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怎么用?《寿世保元》 发热
Posted 《寿世保元》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发热怎么用?《寿世保元》 发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发热怎么用?《寿世保元》 发热
夫发热者。非止一端。杂病中俱有发热。医者宜照各门治法治之。盖病有虚实寒热之不同。岂可一律而治耶。一论伤寒发热。是寒邪入卫。与阳气交争。而为外热。阳气主外。为寒所薄。而失其职。
故为热。其脉紧而有力。是外之寒邪伤卫也。治主外。宜服九味羌活汤。(方见伤寒)
一论伤暑发热。是火邪伤心。元气耗散。而热邪入客于中。故发为热。汗大泄。无气以动。其脉虚迟而无力。是外之热邪伤荣也。治主内。宜服清暑益气汤。(方见中暑)
一论内伤发热。是阳气自伤。不能升达。降下阴分。而为内伤。乃阴虚也。故其脉大而无力。属肺脾。宜服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
一论阴虚发热。是阴血自伤。不能制火。阳气升腾内热。乃阳旺也。故其脉数而无力。
属心肾。经曰。脉大无力为阳虚。脉数无力是阴虚。宜服清离滋坎汤。(方见劳瘵)
一论大病后。气血两虚。遂成劳怯。潮热往来。盗汗自汗。或无汗燥热。世俗更以柴胡、地骨皮。往往不效。其病愈甚。
一论男子血虚。有汗潮热者。以人参养荣汤。(方见后)
一论男子气虚。有汗潮热者。以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
一论血虚。无汗潮热者。以茯苓补心汤。(方见妇人虚劳)
一论气虚。无汗潮热者。以人参清肌散。(方见后)
一论女子血虚。有汗潮热者。以茯苓补心汤。
一论气血两虚。无汗潮热者。以逍遥散。(方见妇人虚劳)
一论发热咳嗽咯血。以人参五味子散。骨蒸者五蒸汤。清骨散。以上皆治劳热之圣药也(方俱见后)
一论男妇四肢肌表。发热如火烙。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或胃虚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之中。火即上越。宜用
[b]升阳散火汤[/b]
升麻 葛根 白芍 羌活 独活 人参(各五分) 柴胡(八分) 生甘草 防风炙甘草(各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忌寒凉生冷之物。
一论夜则静。昼则发热者。此热在气分也。宜小柴胡汤。(方见伤寒)根据本方加栀子、黄连、地骨皮。
一论昼则静。夜则发热者。此热在血分也。宜四物汤。(方见补益)根据本方加栀子、黄柏、知母、黄连、牡丹皮、柴胡。
一论昼夜俱发热者。此热在气血之分也。宜四物汤(方见补益)合小柴胡汤。(方见伤寒)
根据本方加五味。再加黄连、山栀仁。一剂而安。
一论子午潮热者。
[b]加减逍遥散[/b]
当归(二钱) 白芍(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柴胡(八分) 甘草(八分)胡黄连(六分) 麦门冬(二钱) 黄芩(二钱) 地骨皮(三钱) 秦艽(三钱) 木通(二钱)车前子(三钱) 灯草(十根)
上锉。水煎服。
一论一应发热憎寒。非杂病发热者。此邪在半表半里也。宜用
[b]柴苓汤[/b] 小柴胡汤(方见伤寒) 五苓散(方见中暑)二方相合是也。
一论积劳虚损。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颜色枯槁。汲汲短气。饮食无味也。
[b]人参养荣汤[/b]
人参(三钱) 当归(二钱) 陈皮(一钱五分) 蜜炙黄 (二钱) 桂心(五分) 白术(去芦一钱五分) 白芍(二钱酒炒) 熟地黄(三钱) 白茯苓(三钱去皮) 五味子(四分) 远志(八分去心) 甘草(炙八分)
上锉。姜、枣煎服。
一论男妇气虚。无汗潮热者。宜用
[b]人参清肌散[/b]
人参(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去皮) 当归(二钱) 赤芍(二钱) 柴胡(八分) 半夏(二钱) 葛粉(二钱) 甘草(八分)
上锉。姜、枣煎服。其药服之自愈。
一论虚劳潮热咳嗽。红痰盗汗。宜
[b]人参五味散[/b]
黄 (二钱) 人参(三钱) 白术(一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 当归(二钱) 熟地黄(三钱)桔梗(八分) 地骨皮(三钱) 陈皮(二钱) 前胡(二钱) 柴胡(八分) 五味子(四分)枳壳(一钱) 桑白皮(三钱) 甘草(八分)
上锉。生姜、乌梅半个。水煎。加知母二钱。
一论男妇五心烦热。骨蒸劳热。宜
[b]清骨散[/b]
人参(一钱) 赤茯苓(五钱) 柴胡(二钱) 蓁艽(五钱) 生地黄(二钱) 熟地黄(二钱)薄荷(七分) 胡黄连(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一论发热口干。小便赤涩。夜则安静。昼则发热。此症在气分也。清心莲子饮。(方见赤白浊)
