼幼集成》
篇首语: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疳症治怎么用?《幼幼集成》 诸疳症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诸疳症治怎么用?《幼幼集成》 诸疳症治
夫疳之为病,亦小儿恶候。十六岁以前,其病为疳,十六岁以上,其病为痨,皆真元怯弱,气血虚衰之所致也。究其病源,莫不由于脾胃,盖胃者,水谷之海也。水谷之精气为荣,悍气为卫,荣卫丰盈,灌溉诸脏。凡人身充皮毛、肥腠理者,气也;润皮肤、美颜色者,血也。所以水谷素强者无病,水谷减少者病,水去谷亡则死矣。凡病疳而形不魁者,气衰也;色不华者,血弱也。气衰血弱,知其脾胃必伤。有因幼少乳食,肠胃未坚,食物太早,耗伤真气而成者;有因甘肥肆进,饮食过餐,积滞日久,面黄肌削而成者;有因乳母寒热不调,喜怒房劳之后,乳哺而成者;有二三岁后,谷肉果菜恣其饮啖,因而停滞中焦,食久成积,积久成疳;复有因取积太过,耗损胃气,或因大病之后,吐泻疟痢,乳食减少,以致脾胃失养。二者虽所因不同,然皆总归于虚也。其证头皮光急,毛发焦稀,腮缩鼻干,口馋唇白,两眼昏烂,揉眉擦鼻,脊耸体黄,斗牙咬甲,焦渴自汗,尿白泻酸,肚胀肠鸣,癖结潮热,酷嗜瓜果、咸炭、水泥者,皆其候也。然治寒以温,治热以凉,此用药之常法。殊不知疳之为病,皆虚所致,即热者亦虚中之热,寒者亦虚中之寒,积者亦虚中之积。故治积不可骤攻,治寒不宜峻温,治热不可过凉。虽积为疳之母,而治疳必先于去积,然遇极虚者而迅攻之,则积未去而疳危矣。故壮者先去积,而后扶胃气;衰者先扶胃气,而后消之。书曰∶壮人无积,虚则有之。可见虚为积之本,积反为虚之标也。
如恶食滑泻,乳食直下,牙龈黑烂,头项软倒,四肢厥冷,下痢肿胀,面色如银,肚硬如石,肌肉青黑,肛门如筒,口吐黑血,吐利蛔虫,并为不治。
初病者以集圣丸为主,久病者但以肥儿丸调之,以补为消可也。
凡疳之初起者,集圣丸为主方,其有五脏兼证,从权加减,不必多求方法。
【入方】
[b]芦圣丸[/b] 治冷热新久一切疳证,以此为主。
真芦荟(酒蒸) 五灵脂(炒) 夜明砂(炒) 真广皮(酒炒) 杭青皮(醋炒) 蓬莪术(煨)使君肉(炒) 南木香(屑) 白当归(炒) 正川芎(酒炒,以上俱各二钱)官拣参(三钱,切片,焙干) 正川连(姜制) 干蟾蜍(酥炙,俱三钱) 西砂仁(酒炒,二钱)
上为细末,用公猪胆一枚取汁,将前末和匀,粟米糊丸龙眼核大。每服一丸,米饮调下。
相关参考
荣卫皆从水谷生,衰水减便成疳症①,只因饥饱失调理,肥瘦空将四诀记。儿童十六岁以下,其病为[b]疳[/b],十六岁以上,其病为[b]痨[/b]。[b]疳痨[/b]②皆血气虚惫,脾胃受病之所致。同出而异名
经曰∶新积痛可移者,易已;积不痛,难已也。又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结而横,有积矣。凡饮食之积,其渐积者,不过以饮食偶伤,必在肠胃之内,故可行可逐,治无难也。
此脾热而因乎心热也,遂至口中流涎,若不平其心火,则脾火更旺,湿热上蒸,而口涎不能止,方用芦荟桑白皮(各壹钱)黄连薄荷半夏(各参分)茯苓(贰钱)甘草(壹分)水煎服。此心脾两清之圣药也,引火下行,而疳自去
疳病.无论五疳虚实.一味五味异功散.加黄连木香.万不失一.若头大肚大筋青四肢独细.即黄连木香.亦不可用.一味参苓白术散主之.如疳而有虫.五味异功散.加虾蟆川连.大便必似水而焦赤无渣是也.甚至经月累年.
疳病初起,尿如米泔,午后潮热,日久青筋暴露,肚大坚硬,面色青黄,肌肉消瘦,皮毛憔悴,眼睛发艇。古人以此症,在大人为劳病,在小儿为疳疾。照前症再添某病,则曰某疳,如脾疳、疳泻、疳肿、疳痢、肝疳、心疳、疳
《圣惠》∶夫小儿疳疾者,其状多端,虽轻重有殊,形证各异,而细穷根本,主疗皆同。由乳哺乖宜,寒温失节,脏腑受病,血气不荣,致成疳也。其五脏及诸疳等,今以一方同疗之,故谓一切疳也。钱乙论诸疳云∶疳在内,目
论曰小儿疳疾,皆以肥甘而得之,故名诸疳。五脏所受,各各不同。在肝为风疳,其状摇头揉目,白膜遮睛,色青黄,毛焦发立。筋青脑热,复面而卧。腹有积聚,时下痢,身体自汗。久不愈,转加羸瘦。是为肝疳,若目睛带青
论曰小儿疳疾,皆以肥甘而得之,故名诸疳。五脏所受,各各不同。在肝为风疳,其状摇头揉目,白膜遮睛,色青黄,毛焦发立。筋青脑热,复面而卧。腹有积聚,时下痢,身体自汗。久不愈,转加羸瘦。是为肝疳,若目睛带青
误传惊风各症,《集成》辨之甚详。然恐习俗相沿,骤不能辨,故另采数条于后。庄氏《福幼编》曰∶急惊属实热,清热即所以治急惊;慢惊属虚寒,温补即所以治慢惊。二症有寒热之殊,用药有云泥之别。《景岳全书》曰∶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