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溃疡主治类方

Posted 《医宗金鉴》

篇首语:闲散如酸醋,会软化精神的钙质;勤奋像火炬,能燃起智慧的火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宗金鉴》 溃疡主治类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宗金鉴》 溃疡主治类方

方剂: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土炒,各二钱)甘草(一钱)
上四味,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又方:四物汤
组成:川芎(一钱五分)当归(酒洗,三钱)
白芍(炒,二钱)地黄(三钱)
上四味,水煎服。
又方:八珍汤
组成:人参(一钱)茯苓(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甘草(炙,五分)
川芎(一钱)当归(一钱)
白芍(炒,一钱)地黄(一钱)
上八味,水煎服。
加减:十全大补汤
于八珍汤内,加黄耆、肉桂,水煎人参养荣汤
于十全大补汤内,去川芎,加陈皮、远志、五味子,水煎服。
内补黄耆汤
于十全大补汤内,去白术,加远志、麦门冬,水煎服。
按语:四君子汤,补气不足者也。四物汤,补血不足者也。八珍汤,双补血气不足者也。十全大补汤,大补血气诸不足者也。人参养荣汤,去川芎者,因面黄血少,加陈皮以行气之滞,五味子以收敛气血,远志以生心血也。内补黄耆汤,治溃疡口干。去白术者,避其燥能亡津也。
加远志麦冬者,以生血生津也。如痛者,加乳香、没药以定痛。硬者,加穿山甲、皂角刺以消硬也。以上诸方
,凡痈疽溃后诸虚者,悉准于此,当随证酌用之。
【方歌】四君参苓白术草,四物芎归芍地黄,二方双补八珍是,更加耆桂十补汤。荣去芎加陈远味,内去术加远冬良,痛甚乳没硬穿皂,溃后诸虚斟酌方。
又方:异功散
组成:人参(二钱)白术(土炒,二钱)
茯苓(一钱)甘草(炙,五分)
陈皮(五分)
上五味,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又方:理中汤
组成:人参(二钱)白术(土炒,二钱)
干姜(一钱)甘草(炙,五分)
上四味,水煎服。
又方: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二钱)白术(土炒,二钱)
茯苓(一钱)甘草(炙,一钱)
陈皮(一钱)半夏(制,一钱五分)
上六味,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又方:香砂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一钱)白术(土炒,二钱)
茯苓(一钱)甘草(炙,五分)
藿香(或木香,一钱)陈皮(一钱)
半夏(制,一钱五分)砂仁(五分)
上八味,姜三片,水煎服。
按语:四君子汤加陈皮,名异功散,溃后脾虚气滞者宜之。四君子汤减茯苓,加干姜,名理中汤,溃后脾虚寒滞者宜之。盖气虚则阳虚,阳虚生寒,故于补气药中,加温热之味也。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名六君子汤,溃后气虚有痰者宜之。六君子汤加藿香(或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溃后胃虚痰饮呕吐者宜之。无痰饮气虚,呕逆甚者,加丁香、沈香。溃后,气虚有寒,加肉桂、附子。溃后泻者,加诃子、肉豆蔻。肠滑不固,加罂粟壳。食少咳嗽者,加桔梗、麦冬、五味子。渴者加干葛。伤食脾胃虚弱,加山查、神曲、谷芽(或麦茅)。
此皆溃后气不足者,以四君子汤为主,随证加减也。
【方歌】四君加陈异功散,理中减苓加干姜,有痰陈半六君子,呕吐砂仁木藿香,逆加丁沈寒桂附,泻加诃蔻粟滑肠,咳枯冬味渴加葛,伤食查曲谷麦良。
加减:托里定痛汤
于四物汤内,加肉桂、乳香、没药、粟谷,水煎服。
圣愈汤
于四物汤内,加柴胡、人参、黄耆,水煎服。
柴胡四物汤
于四物汤内,加柴胡、人参、黄芩、半夏、甘草,水煎服。
地骨皮饮于四物汤内,加丹皮、地骨皮。
知柏四物汤
于四物汤内,加知母、黄柏。
三黄四物汤
于四物汤内,加黄连、黄芩、黄柏。
按语:托里定痛汤,溃后血虚疼痛者宜之。圣愈汤,溃后血虚内热,心烦气少者宜之。柴胡四物汤,溃后血虚有寒热者宜之。地骨皮饮,溃后不寒者宜之。知柏四物汤,溃后五脏阴火骨蒸者宜之。三黄四物汤,溃后六腑阳火烦热者宜之。盖血虚则阴虚,阴虚生热,故补血药中,多加寒凉之味也。此皆溃后血不足者,以四物汤为主,随证加减也。
【方歌】四物加桂乳没粟,托里定痛功效奇,圣愈四物参耆入,血虚血热最相宜。血虚寒热小柴合,惟热加丹地骨皮,阳火烦热三黄合,阴火骨蒸加柏知。
又方:补中益气汤
主治:补中益气汤,治疮疡元气不足,四肢倦怠,口干时热,饮食无味,脉洪大无力,心烦气怯者,俱宜服之。
组成:人参(一钱)当归(一钱)
生黄耆(二钱)白术(土炒,一钱)
升麻(三分)柴胡(三分)
甘草(炙,一钱)麦冬(去心,一钱)
五味子(研,五分)陈皮(五分)
上十味,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一钟,空心热服。