一论男妇肌肉燥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日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内经曰。
脉虚血虚。脉实血实。又名血虚发热。症象白虎。若误服白虎。必死。此病因饥饿劳役而起宜服
[b]当归补血汤[/b]
嫩黄 (蜜水炒一两) 当归(酒洗二钱)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一人虚劳发热自汗。诸药不能退其热者。服当归补血汤。一剂如神。
一沈大尹不时发热。日饮冰水数碗。寒药两剂。热渴益甚。形体日瘦。尺脉洪大而数。
时或无力。王太仆曰。热之不热。责其无火。寒之不寒。责其无水。又云。倏往倏来。是无火也时作时止。是无水也。法宜补肾。用加减八味丸。不月而愈。
一男子七十九。头痛发热。眩晕喘急。痰涎壅塞。小便频数。口干引饮。遍舌生刺。缩敛如荔枝然。下唇黑裂。面目俱赤。烦躁不寐。或时喉间如烟火上冲。急饮凉水少解。已濒于死。脉洪大而无伦。且有力。扪其身烙手。此肾经虚火游行于外。投以十全大补。
茱萸、泽泻、丹皮、山药、麦门冬、五味、附子一钟。熟睡良久。脉症各减三四。再与八味丸服之。诸症悉退。后畏冷物而痊。
一儒者发热口干。小便频浊。大便秘结。盗汗遗精。遂致废寝。用当归六黄汤二剂。盗汗顿止。用六味地黄丸。二便调和。用十全大补汤。及前丸兼服。月余诸症悉愈。
一人年近四旬。忽发潮热。口干。喜饮冷水。求医治。以凉药投之。数服罔效。四五日浑身沉重。不能举止。四肢强直。耳聋谵语妄言。眼闭不省人事。六脉浮大无力。此气血脾胃虚损至极。余将十全大补汤。去地黄、白芍。加熟附子一服。须臾病者睡。口鼻痰响。人咸以为服桂、附、参、 之误。余曰。此病药交攻。不必忧疑也。又强进一服。过一二时许。
即能转身动止。次日连进数剂。则诸病次第而潜瘳矣。此病从脉不从症而治之也。
一人发热烦渴。或头痛。因服发散药。反增喘急腹痛。自汗如雨。日夜呓语。余意此劳伤元气。误汗所致。其腹必喜手按。询之果然。与十全大补汤。加熟附子一钱服之。熟睡久而不醒。举家惊惶。及觉。诸症顿进。再剂而痊。凡人饮食劳役。起居失宜。见一切火症。悉系内真寒而外假热。故肚腹喜暖。口畏冷物。此乃形气病。气血既虚。属不足。法当纯补元气。为善治者矣。
[b]六味丸[/b] [b]十全大补汤[/b](俱见补益) [b]八味丸[/b](亦见补益)
相关参考
一论先恶心。而后呕出成升成碗者。由怒气逆甚所致。治方用当归(三钱)川芎(一钱五分)芍药(三钱)生地黄(四钱)炒山栀(三钱)上锉。水煎。临服。入童便一盏。姜汁少许同服。一论呕血。脉大发热。喉中痛者。此是
一论年高之人。阴虚筋骨柔弱无力。面无光泽。或暗淡。食少痰多。或喘或咳。或便溺数涩阳痿。足膝无力者。并治形体瘦弱无力。多因肾气久虚。憔悴盗汗。发热作渴。并皆治之[b]八仙长寿丸[/b]大怀生地黄(酒拌入
一论小儿诸病。因药攻伐。元气虚损。脾胃衰惫。恶寒发热。肢体倦怠。饮食少思。或兼饮食劳倦。头痛身热。烦躁作渴。脉洪大弦虚。或微细软弱。右关寸独甚。亦宜用之。大凡久病或过服克伐之剂。亏损元气。而诸症悉具之
脉大者生。脉微弱而迟者死。脉代者。霍乱。气少不语。舌卷囊缩者。皆不治。夫霍乱者。挥霍变乱也。其症心腹卒痛。呕吐下利。发热憎寒。头痛眩晕。或泻而不吐或吐而不泻。先心痛则先吐。先腹痛则先泻。心腹俱痛。则吐
一论小儿行迟齿迟。解颅囟陷。五软鹤膝。肾疳齿豁。睛白多愁。凡此皆因禀受肾气不足。当以六味丸加鹿茸补之。若因精气未满。而御女以通。多致头目眩晕。作渴吐痰。或发热作热。腰腿酸软。或自汗盗汗。二便涩痛。变生
一治妊娠伤寒护胎法。井底泥青黛伏龙肝上为末。调匀。涂于孕妇脐下二寸许。如干再涂上。以保胎孕。一治妊娠伤寒伤风。勿轻服药。发热头疼。恶风身痛。紫苏陈皮香附川芎白芷甘草上锉一剂。加生姜、葱煎服。[b]加味
凡小儿下痢。如豆腐色者死。下如屋漏水者死。下痢日久。大孔如孔者死。下痢如竹筒注水者死。又小儿赤白同下。久而不禁。小便赤涩。腹痛。时发热。唇红舌胎。气促心烦。坐卧不安。狂渴饮水。谷道倾陷。复面容似妆。饮
凡初生儿洗浴。不可先断脐带。候洗了方断。不致水湿伤脐。可免脐风脐疮等症。浴儿调和汤水。须看冷热得宜。不可久浴。久浴伤风寒。夏不可久浴。久浴则伤热。浴时当护儿背。免邪风侵入。不使发热成痫疾。用五根汤洗。
一论冬月正伤寒。头疼发热恶寒。项脊强重。脉浮紧无汗。是足太阳膀胱经表症。若头如斧劈。身似火炙者。宜此方。[b]升阳发表汤[/b]麻黄(一钱)杏仁(三钱)桂枝(一钱)川芎(一钱五分)白芷(二钱)羌活(二
证名。皮肤肌表发热。亦称表热。《素问·调经论》:“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寿世保元·发热》:“伤寒发热,是寒邪入卫,与阳气交争,而为外热。”《景岳全书·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