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怎么用?张伯臾 痹证
Posted 张伯臾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痹证怎么用?张伯臾 痹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痹证怎么用?张伯臾 痹证
胡××,女,49岁。初诊:1983年4月5日。
主诉:4年来经常低热或高热,高热时体温可达38~40℃。热前先有两肩恶寒,无汗。形体消瘦,体重由60公斤减至40公斤。右肢及肛肘肿痛,便秘口渴,肘膝关节稍变形(血沉100mm/小时,风湿乳胶试验阳性),外院拟诊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查:脉细,舌光红。
辨证:证由肾气素虚,肝血不足,初则感受风寒,久则郁而化热,由筋入骨,以致关节变形。
治法:目前虚实寒热夹杂,拟扶正驱邪法。
处方:制川乌9g(先煎) 生甘草9g 桂枝3g 大生地15g 生军4g(后下) 肥玉竹12g 赤芍、白芍各15g 炒知母9g 忍冬藤15g 络石藤15g 汉防己12g 丹参15g
二诊:4月12日。前以寒温并用,肘膝关节疼痛稍减,舌虽光红而有津,但大便仍干结量少,目赤如鸠。药后阴液稍增,血热未去。再拟前法加清血之品。
前方去忍冬藤,加生川大黄6g(后下),炒丹皮9g,木贼草12g。7帖。
三诊:4月19日。右膝左肘关节肿痛已退,低热亦减,便秘已转间日一行,两目干涩,唇燥口干,纳食稍增,肩冷虽除,但后项仍有冷感。舌红边带灰,干糙已转润,脉沉细。寒热错杂之邪得闰,正虚津液未复。再拟调阴阳,生津液,活血通络。
处方:仙茅12g 仙灵脾12g 炒知母6g 炒黄柏6g 当归10g 鲜生地15g 肥玉竹12g 金石斛15g 大麦冬10g 赤芍、白芍(各)12g 忍冬藤12g 络石藤12g 生川大黄6g(后下) 4帖
四诊:4月24日。肘膝关节痛止未发,但目眦干涩(眼科诊断为结膜炎);便秘已通,口角碎痛。舌红少苔,脉细弱不数。邪热虽去,阴液耗伤仍在,再拟滋养阴液而和血脉。
处方:川石斛18g(先煎) 鲜生地15g 京玄参10g 大麦冬10g 炒白芍15g 炙甘草6g 丹参15g 天花粉12g 菟丝子12g 枸杞子10g 鲜首乌20g 火麻仁15g(研) 7帖
五诊:5月3日。肘膝肿痛低热均退,但舌红绛而光,口渴目糊干涩稍减,肩部仍感恶寒,便艰。脉沉细。据脉证,肾气不足,阴阳俱虚,以阴液损伤偏重。再拟滋阴为主佐以养阳调治。
处方:生地、熟地各10g 淮山药12g 北沙参12g 天冬、麦冬各9g 川石斛18g(先煎) 枸杞子10 菟丝子12g 仙茅10g 丝瓜络9g 炒杜仲12g 火麻仁12g 鲜首乌20g 7帖
相关参考
殷×,女,50岁。初诊:1983年5月12日。主诉:患者有呃逆病史10余年,每因情志不乐而发作。上月已发3次,今又作。曾行胃食道钡餐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查:顷诊,呃逆嗳气频作,甚则呕吐,胸臆痞闷
痹证者,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病也。其病有定处,或痛中带麻,仍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如血痹,并一切痹证之属虚者,以黄五物汤主之。[b]桂枝芍药知母汤[/b](见上)[b]黄五物汤[/b]黄(三钱)桂枝(三钱
“痹”是一种闭阻不通的病理现象。当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外邪侵袭后,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筋骨、肌肉、关节、肢体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关节肿大和屈伸不利等,统称为痹证。朱氏治痹注重辨寒热,分阴阳,认为本
胡××,女,45岁。初诊:1959年5月15日。《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者,闭也。邪留经隧,气血阻滞。询之,得于涉水露宿,风寒湿侵入,受之已深。血络凝涩,加以烦劳过度,营阴又亏,心
陈××,女,44岁。1975年8月16日初诊。四肢关节酸痛已二年,手甚于足,以末端为主。两手麻木疼痛,尤以手指肿胀肥大为明显,难以握拳持物。食欲不振,夜不安寐,下肢不耐久立,兼有胃痛,大便干燥,舌质瘀
秦子曰∶痹者闭也,经络闭塞,麻痹不仁,或攻注作疼,或凝结关节,或重着难移,手足偏废,故名曰痹。今列外感四条,内伤八条。
某媪,年六十余,患腰腿串痛,闻响声,即两腿筋掣不可耐,且必二、三十次。卧榻数载,诸药罔效。孟英察脉沉弦,苔腻便秘。亦因广服温补而致病日剧也。与∶雪羹羚(羊角)楝(实)胆星橘络竹沥丝瓜络,吞礞石滚痰丸及
【歌】风湿寒邪相杂至,袭人经络因成痹。寒者痛而风者行,湿为重着不移处。或中皮脉肌骨筋,内舍心肝脾肾肺。筋挛不仁类乎风,局方风痹同论治。因袭既久未能明,近代明师始分异。内经风痹各有条,诸痹所因出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