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脉怎么用?《内外伤辨》 辨脉
Posted 《内外伤辨》
篇首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辨脉怎么用?《内外伤辨》 辨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辨脉怎么用?《内外伤辨》 辨脉
古人以脉上辨内外伤于人迎气口,人迎脉大于气口为外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内伤。此辨固是,但其说有所未尽耳。外感风寒,皆有余之证,是从前客邪来也,其病必见于左手,左手主表,乃行阳二十五度。内伤饮食及饮食不节,劳役过甚,皆不足之病也,必见于右手,右手主里,乃行阴二十五度。故外感寒邪,则独左寸人迎脉浮紧,按之洪大;紧者、急甚于弦,是足太阳寒水之脉,按之洪大而有力,中见手少阴心火之脉,丁与壬合,内显洪大,乃伤寒脉也。若外感风邪,则人迎脉缓,而大于气口一倍,或二倍、三倍。内伤饮食,则右寸气口脉大于人迎一倍,伤之重者,过在少阴则两倍,太阴则三倍,此内伤饮食之脉。若饮食不节,劳役过甚,则心脉变见于气口,是心火刑肺,其肝木挟心火之势亦来搏肺,经云∶侮所不胜,寡于畏者是也。故气口脉急大而涩数,时一代而涩也。涩者,肺之本脉;代者,元气不相接。脾胃不及之脉,洪大而数者,心脉刑肺也;急者,肝木挟心火而反克肺金也。若不甚劳役,惟右关脾脉大而数,谓独大于五脉,数中显缓时一代也。如饮食不节,寒温失所,则先右关胃脉损弱,甚则隐而不见,惟内显脾脉之大数微缓时一代也。宿食不消,则独右关脉沉而滑。经云,脉滑者,有宿食也。
以此辨之,岂不明白易见乎。但恐山野间卒无医者,何以诊候,故复说病证以辨之。
相关参考
内科论着。又名《内外伤辨》。三卷。金·李杲撰。刊于1247年。主要论述由于饮食劳倦所致疾病。卷上有辨阴证阳证、辨脉等13篇有关辨证的论述;卷中、卷下结合具体方药论述了以饮食劳倦为主的一些内科疾病的证治
内科论着。又名《内外伤辨》。三卷。金·李杲撰。刊于1247年。主要论述由于饮食劳倦所致疾病。卷上有辨阴证阳证、辨脉等13篇有关辨证的论述;卷中、卷下结合具体方药论述了以饮食劳倦为主的一些内科疾病的证治
内科论着。又名《内外伤辨》。三卷。金·李杲撰。刊于1247年。主要论述由于饮食劳倦所致疾病。卷上有辨阴证阳证、辨脉等13篇有关辨证的论述;卷中、卷下结合具体方药论述了以饮食劳倦为主的一些内科疾病的证治
辨者,别也。辨脉者,辨别诸脉之名也。法者,诸脉部位至数,形状相类相反,别之各有其法也。脉名者,如浮、沉、迟、数、滑、涩诸脉之名是也。部位者,如浮、中、沉、上、下之部位是也。至数者,如迟三至,数六至之至
辨者,别也。辨脉者,辨别诸脉之名也。法者,诸脉部位至数,形状相类相反,别之各有其法也。脉名者,如浮、沉、迟、数、滑、涩诸脉之名是也。部位者,如浮、中、沉、上、下之部位是也。至数者,如迟三至,数六至之至
伤寒,症有表里阴阳四大关节,脉有浮沉迟数四大分别。夫浮则为表,沉则为里,迟则为寒,数则为热,此以浮沉分表里,迟数分寒热者也。夫伤寒,热病也,其脉必数;中寒,阴症也,其脉必迟。若见数脉,即症在阴经,亦是
疮疡诊法之一。指辨疮疡时出现的各种脉象。论述疮疡脉诊较详细者应推元·齐德之《外科精义》及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归纳疡科脉象有:浮、沉、迟、数、滑、涩、大、小、洪、弱、微、伏、缓、紧、牢、芤、弦
脉学著作。《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之一。二卷。清·周学海章句。作者以《伤寒论》中辨脉法、平脉法为诊法之正宗,指出:“辨脉、平脉、仲景论百病之脉也,不专于伤寒。”遂检阅四、五种刊本的辨脉、平脉法原文加以
脉学著作。《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之一。二卷。清·周学海章句。作者以《伤寒论》中辨脉法、平脉法为诊法之正宗,指出:“辨脉、平脉、仲景论百病之脉也,不专于伤寒。”遂检阅四、五种刊本的辨脉、平脉法原文加以
脉紧而涩,(燥金主于收敛,其脉紧涩。)或浮而弦,或芤而虚。又脉弦风燥也。脉洪热燥也。脉缓土燥也。脉涩血燥也。脉迟寒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