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寒怎么用?《证治准绳·类方》 中寒
Posted 《证治准绳·类方》
篇首语: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寒怎么用?《证治准绳·类方》 中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寒怎么用?《证治准绳·类方》 中寒
苏合香丸(见卒中。)[b]五积散[/b](《和剂》) 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背拘急,恶寒呕吐,或有腹痛。又治伤寒发热,头疼恶风,无问内伤生冷,外感风寒,及寒湿客于经络,腰脚酸疼,及妇人经血不调,或难产并治。
白芷 茯苓 半夏(汤洗七次) 当归 川芎 甘草(炙) 肉桂 芍药(各三两) 枳壳(去瓤,麸炒) 麻黄(去节根) 陈皮(去白,各六两) 桔梗(去芦,十二两) 浓朴(去粗皮,姜制) 干姜(各四两, ) 苍术(泔浸,去皮,二十四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葱白三根,煎七分,热服。冒寒用煨姜,挟气则加茱萸,妇人调经催产则加艾醋。
[b]姜附汤[/b](《发明》) 治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忽然晕倒,口吐涎沫,状如暗风,手足厥冷,或复烦躁。兼治阴证伤寒,大便自利而发热者。
干姜 熟附子(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或虑此药性太燥,即以附子理中汤,相继服饵。姜附本治伤寒经下后,又复发汗,内外俱虚,身无大热,昼则烦躁,夜则安静,不呕不渴,六脉沉伏,并宜服此,不知脉者,更宜审之。兼治中脘虚寒,久积痰水,心腹冷痛,霍乱转筋,四肢厥逆。一方,附子汤以生用者,名曰白通汤。内加白术倍之,甘草减半,名生附子白术汤。治中风湿,昏闷恍惚,腹胀满,身重,手足螈 , 自汗,失音不语,便利不禁。
一方,用姜附汤加麻黄、白术、人参、甘草等分,名附子麻黄汤。治中寒湿,昏晕缓弱,腰脊强急,口眼 ,语声混浊,胸腹 胀,气上喘急,不能转动,更宜审而用之。
[b]附子理中汤[/b]
干姜(炮) 白术 人参 甘草(炙。各二钱半) 附子(炮,二钱)
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温服。
[b]不换金正气散[/b](《和剂》) 治四时伤寒,温疫时气,头疼壮热,腰背拘急,山岚瘴气,寒热往来,霍乱吐泻,脏腑虚寒,下痢赤白。
苍术(制) 橘皮(去白) 半夏曲(炒) 浓朴(姜制) 藿香(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煎至一盅,去滓,食前稍热服。忌生冷油腻毒物。若出远方,不服水土,尤宜服之。
相关参考
大黄汤芍药汤(俱滞下。)益黄散(见发热)诃子汤(泄泻)麻黄汤(伤寒。)小续命汤(中风。)浆水散(泄泻。)姜附汤(中寒。)术附汤(心痛。)大承气汤(大便不通。)凉膈散(发热。)四逆汤(泄泻。)赤石脂丸(
五积散(见中寒。)小续命汤(见中风。)[b]独活寄生汤[/b](《宝鉴》)治肾气虚弱,冷卧湿地,腰腿拘急,筋骨挛痛。当风取凉过度,风邪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痛,或腰痛牵引,脚重行步艰难。独活桑寄
五积散(见中寒。)乌药顺气散(见中风。)蠲痹汤(见痹。)五痹汤(见痹。)[b]琥珀散[/b](《济生》)赤芍药蓬莪术京三棱牡丹皮(去木)刘寄奴(去梗)玄胡索(炒,去皮)乌药当归(去芦,酒浸)熟地黄(酒
医方著作。又名《杂病证治类方》、《类方》、《王损庵先生类方》。八卷。明·王肯堂辑。本书是《证治准绳》中的一种。书中选集内科杂病,五官科等病证的方剂2000余首,分为卒中暴厥、中风、中寒等30大类,予以
医方著作。又名《杂病证治类方》、《类方》、《王损庵先生类方》。八卷。明·王肯堂辑。本书是《证治准绳》中的一种。书中选集内科杂病,五官科等病证的方剂2000余首,分为卒中暴厥、中风、中寒等30大类,予以
[b]补益肾肝丸[/b](东垣)柴胡羌活生地黄苦参(炒)防己(炒。各五分)附子(炮)肉桂(各一钱)当归(二钱)上细末,熟水丸,如鸡头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此药如在冬天中寒,或心肺表寒,目中溜火,嚏
医方著作。又名《杂病证治类方》、《类方》、《王损庵先生类方》。八卷。明·王肯堂辑。本书是《证治准绳》中的一种。书中选集内科杂病,五官科等病证的方剂2000余首,分为卒中暴厥、中风、中寒等30大类,予以
〔阴缩〕附子理中汤(中寒。)承气汤(大便不通。)[b]正阳散[/b]治阴缩囊缩,大小便俱通,地道不塞,不渴不饮,邪不在里,宜温之、灸之则里,外相接,以复阳气。附子(炮,去皮脐)皂角(酥炙,去皮弦。各一
[b]大意[/b]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出.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返则、生矣.(内经)[b]病因[/b]中寒之症.不拘冬夏.或外中天地之寒.或内受饮食之冷.元阳既虚.肤腠空豁.寒邪直入
妊娠临月,忽感少阴风邪,恶寒蜷卧,手足厥冷者不治。盖少阴肾经宜温不宜寒,今风寒入之,则命门火衰而肾宫无非寒气,势必子宫亦寒,手足又厥冷,脾胃寒极之兆也,其死必矣。幸而胎未下,急以散寒救胎汤温之。若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