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指南》 风温下焦篇

Posted 《温病指南》

篇首语:少年意气强不羁,虎胁插翼白日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温病指南》 风温下焦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温病指南》 风温下焦篇


(温热冬温温毒温疫同治)
温病久羁阳明.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者.热邪渐伤少阴肾水也.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邪热少虚热多也.加减复脉汤主之.温病误表.以致心中震震.舌强神昏者.心气被伤津液被劫也.宜复脉汤.(舌上津回则生)
温病六七日后耳聋者.阴火内炽.病在少阴也.宜复脉汤.(若误认少阳证.服柴胡汤.则必死.)劳倦内伤.复感温病六七日外不解者.宜复脉汤.若身不热而倦甚者加人参.
温病已发汗而汗不出.已下而热不退.六七日以外.脉尚躁盛者.邪正交争也.重与复脉汤.
温病误用升散.脉结代.甚则两至者.法当急救其里.所谓留人治病也.重与复脉汤.温病汗下后.口燥咽干.神倦欲眠.舌赤苔老者.少阴液亏也.与复脉汤.
[b]加减复脉汤[/b](照经方加减也)
炙甘草(三钱) 干地黄(三钱) 生白芍(三钱) 麦冬(二钱五分连心) 阿胶(一钱五分) 麻仁(一钱五分)
水煎服.病甚者.甘草加至五钱.地黄白芍加至四钱.麦冬加至三钱五分.
温病误表.以致舌强神昏.汗自出.中无所主者.心气津液受伤过甚也.救逆汤主之.
[b]救逆汤[/b]
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去麻仁加生龙骨(二钱) 生牡蛎(四钱) 脉虚大欲散者加人参(一钱) 下后大便溏甚.日三四行.脉仍数者真阳素虚而里热未清也.一甲煎主之.服一二日后.如大便不溏.可与一甲复脉汤.
下焦温病.凡大便溏者.即与一甲复脉汤(系于复阴方中.寓固阴之意)
[b]一甲煎[/b]
生牡蛎(一两碾细)
水煎温脉.
[b]一甲复脉汤[/b]
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去麻仁加牡蛎(五钱)
热邪深入下焦.脉沉数.舌干齿黑.手指蠕动者.真水受亏.不能涵木也.急防痉厥.二甲复脉汤主之.
[b]二甲复脉汤[/b]
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加生牡蛎(二钱五分) 生鳖甲(四钱) 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大动甚则心中痛者.
肾虚不能济木.肝风鸱张.心君失偶也.三甲复脉汤主之.
[b]三甲复脉汤[/b]
即于二甲复脉汤内加生龟板(五钱)
少阴温病.心烦不得卧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也.黄连阿胶汤主之.
[b]黄连阿胶汤[/b]
黄连(四钱) 黄芩(一钱) 阿胶(三钱) 白芍(一钱) 鸡子黄(二枚)
水八杯.先煎芩连芍三味.取三杯去滓.兑胶化尽.再入鸡子黄搅匀.分三次服.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者.邪热深伏阴分.热自阴来也.青蒿鳖甲汤主之.
[b]青蒿鳖甲汤[/b]
青蒿(二钱) 鳖甲(五钱) 细生地(四钱) 知母(二钱) 丹皮(三钱)
水煎服.
既厥且哕.(俗名呃忒)脉细而劲者.温邪久踞下焦.消烁肝液.扰及冲脉也.小定风珠主之.
[b]小定风珠[/b]
鸡子黄(一枚生用) 真阿胶(二钱) 生龟板(六钱) 童便(一杯) 淡菜(三钱)
