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阴纲目》 论带下属湿热冤结不散

Posted 《济阴纲目》

篇首语: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济阴纲目》 论带下属湿热冤结不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济阴纲目》 论带下属湿热冤结不散

[b]保命集[/b]云∶赤者热入小肠,白者热入大肠,原其本,皆湿热结于脉,故津液涌溢,是谓赤白带下。本不病结,缘五经脉虚,结热屈滞于带,故女子脐下痛,阴中绵绵而下也。
经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此指任带二脉而言,其曰热入大小肠之论,无据。当从邪入胞门,致传脏腑,结于带脉之说为正)。王注云∶任脉自胞上过带脉,贯于脐上,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带脉起于季胁章门,似束带状,今湿热冤结不散,故为病也。
经曰∶脾传之肾,名曰疝瘕。小肠冤结而痛,出白,一名曰蛊,所以为带下冤结也。冤,屈也,屈滞而病热不散。先以十枣汤下后,服苦楝丸、大延胡散,调下之,热去湿除,病自愈矣。
[b]洁古[/b]云∶治带下冤结而痛者,先以十枣汤下之,次服苦楝丸、大延胡索散调之,是先攻后补之法也。(汤见杂病痰饮,大延胡索散,方见产后腹痛条。)

相关参考

《济阴纲目》 论带下杂治法

[b]戴氏[/b]曰∶赤白带下,皆因七情内伤,或下元虚冷,感非一端(元礼为丹溪弟子,而相背如此,自是一种翻案)。大率下白带多,间有下赤者,并宜顺气散,吞震灵丹,仍佐艾附丸,或米饮调沙参末;带下不止成羸

《济阴纲目》 论带下虚寒宜温补

[b]李氏[/b]曰∶带下有虚寒带腥臭者,因小水淋沥不已(淋漓不已属虚寒,然亦有虚热者),或崩中暴下,或产后去血过多,以致阴亏阳竭,荣气不升,经脉凝涩,卫气下陷,精气累滞于下焦,蕴积而成。白滑如涕,下

《济阴纲目》 论带久枯涸宜润补

[b]准绳[/b]云∶带下久而枯涸者濡之。凡大补气血,皆所以濡之。(血生于气,故有可兼四君者。)如以四物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空心米饮下三四十丸,以疗年高妇人白带,良验,皆润剂也。

《济阴纲目》 论带下由劳伤冲任

[b]严氏[/b]曰∶巢氏《病源》论妇人有三十六疾者,七、八瘕、九痛、十二带下也(凡巢氏所论,不可稽者什九,即此言,亦无延医之法,何可凭也)。而带下不显其证,今人唯知赤白二带耳,此由劳伤冲任,风冷据于

《济阴纲目》 论带下痰实宜吐下

[b]子和[/b]云∶一妇人病带下,连绵不绝,白物或来,已三载矣,命予脉之。诊其两手脉俱滑大而有力,得六七至,常上热口干,眩晕,时呕酢水,予知其实有寒痰在胸中,以瓜蒂散吐出冷痰二三升,皆酢水也,间如黄

《济阴纲目》 论带久不止当补卫浓脾

[b]李氏[/b]曰∶凡崩中下带,或用升提,如升阳调经汤;或用收涩,如伏龙肝散、白芷散。然暂止而终不止者,盖卫司开阖,而为荣血之主,脾胃为血海水液之会,卫气与胃气俱虚,则血液无所约制(格理之言),是以

《济阴纲目》 论带下五色因风邪入于胞门

[b]良方[/b]云∶妇人带下,其名有五,因经行产后,风邪入胞门,传于脏腑而致之。若伤足厥阴肝经,色如青泥;伤手少阴心经,色如红津;伤手太阴肺经,形如白涕;伤足太阴脾经,黄如烂瓜;伤足少阴肾经,黑如血

往来寒热怎么用?《济阴纲目》 往来寒热

[b]郭稽中[/b]曰∶产后乍寒乍热者何。答曰∶阴阳不和,败血不散,能令乍寒乍热。产后血气虚损,阴胜则乍寒,阳胜则乍热,阴阳相乘,则或寒或热。若因产劳伤脏腑,血弱不得宣越,故令败血不散,入于肺则热,入

遍身疼痛怎么用?《济阴纲目》 遍身疼痛

[b]大全[/b]云∶产后遍身疼痛者何。答曰∶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散,遇气弱,则经络肉分之间血多流滞,累日不散,则骨节不利。筋脉急引,故腰背不得转侧,手足不能动摇,身热头痛也。若医以为伤寒治之,则汗出

《济阴纲目》 治阴户肿痛

[b]龙胆泻肝汤[/b]治肝经湿热,下部两拗肿作痛,小便涩滞,阴挺如菌,或出物如虫等证。龙胆草(酒炒)泽泻(各一钱)车前子(炒)木通当归(酒拌)生地黄(酒炒)山栀子(炒)黄芩(炒)生甘草(各五分)上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