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雪 反对门户之见,综合运用寒温二说
Posted 程门雪
篇首语:与理想平等交易,同喧嚣保持距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程门雪 反对门户之见,综合运用寒温二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程门雪 反对门户之见,综合运用寒温二说
程氏一向反对门户之见,强调广纳各家之长。如他曾说:“局方有局方的好处,丹溪有丹溪的好处,景岳有景岳的好处,赵养葵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而徐灵胎、陈修园也各有他的好处。譬如徐灵胎批评人参,喻嘉言赞成人参,徐是以清通为主的,他反对的是滥用人参,喻是主张扶正祛邪的,他主张用参,是与疏利药同用。”程氏对明清各家温热学说涉猎殆遍,虽对叶天士学说致力尤勤、体会最深,叶氏辨证和用药规律阐明极多并得心应手充分运用于临床,但仍很注意检查自己在学术上是否会走向片面。如曾说:“我对阴阳五行学说是重视不够的,但许多人认为我对阴阳五行学说太保守,这等于我对伤寒论很重视,许多人认为我是温病派一样,主客观不一致,溯其原因,当然是主观方面自己努力不够,同时客观方面或者也有了解不够的地方。”程氏对伤寒与温病之争,不仅一般地强调统一、强调综合运用寒温二说,而且还提出许多具体的独特见解。首先在明确指出“伤寒是基础,温病在伤寒的基础上有较大发展”、“卫气营血辨证是六经辨证的发展与补充”的前提下,进而论证说:“伤寒用石膏、黄芩、黄连清热,温病也用石膏、黄芩、黄连清热,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温病在伤寒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清气热的方法,如金银花、连翘之类;发展了一个凉营清热的方法,如鲜生地、犀角、丹皮、茅根之类。伤寒用下,温病亦用下,不过有轻重、早晚之不同。在神昏谵语方面,温病与伤寒就大不相同了。伤寒谵语多用下,温病增补了清心开窍法,如紫雪丹、至宝丹、神犀丹一类方药,是非常可贵的。”还说:“温病偏重救阴,处处顾其津液;伤寒偏重于回阳,处处顾其阳气。救阴分甘寒生津、重在肺胃;咸寒育阴,重在肝肾,更是一个发展。而叶氏的救阴方法,往往从伤寒反面而来,他用阿胶、生地、菖蒲、童便,也是从伤寒论的白通汤脱胎而来的。”程氏认为伤寒温病有可分也有不可分,是可以统一而综合运用。他曾说:“关于伤寒与温病的统一问题,我至今仍保留我个人的看法。从前对立的看法,不外几点,一说伤寒从表到里,是由皮毛侵入的;温病之气,不从皮毛,主要是口鼻吸入的;因此,伤寒表病之转移,总因表不透或失表早下所致;温邪忌表,只宜清透。一说伤寒足经病多,温病手经病重,伤寒从表入里是横的,温病从口鼻入是竖的,横的分表里、半表里,竖的分上中下三焦,在理论上是很有区别的。但是麻黄汤就有麻杏,麻杏不是手太阴肺经的药吗?伤寒首先讲调和营卫,调和营卫不是指上焦吗?转阳明不是中焦吗?转三阴不是下焦吗?温病的栀豉白虎,就是伤寒的太阳阳明的方法,有多少区别呢?区别的是温病学说补充了伤寒所不足的许多方法。”进而他提出:“我认为寒温二气的不同是可以注意的,寒伤阳,所以伤寒刻刻顾其阳气;热伤阴,所以温病刻刻顾其津液。伤寒热化迟而变化少、温病热化速而变化多”、“既不可能肯定一病之来是伤寒或是温病始终不移,而所用的药物,也是互相错综同用的”、“见热化快而阴伤的,必须从温病学说考虑伤阴;热化迟或反见虚寒症状的,必须从伤寒学说考虑伤阳。灵活运用,不拘一格,在临床实践上确实是如此。所以在原则上来谈问题,应当分,分得越详细越好;在实践上来谈问题,不必分,而且越灵活越好”等主张。
相关参考
程氏对诸多治法方药都曾加以仔细研究。不仅理解精深,而且反对生搬硬套,始终着眼于一个“化”字。对许多治法都有精辟阐述。如曾说:“热病可以表里同治,解表时必须清里;如寒病则不宜表里同治,应先温里而后解表,
程氏将内难理论和伤寒温病学说综合运用于临床实践,对多种外感热病及诸多内妇疑难杂病均有独到疗效。其善宗叶天士法而化裁之,出奇制胜之例难以枚举。[b]一、善治温热重症:[/b]程氏治外感重症甚多,能攻能守
程氏一生博览群书,谦虚好学,晚年学识与经验并臻上乘。治疗疑难、危重病人辨证精细、分析周密,立方遣药多甚精当。程氏强调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力择其适用于我们所遇病例宝贵的理法。他曾不断赞叹:“中医一门,要学
(1902-1972年)现代医家。名振辉,号壶公。江西婺源人。少年时至沪,投皖南名医汪莲石门下,后又从孟河名医丁甘仁学,以优异成绩首届毕业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留学任教。曾任教务长兼沪南广益中医院医务主
徐××,男,老年。初诊:1948年6月26日。肝肾真阴久亏,阴不恋阳,阳亢于上,筋惕肉(目闰)shun,头蒙不清,目无所见,耳聋失聪,喑哑无声,大便艰燥,脉象虚弦,舌边尖红,苔中腻。望六之年,本虚先拨
徐××,男,老年。初诊:1948年6月26日。肝肾真阴久亏,阴不恋阳,阳亢于上,筋惕肉(目闰)shun,头蒙不清,目无所见,耳聋失聪,喑哑无声,大便艰燥,脉象虚弦,舌边尖红,苔中腻。望六之年,本虚先拨
杜××,男,成年。初诊:1960年。肺损及肾,肾阴亏耗,金水两伤,虚风内煽,浊液凝痰,清肃之令不行。上为喘呼,下为尿少,头面汗多,舌短缩,神识昏蒙不清,面浮,脉下垂入尺泽。证脉相参,已属危笃时期,恐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