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溃疡清丹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0例
Posted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篇首语:我的知识和成功,全是靠勤奋学习取得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溃疡清丹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0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溃疡清丹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0例
自1989年以来,我们应用自己研制的溃疡清丹治疗观察十二指肠溃疡8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b]1 对象和方法[/b]
1.1 对象
治疗观察的对象为我院门诊患者,系采用日本Olympus GIF—P3胃镜检查,参照有关标准(周岱云,等。上消化道纤维内窥镜临床应用。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84)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共112例。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32例,再将80例治疗观察对象按照中医辨证分成实热证组与虚寒证组。具有胃区胀满,灼痛,泛酸,嗳气,呕吐,大便不爽或干燥,舌苔厚腻,脉滑或或弦数为实热证,共47例,男40例,女7例。表现为面色苍白或灰黯,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暧喜按,甚至手足不温,大便稀溏,舌质色淡,舌体胖大,脉濡弱为虚寒证,共33例,男28例,女5例。对照组32例,男29例,女3例,年龄18岁~47岁。3组平均年龄依次为32.5岁,34.0岁,33.7岁;病程3月~24a,各组平均病程依次为4.9a,5.3a,4.7a。
1.2 方法
实热证组与虚寒证组均用溃疡清丹(由大黄、黄芩、枯矾、五倍子、延胡索5味药组成)治疗,每次服2g~3g,每日2次,于早饭前和晚餐前1h各以白开水送服。对照组应用国产胃铋治片,每次服2片,每日3次,于餐后白开水送服。
以上3组均治疗0.5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复查胃镜。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忌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劳。观察记录自觉症状变化情况有用药反应。
[b]2 结果[/b]
2.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自觉症状消失,溃疡面愈合,胃粘膜正常;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溃疡面显著缩小、变浅,被苔变薄或大部分脱落;有效:自觉症状改善,溃疡面略缩小或变浅: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溃疡面与治疗前比较相同或扩大。
2.2 治疗结果
实热证组47例,临床治愈43例,治愈率91.5%;显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9%。虚寒证组33例,临床治愈5例,治愈率15.2%;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9%。对组32例,临床治愈23例,治愈率71.9%;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4%。实热证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X[SB]2[/SB]=4.028,P<0.05,有显著差异。虚寒证组治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愈者主要症状变化情况(表1)。
表1 各组治愈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X±s)
组别 | n | 上腹痛 | 嗳气泛酸 | 恶心呕吐 |
实热 | 43 | 7.0±2.1[SB]a[/SB] | 4.0±0.3[SB]a[/SB] | 7.0±1.5[SB]a[/SB] |
虚寒 | 5 | 10.0±0.5[SB]a[/SB] | 6.0±2.0[SB]a[/SB] | 10.0±5.0[SB]a[/SB] |
对照 | 23 | 11.0±3.2 | 9.0±3.0 | 12.0±2.0 |
[SB]a[/SB]P<0.05,vs对照组。
[b]3 讨论[/b]
溃疡清丹的主要成分有大黄、黄芩、枯矾、五倍子、延胡索,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前4味药对多种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杀菌或抑菌作用,可能与溃疡有关的幽门螺杆菌对其也有敏感性。五倍子、枯矾、大黄能凝固溃疡表面的蛋白质,形成一层被膜,而呈收敛作用;同时小血管被压迫收缩,血液凝结而奏止血功效。因此也能阻止或减少胃酸等功击因子对溃疡面的刺激。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的病机是脾运化失职,湿热内蕴,腐灼胃络,邪气聚结,气滞血瘀,脉络阻涩,久凝久痛而化腐。大黄不仅能荡涤胃肠内的积滞,清除湿热,改善胃肠道环境,而且与延胡索相伍加强活血化瘀之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病灶充血水肿,改善局部营养供应,利于溃疡愈合。虚寒证体质虚弱,元气不足,不能耐受药物的苦寒或泻下药力作用,使自身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影响病灶的修复,所以疗效欠佳。
相关参考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有密切联系这一事实已为世界范围的报道所证实,其中与十二指肠溃疡病尤为相关。控制住Hp后溃疡愈合率得到改善,根除该菌后十二指
在消化道内接触胃液部分的内膜组织所发生的局限性缺损,包括食道下部,胃十二指肠第一段,通常称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总称消化性溃疡(peptieulcer简称PU),糜烂性胃炎可演变为溃疡病,祖国医学称胃
H[XB]2[/XB]受体拮抗剂应用于临床以来,消化生溃疡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H[SB]+[/SB]-K[SB]+[/SB]-APT酶抑制剂洛赛克(Omeprazole)的问世,更使得一些所谓“顽
大量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ir,Hp)感染与胃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关系密切,与胃癌的发生亦有关。一般公认在胃炎中Hp检出率为50%~70%,其中有活动性病变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幽门螺杆菌抗菌治疗后由杆状变为球形2例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已被公认为慢性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其形态可呈螺旋形、杆状、S形、逗点形。我们用抗菌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发现2例胃内Hp由杆状变成球形。[b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菌。近年来中医药诊断Hp感染的研究不断深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就中医药诊治Hp感染的研究近况作
消化性溃疡在人群中极为普遍,1990年8月的悉尼会议,肯定了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关系及Hp在胃炎、消化性溃疡中所起的作用,现将我院在临床对Hp感染和治提出以下几点体会。[b]1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是一多病因疾病,与胃酸、胃蛋白酶和幽门螺杆菌等攻击因子增强,胃粘膜屏障、粘膜血流、前列腺素、碳酸氢盐分泌以及上皮再生等防御因子减弱有关,近来引人注目者,消化性溃疡中有很高的幽门螺杆菌(Hp)
消化性溃疡(PU)是一种多病因疾病,归纳起来不外胃酸、胃蛋白酶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等攻击因子的增强,胃粘膜屏障、粘膜血流、前列腺素(PG)、碳酸氢盐分泌和上皮再生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抑酸和抗菌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比较
消化性溃疡是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所引起的疾病,抑制胃酸是本并不是的首选和传统疗法。近年的研究表明,胃粘膜防御能力的减弱亦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重要原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