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类萃》 中寒中暑(附中恶)

Posted 《婴童类萃》

篇首语: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婴童类萃》 中寒中暑(附中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婴童类萃》 中寒中暑(附中恶)

寒为天地肃杀之气,时应乎冬。其在天则为霜雪,草木临之而凋摧。原夫人之将养失宜;气体虚弱,寒气乘虚而入,因而卒中之者,名曰中寒。中寒者,中气虚而受于寒也。其症∶身体僵仆,四肢厥冷,两脉沉伏,昏不知人,形类中风。
中暑者,形同而病别,延医亦各不同。暑之为气,时应乎夏。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暑之伤,先着于心。
其症∶头痛眩晕,心烦面垢,身热口渴,其脉虚濡。昏仆不知人,亦与中风相似。名曰中暑。中暑者,中气虚而受于暑也。
中寒治以温散;中暑治以清凉。先候天时,次随症治。大小须则形殊,病症漫同一例,因时视症,举一隅而类三隅也。
中恶者,亦类中风。原夫体弱神短,为祟所乘,名曰中恶。其症∶面青唇紫,痰延壅盛,四肢厥冷,目睛不转,身体僵仆,昏愦失音;或梦寐中为鬼所魇,昏昏默默,谵言妄语,推叫不醒。如遇此症,不可妄行汗下、驱风之药。先用擦牙散、通关散吹鼻。焚香,轻击鼓,耳边低低唤其名字,待其苏醒,方用安神驱邪之药。以上四症,并类惊痫,面青唇黑,大小便齐出,则不可救矣。
[b]双金散[/b] 治中风、中暑、中恶、一切惊痫甚效。
蜈蚣(一条,大者,去头足,酥炙黄,以竹刀当背缝分两半) 麝香(一块,五六分者,一分两半)
将二味,左配左,右配右,各为细末,用纸包裹,不可泄气。左右封记不可错乱。如遇病者,眼睛吊上,止露白睛,搐搦不醒,不能出声。用芦管挑药少许,随搐者左右吹入,不可过多。如眼吊未下,再用少许吹之,眼随下,搐亦便止。
[b]通关擦牙散[/b] 治惊痫、诸中、牙关不开。
南星(二钱,炮) 皂角(五分) 僵蚕(一钱) 蜈蚣(赤足一条,炙) 麝香(一分)
用生姜片,湛药擦牙,或用姜汤调少许服。
[b]生料五积散[/b] 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背拘急,恶寒,呕吐腹痛,并内伤生冷,外感风邪,寒气客于经络,腰脚酸疼,手足拘挛并效。
陈皮 白芷 浓朴(姜制) 桔梗 枳壳(麸炒) 当归 川芎 茯苓 甘草 芍药 苍术(炒) 麻黄 半夏(姜制) 肉桂 干姜
生姜三片、葱白三茎,水煎。分两随症加减用。挟气,加茱萸、木香;手足逆冷,加附子;妇人调经催产,加艾(醋炒)。
[b]理中汤[/b] 治中寒,口噤失音,四肢僵直,及男妇胃脘停痰,冷气刺痛。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
附子理中汤∶本方加附子、生姜五片,水煎。
[b]四逆汤[/b] 治厥阴感寒,手足厥冷,及中寒脉细欲绝。
当归 桂枝 白芍 甘草 干姜 通草(各等分)
生姜五片,水煎。厥冷,加附子
[b]安胃散[/b] 治寒气犯胃,呕吐不止,饮食不进,并治冷嗽。
陈皮 半夏(姜制) 浓朴(姜制) 藿香 白术(炒) 茯苓 人参(各五分) 吴茱萸 砂仁 干姜 甘草(各三分) 生姜三片,水煎。
[b]消肾散[/b] 治感受寒邪,肾囊肿痛,或偏坠举发,冲连心腹, 痛不可忍者,大小并效。
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 陈皮 官桂 大茴香 小茴香 玄呼索 木通
各等分,水煎,乘热服,取汗。

相关参考

《中医之钥》 中风与脑中风,中风中湿中寒中暑中气中恶卒中……皆会令人半身不遂瘫痪。

《读医随笔》 风厥痉痫(附中恶五尸)

《内经》论中风,皆指外中于风者,只是隐伤天地不正之气,如前所谓阴虚者,感温升之气而发病;阳虚者,感敛肃之气而发病是也。荣血耗燥,不与卫气相维,卫气衰散,无力自主,遂隐为空气暗风所持矣。张景岳毅然发“非

上卷怎么用?《婴童类萃》 上卷

《婴童类萃》 朝代:? 年份:?

上卷怎么用?《婴童类萃》 上卷

《婴童类萃》 朝代:? 年份:?

中卷怎么用?《婴童类萃》 中卷

《婴童类萃》 通真子诊脉歌

小儿三岁至五岁呼吸须将六至看七至不安十至田短长大小有邪干

《婴童类萃》 通真子诊脉歌

小儿三岁至五岁呼吸须将六至看七至不安十至田短长大小有邪干

《婴童类萃》 诊脉快捷方式歌

浮沉迟数四般脉五脏六腑为准则浮主风邪病在表沉主在里及筋骨迟脉为寒兼是虚数者热多根据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