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活人书》 伤寒十劝

Posted 《类证活人书》

篇首语: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类证活人书》 伤寒十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类证活人书》 伤寒十劝

[b](一)伤寒头疼又身热.便是阳证.不可服热药.[/b]
伤寒传三阴三阳.共六经.内太阴病头不疼身不热.少阴病有反发热无头疼.厥阴病有头疼而无发热.故知头疼又身热.即是阳证.若投热药必不救.
[b](二)伤寒当直攻毒瓦斯.不可补益.[/b]
邪气在经络中.若随证早攻之.只三四日痊安.医者乃妄谓先须正气.却行补益.使毒瓦斯流炽.致杀人.
[b](三)伤寒不思饮食.不可服温脾药.[/b]
伤寒不思饮食.自是常事.终无饥死之理.如理中丸之类.亦不可轻服.若阳病服之.致热气增重.或致不救.
[b](四)伤寒腹痛亦有热证.不可服温暖药.[/b]
难经云.痛为实.故仲景论腹满时痛之证.有曰痛甚者加大黄.夫痛甚而反加大黄.意可见也.惟身冷厥逆而腹痛者.方是阴证.须消息之.每见医者.多缘腹痛便投热药而致杀人也.
[b](五)伤寒自利.当看阴阳证.不可例服补暖及止泻药.[/b]
自利惟身不热.手足温者.属太阴.身冷四逆者.属少阴厥阴外.其余身热下利.皆是阳证.当随证根据仲景法治之.每见医者.多缘下利便投暖药及止泻药而杀人.
[b](六)伤寒胸胁痛及腹胀满.不可妄用艾灸.[/b]
常见村落间有此证.无药便用艾灸.多致毒瓦斯随火而炽.膨胀发喘而死.不知胸胁痛.自属少阳.腹膨胀自属太阴也.此外惟阴证乃可灸耳.
[b](七)伤寒手足厥冷.[/b]
当看阴阳.不可一例作阴证治.有阴厥.有阳厥.医者少能分辩.阳厥而投热药.杀人速于用刃.盖阳病不至于极热.不能发厥.仲景所谓热深者厥深也.热深而更与热药.宁复有活之理.但看初得病而身热.至三日以后热气已深.大便秘.小便赤.或谵语昏愦.及别有热证而反发厥者.必是阳证也.宜急用承气汤下之.若初得病身不热.大便不秘.自引衣盖身.或下利或小便数.不见热证而厥逆者.即是阴厥也.方可用四逆汤之类.二厥所以使人疑者.缘脉皆沉.然阳厥脉沉而滑.阴厥脉沉而弱.又阳厥时复指爪却温.阴厥常冷.此为可别也.
[b](八)伤寒已在里.即不可轻用药发汗.[/b]
伤寒证须看表里.如发热恶寒则是在表.正宜发汗.如不恶寒反恶热.则是里证.若医者一例发汗.则所出之汗.不是邪气.皆是真气.邪气未除.而真气先涸.死者多矣.又半在表半在里之证.及无表里之证.不惟皆不可下.仍亦皆不可汗.但当随证而治之可也.
[b](九)伤寒饮水为欲愈.不可令病患恣饮过度.[/b]
病患大渴.当与之水以消热气.故仲景以饮水为欲愈.人见此说.遂令病患纵饮.由是为呕.为哕.为咳逆.为下利.为肿.为悸.为水结.为小便不利者多矣.且如病人欲饮一碗.只可半碗之水.少少与之为善也.
[b](十)伤寒初瘥.不可过饱及劳动、或食羊肉、及行房事与食诸骨汁、并饮酒.[/b]
病方愈.脾胃尚弱.食而过饱.不能消化.病即再来.谓之食复.病方愈.气血尚虚.劳动太早.病亦再来.谓之劳复.又伤寒食羊肉.行房事.立死.食诸汁饮酒者.再病之也.予每念父祖俱死于伤寒.乃取仲景所着.深绎熟玩.八年之后.始大通悟.阴阳经络.病证药性.俱了然于胸中.缘比年江淮之民.冒寒避寇.得此疾者颇众.兹根据仲景法随证而施之药.所活不啻数百人.仍知伤寒本无恶证.皆是妄投药剂所致.因追悼父祖之命.皆为庸医所杀.而又叹人无间于贫富贵贱.于此不能自晓.则轻付一命于庸工之手也.今辄摭其流弊多误有害于命者.略开其说.目曰伤寒十劝.其言不欲成文.冀人易晓而以为深戒云.