又方:人参黄耆汤
组成:治溃疡虚热,不睡少食,或寒湿相凝作痛者效。即前方
去柴胡,加神曲五分炒,苍术五分炒,黄柏五分炒。
【方歌】补中益气加麦味,溃后见证同内伤,参耆归术升柴草,麦味陈皮引枣姜,人参黄耆寒湿热,加曲苍柏减柴方。
又方:独参汤
主治:此汤治溃疡脓水出多,元气虚馁,外无邪气,自汗脉虚者宜服之。
组成:人参(二两)
上一味水二钟,枣十枚(或莲肉、元眼肉)煎好徐徐服之。若煎至稠厚,即成膏矣。作三次,用醇酒热化服之亦可。
【方歌】脓水过多元气馁,不生他恙独参宜,徐徐代饮无穷妙,枣莲元肉共煎之。
又方:温胃饮主治:此汤治痈疽脾胃虚弱,或内伤生冷,外感寒邪,致生呃逆,中脘疼痛,呕吐清水等证,宜急服之。
组成:人参(一钱)白术(土炒,二钱)
干姜(炮,一钱)甘草(一钱)
丁香(五分)沈香(一钱)
柿蒂(十四个)吴萸(酒洗,七分)
附子(制,一钱)
上九味,水三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方歌】温胃饮治寒呃逆,内伤外感胃寒生,理中加丁沈柿蒂,寒盛吴萸附子宁。
又方:橘皮竹茹汤
主治:此汤治溃疡,胃火上逆气冲,以致时时呃逆,身热烦渴,口干唇焦,此热呃也,服之有效。
组成:橘红(二钱)竹茹(三钱)
生姜(一钱)柿蒂(七个)
人参(一钱)黄连(一钱)
上六味,水二钟,煎八分,空心温服。
【方歌】橘皮竹茹热呃逆,胃火气逆上冲行,橘红竹茹姜柿蒂,虚加参补热连清。
又方:胃爱丸
主治:此丸治溃疡脾胃虚弱,诸味不喜者,宜服此丸,助脾气开胃口,而饮食自进矣。
组成:人参(一两)
山药(肥大上白者,切片,男乳令拌透,晒干微焙,一两)
建莲肉(去皮、心,五钱)
白豆蔻(三钱)
小紫苏(蜜拌晒干,微蒸片时,连梗叶切片,五钱)
陈皮(用陈老米先洗黄色,方入同炒,微燥,勿焦,六钱)
云片白术(鲜白者,米泔浸去涩水,切片晒干,同麦芽拌炒,一两)
甘草(炙,三钱)
上白茯苓(切一片厚咀片,用砂仁二钱同茯苓同碗内,饭上蒸熟,一两)
上九味,共为细末,用老米二合,微焙碾粉,泡荷叶熬汤打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清米汤送下,不拘时服。
【方歌】不思饮食宜胃爱,开胃扶脾效若仙,异功山药苏梗叶,建莲白蔻米糊丸。
又方:清震汤
主治:治溃疡脾肾虚弱,或误伤生冷,或气恼劳役,或病后入房太早,以致寒邪乘入中脘,乃生呃逆,急服之。
组成:人参益智仁半夏(制,各一钱)泽泻(三分)
香附陈皮白茯苓(各一钱)附子(制,一钱)
炙甘草(一钱)柿蒂(二十四个)
水煎服。
【方歌】清震汤治肾家寒,人参益智半夏攒,泽泻香附陈茯苓,附子甘草柿蒂煎。
又方:二神丸
主治:此丸治痈疽,脾肾虚弱,饮食不消,黎明溏泻者,服之有效。
组成:肉果(面裹煨,肥大者,捣去油,二两)
补骨脂(微炒香,四两)
上二味,共为细末,用大枣四十九枚,老生姜四两切片,水浸姜、枣,煮至水干为度,取枣肉为丸,桐子大。每夜半,用清米汤送下七十丸,治肾泻脾泻甚效。
【方歌】二神丸治脾肾弱,饮食不化泻黎明,肉果补脾骨脂肾,生姜煮枣肉丸成。
又方:加味地黄丸
主治:此丸治痈疽已溃,虚火上炎,口干作渴者,宜服之。
组成:熟地(酒蒸,捣膏,八两)山药(炒,四两)
山萸肉(去核,五两)白茯苓(四两)
牡丹皮(酒洗,四两)泽泻(蒸,三两)
肉桂(六钱)五味子(炒,三两)
上八味共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钱,空心盐汤送下。
【方歌】加味地黄劳伤肾,水衰津少渴良方,山萸山药丹苓泽,肉桂五味熟地黄。
又方:参术膏
主治:此膏治痈疽发背等证,大溃脓血之后,血气大虚,急宜用此补之。
组成:人参(切片,用水五大碗,沙锅慢火熬至三碗,将渣再煎汁一碗,共享密绢滤净,复熬稠厚,磁碗内收贮,听用,半斤)
云片白术(六两)
怀庆熟地(俱熬,同上法,六两)
以上三膏,各熬完毕,各用磁罐盛之,入水中待冷取起,密盖勿令泄气。如患者精神短少,懒于言动,短气自汗者,以人参膏三匙,白术膏二匙,地黄膏一匙,俱用无灰好酒一杯,炖热化服。如脾虚弱,饮食减少,或食不知味,或已食不化者,用白术膏三匙,人参膏二匙,地黄膏一匙,热酒化服。如腰膝酸软,腿脚无力,皮肤枯槁者,用地黄膏三匙,参术膏各二匙化服。如气血脾胃相等,无偏胜者,三膏每各二匙,热酒化服。此膏用于清晨及临睡时,各进一次,自然强健精神,顿生气血,新肉易长,疮口易合,一切疮形危险,势大脓多者,服之自无变证也。夏天炎热,恐膏易变,令作二次熬用亦好。愈后常服,能须发变黑,返老还童。以上诸方,功难及此。
【方歌】参术膏治大脓后,血气双补此方宗,人参白术同熟地,熬成膏服有奇功。
又方:八仙糕主治:此糕治痈疽脾胃虚弱,食少呕泄,精神短少,饮食无味,食不作饥,及平常无病久病者服之,能健脾胃。
组成:山药(六两)人参(六两)
粳米(七升)糯米(七升)
白蜜(一斤)白糖霜(二两半)
莲肉(六两)芡实(六两)
白茯苓(六两)
上将山药、人参、莲肉、芡实、茯苓五味,各为细末,再将粳、糯米为粉,与上药末和匀;将白糖入蜜汤
中炖化,随将粉药乘热和匀,摊铺笼内,切成条蒸熟,火上烘干,磁器收贮。每日清早白汤泡数条,或干用亦可,饥时随用,服至百日,启脾壮胃,功难笔述。
【方歌】八仙糕用健脾胃,食少呕泄服之灵,山药人参粳糯米,蜜糖莲芡白雪苓。