水五杯.先煎龟板淡菜.取二杯去滓.兑入阿胶.火上化尽.入鸡子黄搅匀.再冲童便顿服.
下焦温病.神倦螈 .舌绛苔少.脉气虚弱.时时欲脱者.热邪久羁吸烁真阴也.大定风珠主之.(此证多因误表误攻而成)
[b]大定风珠[/b]
生白芍(六钱) 阿胶(三钱) 生龟板(四钱) 干地黄(六钱) 麻仁(二钱) 五味子(二钱) 生牡蛎(四钱) 麦冬(六钱连心) 炙甘草(四钱) 鸡子黄(二枚生) 鳖甲(四钱生)
水八杯.煎三杯去滓.再入鸡子黄搅匀.分三次服.喘者加人参.自汗者加龙骨人参小麦.悸者加茯神人参小麦.
凡壮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风珠复脉.邪少虚多者.不得用黄连阿胶汤.阴虚欲痉者.不得用青蒿鳖甲汤.
下焦温病.痉厥神昏.舌短烦燥.如寸脉大.口气重.目赤颧红.壮热者.手少阴邪热未清也.先与牛黄丸紫雪丹之属.开窍搜邪.再与复脉存阴.三甲潜阳.临证细参.勿致倒乱.
[b]牛黄丸 紫雪丹[/b](见前)
[b]复脉汤[/b](见前)
[b]三甲复脉汤[/b](见前)
温邪久羁.肌肤甲错.或因下后里通.邪欲溃.或因服存阴药.液增欲汗.正气已虚.不能即出.阴阳互争而战者.欲作战汗也.复脉汤热饮之.虚甚者加人参助汗外出.若其人肌肉尚盛.未至甲错.当听其汗自出.不可骚动.时欲漱口不欲咽.大便黑而不燥者.阴亏而有瘀血也.犀角地黄汤主之.
[b]犀角地黄汤[/b]
夜热昼凉.少腹坚满.小便自利.大便闭.脉沉实者.邪盛而蓄血也.桃仁承气汤主之.
[b]桃仁承气汤[/b]
大黄(二钱五分) 芒硝(一钱) 桃仁(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五分) 芍药(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水煎服.
温病服清解药后.脉反濡小.下利稀水.或便脓血者.热撤里虚也.桃花汤主之.
[b]桃花汤[/b]
赤石脂(三钱,二钱整煎一钱研细末调) 炮姜(一钱五分) 白粳米(三钱) 水三杯煎一杯半去滓入石脂末温服. 虚者加人参.
温病七八日后.身热舌绛苔少.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脉虚数者.里邪已尽.脾阳下陷也.桃花粥主之.
[b]桃花粥[/b]
人参(三钱) 炙甘草(三钱) 赤石脂(六钱研细末) 白粳米(二合)
水十杯先煎参草.取六杯去滓再入粳米煮取三杯.以一杯兑石脂末二钱顿服之.利止.停后服.如不止.再服第二杯.每次兑石脂末二钱.或因先过用寒凉.脉不数身不热者.加干姜(三钱).妇女温病.经水适来.脉数身热.入夜热甚.或谵语者.热入血室也.法当辛凉退热.兼清血分.清热养荣汤主之.
[b]清热养荣汤[/b]
青蒿(二钱) 桑叶(一钱五分) 知母(一钱) 鳖甲(三钱) 赤芍(一钱五分) 生地(二钱) 丹皮(一钱五分) 丹参(二钱)
水煎服. 如壮盛人服之不解者加柴胡(一钱五分).妇女温病.经水适来.脉数耳聋.干呕烦渴.十数日不解.热邪内陷发痉者气血兼病也.竹叶玉女煎主之.
[b]竹叶玉女煎[/b]
生石膏(三钱) 干地黄(二钱) 麦冬(二钱) 知母(一钱) 牛膝(一钱) 竹叶(一钱五分)
水四杯.先煎石膏地黄.取二杯.再入余四味煎成一杯.温服.
热入血室.服两清气血药后.邪去其半.余邪不解.脉仍数者.护阳和阴汤主之.
[b]护阳和阴汤[/b]
白芍(二钱五分) 炙甘草(一钱) 人参(一钱) 麦冬(一钱连心炒) 生地(一钱五分炒)
水煎服.
热入血室.邪去八九.暮微寒热.右脉虚数者.邪少虚多.气血兼病也.加参复脉汤主之.
[b]加参复脉汤[/b]
即于复脉汤内加人参一钱五分.
妇女热病.经水适来.十余日不解.舌痿饮冷.心烦热.神气忽清忽乱.脉右长左沉者.瘀热在里.有蓄血也.加减桃仁承气汤主之.
[b]加减桃仁承气汤[/b]
大黄(一钱五分制) 桃仁(一钱五分炒) 细生地(三钱) 丹皮(二钱) 泽兰(一钱) 人中白(一钱)
水煎服.

