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怎么用?《古今医统大全》 治法
Posted 《古今医统大全》
篇首语: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治法怎么用?《古今医统大全》 治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治法怎么用?《古今医统大全》 治法
在西北,多为风燥所成,以疏风润燥为主。(搜风顺气丸是也;)在东南,多为湿热所致,以开结清热为要。(木香槟榔丸是也。)大抵审其人之虚实,察其脉之强弱,参而治之,罔有不当。□
凡病实热初然秘结者,脉实大而有力,宜以塞因通用之法,承气等汤通之可也。其病之久者,老人、虚人、及亡津之后,悉皆以润燥通幽之剂缓而图之,庶不有误,如润肠丸、通幽汤之属是也。
□
血虚之人,大便结燥,脉大如葱管,而身发热,切不可发汗,汗之则重亡津液,结燥愈甚,而致死者有之。
卒以巴豆、牵牛峻剂攻下,暂得通快,必然再结愈甚,卒不能调,则亦重竭津液之过也。丹溪所谓古方通大便,皆用降气品剂,盖肺气不降,则大肠难传送,用杏仁、枳壳、沉香、诃子是也。又老人、虚人、风人津液少而秘者,宜药以滑之,用麻仁、胡麻、阿胶之属是也。如投以快药利之,津液走,气血耗,虽暂通,而即秘矣,更生他病,何可胜言?
□
《活人书》谓∶脾约证乃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故小便数而大便难,用脾约丸以下脾之结燥,使津流入胃,肠润结化而愈。丹溪曰∶既云脾约,必阴血枯槁,内火燔烁,热伤元气,故肺受火邪而津竭,必窍母气以自救,夫金衰则上受木邪,脾失转输,肺失传化,宜其大便秘而难,小便数而无藏蓄也。理宜滋养阴血,使阳火不炽,金行清化,脾土旺健,津液既润,大小肠何秘结之有?东垣云∶注夏大便涩者为血少,血中伏火也,人参黄 汤加生地黄、当归身、桃仁泥、麻仁之类是也。
许学士治年老虚人便秘,只用火麻仁、苏子仁各半,研取汁服之,更煮粥食之,不必服药而秘愈。
食伤太阴,肠满,食不化,腹响然,不能大便者,以苦泄之。
凡脏腑秘结有虚实,治疗当审之。如实秘者,能饮食,小便赤涩,以搜风顺气丸、三黄丸、推气丸、千金丸、七宣丸、七圣丸之类下之。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浓朴汤主之。盖实秘,物也;虚秘,气也。
相关参考
凡单腹胀肿屡经利下而不愈者,必成蛊证。治法宜于痞满、胀满、水肿三法中求治。其初则不致于坏极成蛊,一至成蛊,不能治矣。
《要略》治肺痈,先用小青龙汤一剂以解表之风寒,然后以大枣泻肺汤、桔梗汤之类次第选用。肺痈用太乙膏丸服,或用搜风汤(《元戎》方)吐之。
治痞先须开郁豁痰,消坚化血,然后理脾胃,调正气。凡痞块在皮里膜外,须用补气药及香附开之,兼二陈汤,先须断浓味为要。
治痞先须开郁豁痰,消坚化血,然后理脾胃,调正气。凡痞块在皮里膜外,须用补气药及香附开之,兼二陈汤,先须断浓味为要。
此证当服使君子丸、槟榔散、化虫丸,取下便无事。仲景云∶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前后烦,此五脏寒,乌梅丸主之。其蛔虫穿者,用薏苡根煎服即安。
《内经》曰∶下者举之,滑者涩之。此治脱肛之意也。故丹溪每治此证以人参、黄、芎、归、升麻之类以升之补之,以五倍子、诃子之类以涩之,未有不愈者。
胎寒证必对证施药,如腹痛身冷,啼哭不宁者,以当归散定其痛。如气息不顺者,以匀气散调其气。不乳者,以白术散养其胃气,白芍汤去其寒湿,乳母更宜忌口。
胎寒证必对证施药,如腹痛身冷,啼哭不宁者,以当归散定其痛。如气息不顺者,以匀气散调其气。不乳者,以白术散养其胃气,白芍汤去其寒湿,乳母更宜忌口。
舌之病本乎心与脾之火热之致也。心脾壅滞,气血失运而舌为之病矣。小则擦药涂药而愈,大则必拔其根本,须泻其心脾二经之郁火,方可愈矣。
《良方》云∶堕坠之病,《内经》、《灵枢》、《金匮》、子和所论详矣。独正骨兼金镞科,惟危氏言其整顿手法,折伤手足,各有六出臼四折骨,背脊骨折法,十不治,并用药法,至矣,尽矣。今之学人专攻治外,不行诊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