相关参考

《中医词典》k~l~m 《类证活人书》

伤寒著作。二十二卷(一作二十卷)。宋·朱肱撰于1108年。初名《无求子伤寒百问》,又名《南阳活人书》。全书分四部分,对伤寒各证和其他一些杂病予以详细的论述。卷一-十一,以问答体例剖析伤寒的各种相类证候

《类证活人书》 卷第二十一

此一卷论小儿疮疹.疮疹与伤寒相类.头疼身热.足冷脉数.疑似之间.只与升麻汤.缘升麻汤解肌.兼治疮子已发未发.皆可服.但不可疏转.此为大戒.伤寒身热.固不可下.疮疹发热在表.尤不可转.世人不学.乃云初觉

卷第六怎么用?《类证活人书》 卷第六

此一卷论伤寒、伤风、热病、中暑、温病、温疟、风温、温疫、中湿、湿温、病、温毒之名.天下之事.名定而实辨.言顺则事成.又况伤寒之名.种种不同.若识其名.纵有差失.功有浅深.效有迟速耳.不得其名.妄加治疗

卷第五怎么用?《类证活人书》 卷第五

此一卷论治法.古人治伤寒有法.非杂病之比.五种不同.六经各异.阴阳传受.日数浅深.药剂温凉.用有先后.差之毫厘.轻者危殆.况不识法者乎.伤寒唯两感不治.其余证候.虽感异气.能消息之.无不愈者.其有差失

卷第三怎么用?《类证活人书》 卷第三

此一卷论表里.治伤寒.须辨表里.表里不分.汗下差误.古人所以云桂枝下咽.阳盛即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伤寒有表证.有里证.有半在表半在里.有表里两证俱见.有无表里证.在表宜汗.在里宜下.半在里半在表宜

卷第一怎么用?《类证活人书》 卷第一

此一卷论经络.治伤寒先须识经络.不识经络.触途冥行.不知邪气之所在.往往病在太阳.反攻少阴.证是厥阴.乃和少阳.寒邪未除.真气受毙.又况伤寒看外证为多.未诊先问.最为有准.孙真人云.问而知之.别病浅深

卷第八怎么用?《类证活人书》 卷第八

此一卷论发热.大抵伤寒.寒多易治.热多难愈.伤寒发热者.以其寒极则生热.治法多用冷药.故令热不去.仲景热多寒少.用桂枝二越婢一汤.不渴外有微热者.用小柴胡加桂汤.皆温表之义也.近时多行小柴胡汤.不问阴

卷第四怎么用?《类证活人书》 卷第四

此一卷论阴阳.治伤寒须识阴阳二证.手足各有三阴三阳.合为十二经.在手背者为阳属表为腑.在手掌里者为阴属里为脏.足经仿此.伤寒只传足经不传手经.素问热论.亦只说足三阴三阳受病.巢氏言.一曰太阳属小肠误矣

卷第十七怎么用?《类证活人书》 卷第十七

[b]五味子汤(二十五)[b]治伤寒喘促,脉伏而厥.人参(一分)五味子(半两)麦门冬(去心一分)杏仁(去皮尖上锉如麻豆大.入生姜十片、枣子三枚,以水三大白[b]鼠粪汤(二十六)[b]疗伤寒病后,男子阴

序怎么用?《类证活人书》 序

余顷在三茅.见无求子伤寒百问.披而读之.不知无求子何人也.爱其书.想其人.非居幽而志广、形愁而思远者.不能作也.惠民忧国.不见施设.游戏艺文.以阅岁月者之所作乎.逃世匿.抗心绝虑.灌园荒丘.卖药都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