相关参考

《温病指南》 风温上焦篇

(温热冬温温毒温疫同法)风温初起.头痛身热自汗.不恶寒而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脉动数.右大于左.或两寸独大者.邪在上焦手太阴肺经气分也.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b]银翘散[/b]连翘(三钱)银花(三

《温病指南》 湿温下焦篇

(温疫同法.暑温伏暑附)湿温久羁.三焦弥漫.神昏窍阻.少腹硬满.大便不下者.湿郁下焦气分也.宣清导浊汤主之.[b]宣清导浊汤[/b]猪苓(二钱五分)茯苓(二钱五分)寒水石(三钱)晚蚕砂(二钱)皂荚子(

《温病指南》 湿温上焦篇

(温疫同法.暑温伏暑附)湿温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舌白不渴.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脉弦细而濡者.邪在上焦气分也.三仁汤主之.(按湿温病.发表则神昏.攻下则洞泄.滋阴则湿愈重.只能以辛开淡渗

《温病指南》 湿温中焦篇

(温疫同法.暑温伏暑附)湿热上焦未清.因中阳素虚.或误用攻下.以致神识如蒙.舌滑脉缓者.里虚内陷也.人参泻心汤主之(按湿证亦舌滑脉濡缓不可以此定为虚象.必须细加审辨.实系因虚邪陷者方可用此方.若辨认未

《中医词典》z~其他 《温热病指南集》

温病著作。一卷。原题清·陈平伯撰。刊于1809年。本书首述温热病大意,次为风温证条例,论述风温诸证证治,介绍其立法及具体方药。论说十分详细具体,能逐条予以考辨分析,在温病学派中有一定的影响。后列湿温证

《中医词典》t~w 《温热病指南集》

温病著作。一卷。原题清·陈平伯撰。刊于1809年。本书首述温热病大意,次为风温证条例,论述风温诸证证治,介绍其立法及具体方药。论说十分详细具体,能逐条予以考辨分析,在温病学派中有一定的影响。后列湿温证

医学百科 理中丸方中的甘草

读《临证指南医案》,见叶天士使用理中丸加减方,每每不用甘草。《临证指南医案·湿》:「张四五,阳伤痿弱,有湿麻痺,痔血。生白术、附子、干姜、茯苓。」吴鞠通据此案制定出术附姜苓汤。《温病条辨·下焦篇》四十

医学百科 温病遗方

《伤寒论》中原有温病,浑同于六经分篇之中,均名之为伤寒,未尝明指为温病也。况温病之原因各殊,或为风温,或为湿温,或为伏气成温,或为温热,受病之因既不同,治法即宜随证各异。有谓温病入手经不入足经者,有谓

春温风温怎么用?《临证指南医案》 春温风温

春月暴暖忽冷。先受温邪。继为冷束。咳嗽痰喘最多。辛解忌温。只用一剂。大忌绝谷。若甚者宜昼夜竖抱勿倒三四日。夫轻为咳。重为喘。喘急则鼻掀胸挺。春温皆冬季伏邪。详于大方诸书。幼科亦有伏邪。治从大方。然暴感

医学百科 《临证指南医案》卷五 风温

僧(五二)近日风温上受。寸口脉独大。肺受热灼。声出不扬。先与辛凉清上。当薄味调养旬日。(风温伤肺)牛蒡子薄荷象贝母杏仁冬桑叶大沙参南花粉黑山栀皮杨脉左实大。头目如蒙。清窍不爽。此风温仍在上焦。拟升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