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怎么用?《本草求真》 消渴

Posted 《本草求真》

篇首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天天讲不吝千万言,时时做不惧千万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消渴怎么用?《本草求真》 消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消渴怎么用?《本草求真》 消渴

消渴之症。按书有言三焦火起而渴。盖人津液有限。火胜则水必竭。犹之釜里火猛。谷食皆焚。水必竭泽而燥。而渴以生。是谓火渴。有言表里热盛而渴。盖以气以卫外。血以营内。表里邪闭。津受煎熬。犹之地气上升。天气闭塞。人物皆烦。而渴应见。是谓热渴。有言表里寒盛而渴。盖以人身阳胜则阴微。阴胜则阳弱。阳气既微于中。阴气复增于内。则身中外皆寒而气不温。犹之坚冰既至。滴点全无。而渴应有。是谓阴渴。(寒渴。)有谓食滞中宫而渴。盖以人身上下。本贵通活。一有物滞。则上不克下。下不克上。津液断绝。两不相接。(滞渴。)犹之谷食在釜。内有物闭。气实不空。津不克上。而渴应生。是为滞渴。有谓津藉精生。精虚则津无由而布。犹之天雨不降。地无醴泉。而渴以成。是谓水衰而渴。有谓津赖火充。火衰而气不化。精不附气。犹之釜里无薪。锅盖干灼。而渴应见。是谓火衰而渴。有谓津藉气布。气实则气充而津生。气衰则气馁而津竭。犹之天气既降。地气不升。而渴应有。是谓气衰而渴。凡此火不外于三黄石膏知母。热不外于大黄朴硝花粉贝母。寒不越乎麻桂升葛姜附丁桂。滞不越乎香附川朴枳壳。至于渴属精虚。则六味有不可离。渴属火衰。则八味必不可弃。渴属气薄。则参耆白术自必见用。毋谓渴皆属实。虚症全无。而悉可用苦寒之味也。
[b]〔火渴〕[/b]
大黄 黄柏 黄芩 黄连 石膏 知母
[b]〔热渴〕[/b]
大黄 朴硝 花粉 石膏 知母
[b]〔寒渴〕[/b]
麻黄(外寒) 桂枝(外风) 升麻(外寒) 干葛(外寒) 干姜(内寒) 附子(内寒)丁香(内寒) 肉桂(内寒)
[b]〔滞渴〕[/b]
香附 川朴 枳壳 木香
[b]〔虚渴〕[/b]
人参 白术 黄 当归 山药 熟地 附子 肉桂

相关参考

蚕沙怎么用?《本草求真》 蚕沙

(卵生)宣皮肤风湿蚕沙(专入肝脾。兼入胃)。即晚蚕所出之屎也。玩书所着治功。多有祛风除湿之能。所述治症。多是肢节不遂。皮肤顽痹。腰膝冷痛。冷血瘀血。肠鸣消渴。烂弦风眼。缘蚕食而不饮。其食出则气燥。燥则

芦根怎么用?《本草求真》 芦根

(隰草)泻胃中热呕芦根(专入肺胃。兼入心)。治无他奇。惟清肺降火。是其所能。凡人胸中有热。则火升上呕。逆气不下。脾肺热起则消渴便数。甚至不能少忍。(金匮玉函治心膈气滞烦闷不下食。芦根五两锉。以水三大盏

粟米怎么用?《本草求真》 粟米

(稷粟)养肾气消胃热粟米(专入肾。兼入脾胃)。味咸气寒。(时珍曰。粟即粱也。穗大而毛长粒粗者为粱。穗小而毛短粒细者为粟。苗俱似芽。种类甚多。)功专入肾养气。及消胃热。凡人病因肾邪。而见小便不利。消渴泄

消渴怎么用?《新修本草》 消渴

白石英(《本经》微温)石膏(《本经》微寒,《别录》大寒)茯神(《别录》平)麦门冬(《本经》平,《别录》大寒)黄连(《本经》寒,《别录》微寒)知母(《本经》寒)栝蒌根(《本经》寒)茅根(《本经》寒)枸杞

消渴怎么用?《新修本草》 消渴

白石英(《本经》微温)石膏(《本经》微寒,《别录》大寒)茯神(《别录》平)麦门冬(《本经》平,《别录》大寒)黄连(《本经》寒,《别录》微寒)知母(《本经》寒)栝蒌根(《本经》寒)茅根(《本经》寒)枸杞

消渴怎么用?《医学心悟》 消渴

问曰∶消渴何以属厥阴热证?答曰∶消渴者,热甚能消水也。邪传太阴,则嗌干,未甚渴也;至少阴,则口燥舌干而渴;至厥阴则消渴矣。消渴者,饮水多而小便少,不知消归何有也。可见厥阴热甚,则大渴而能消水也。又问曰

消渴怎么用?《普济方·针灸》 消渴

治烦中渴(资生经)。穴商丘治消渴。身热面目黄。穴意舍治消渴嗜饮。穴然谷治饮渴。穴隐白治苦渴食不下。穴劳宫治寒热渴。穴曲池治嗌干善渴。穴太冲行间治小便黄。舌干消渴。穴兑端治肾虚消渴。汗不出。腰脊不得俯仰

消渴怎么用?《医学入门》 消渴

[b]消渴先明气血分,[/b]经曰∶二阳结谓之消渴。二阳者,手阳明大肠,主津液;足阳明胃,主血,津血不足,发为消渴。又有燥结者,肺与大肠为表里也。有气分渴者,因外感传里,或服食燥,热耗津液,喜饮冷水,

消渴怎么用?《寿世保元》 消渴

消渴之脉。数大者活。虚小病深厄难脱。夫消渴者。由壮盛之时。不自保养。任情纵欲。饮酒无度。喜食脍炙。或服丹石。遂使肾水枯竭。心火大燔炽。三焦猛烈。五脏干燥。由是渴利生焉。心烦口渴。燥强中。二症皆消渴也。

消渴怎么用?《医学从众录》 消渴

伤寒太阳症消渴,小便不利,宜五苓散;厥阴症消渴,宜大承气汤之类。与杂病之消渴,名同而病异。宜分别之。《经》云∶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昔医名为上消,以白虎汤加人参治之。又云∶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昔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