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六书》 三阴三阳脉证

Posted 《伤寒六书》

篇首语:知识是智慧的火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伤寒六书》 三阴三阳脉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伤寒六书》 三阴三阳脉证

经云∶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伤寒,则发热恶寒。伤风,则鼻塞恶风。然伤风有汗,伤寒无汗。
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夹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又曰不恶寒而作渴,皆为在经。不恶寒反恶热,自汗出,大便难。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而呕。此三经受病,未入于腑者,可汗而已。
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咽干,或腹痛手足温,自利不渴。
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恶寒,口中和,默默欲寐,时时腹痛,又咽痛三证。
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唇青舌卷,筋急,或渴,不欲食,即吐蛔。此三经皆受病也,已入于腑者,可下而已。此皆自阳经传来者,故宜下而去之。非若阴经自中之寒,此则为真阴证矣,当用四逆汤辈温之。

相关参考

头痛怎么用?《伤寒六书》 头痛

大凡头痛属三阳,乃邪气上攻也。太阳专主头痛,阳明、少阳亦有之。三阴络上不过头,惟厥阴循喉咙之后,上连目,系顶巅,故有头痛干呕,吐涎沫之证,却无身热,亦与阳证不同。虽然,风湿在少阴,湿温在太阴,其经从足

《伤寒论》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

三阳合病怎么用?《伤寒六书》 三阳合病

本太阳病,若汗,若下,若利小便,无津液,胃中燥,转属阳明,是为脾约。若恶寒,用升麻葛根。不恶寒反恶热,大便难,白虎汤。谵语者,调胃承气汤下之。喘而胸满者,不可下,麻黄汤。太阳少阳,头项强急,胁下硬满,

《伤寒六书》 伤风见寒伤寒见风脉证

热盛而烦,手足自温,脉浮而紧.此伤风见寒脉也。不烦少热,四肢微厥,脉浮而缓,此伤寒见风脉也。二者为荣卫俱病,法用大青龙汤。然不可轻用,须风寒俱盛,又加烦躁,方可与之。一法以桂枝、麻黄汤尤稳,今改羌活汤

医学百科 浅析《伤寒论》三阴三阳实质

《伤寒论》三阴三阳俗称六经,自其成书以来,有关六经实质的探讨一直是中医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研究难点,正如恽铁樵《药庵医学丛书·伤寒论研究》云:「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凡谈

医学百科 三阳易治三阴难

《医学入门·痈疽总论》有「三阳易治三阴难」一语,专从经络循行部位考量。笔者学习《伤寒论》偶有一得,亦为「三阳易治三阴难」,然与彼不可同日而语。仲景昔日「勤求古训」,而著《伤寒论》。古训中当有《素问·阴

《伤寒论》 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此第十卷,第二十二篇,凡四十八证,前三阴三阳篇中,悉具载之。此以下诸方,于随卷本证下虽已有,缘止以加减言之,未甚明白,似于览者检阅未便,今复校勘,备列于后:

《医宗金鉴》 辨可汗病脉证篇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注】夫以疾病至急,仓卒寻求,治法难得,其要者,汗、吐、下也。故重集

《医宗金鉴》 辨可汗病脉证篇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注】夫以疾病至急,仓卒寻求,治法难得,其要者,汗、吐、下也。故重集

《医宗金鉴》 三阳受病传经欲愈脉证

6。伤寒一日太阳病,欲吐烦躁数急传,阳明少阳证不见,脉静身和为不传。【注】伤寒一日太阳受病,二日阳明受病,三日少阳受病,此其传经之常也。若初病颇欲吐,烦躁脉数急者,谓邪盛传经而不解也。二,三日阳明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