相关参考

《医宗金鉴》 肿疡敷贴类方

凡肿疡初起时,肿高赤痛者,宜敷凉药,以寒胜热也。然亦不可太过,过则毒为寒凝,变为阴证。如漫肿不红,似有头而不痛者,宜敷温药,乃引毒外发也。经云:发表不远热,敷热药亦发表之意。凡调敷药,须多搅,则药稠粘

《医宗金鉴》 肿疡溃疡促脉歌

【方歌】促脉无分肿溃疡,总为阳结不宜常,渐退毒散犹可愈,常进不退必然亡。【注】肿疡、溃疡脉见促者,皆为阳结,但宜暂而不宜常也。如促脉渐渐而退,则毒亦渐渐而散,犹或可愈。若常进不退,其亡必矣。

《医宗金鉴》 肿疡溃疡大细脉歌

【方歌】肿疡脉大为顺候,溃后脉大不相宜,肿疡溃后脉细小,总主痈疽气血虚。【注】肿疡脉大为正实,毒必易出,为顺候也。溃后脉大为病进,其毒虽化,为不宜也。肿疡、溃疡,脉见细小者,总属气血两虚,惟宜大补为主

《医宗金鉴》 肿疡溃疡缓脉歌

【方歌】肿疡脉缓何须药,和缓从容最吉祥,溃后见之为胃好,便和饮食自然康。【注】肿疡脉缓,乃气血和平,不待服药,自然安愈之吉兆也。溃后见之,则为胃和,饮食自甘,二便自调,其证自然康宁也。

《医宗金鉴》 肿疡溃疡长脉歌

【方歌】肿疡长脉为有余,消散之方任所施,溃后得之为气治,条然和畅不须医。【注】肿疡见脉长者,乃气血有余,消散之方,任意施治。溃后脉长者,乃气之畅也,故曰气治,不待医药自能愈也。

《医宗金鉴》 肿疡溃疡牢脉歌

【方歌】肿疡牢脉为邪固,未作脓时脉见牢,已溃见牢邪难已,结核瘰历不能消。【注】肿疡脉牢,未作脓时见之,主毒邪牢固难消;溃后见之,邪亦难已。若一切结核瘰历,见此牢脉,皆主牢固不能消之候也。

《医宗金鉴》 肿疡溃疡洪脉歌

【方歌】肿疡洪脉阳热盛,宣热攻毒必有功,溃后洪脉毒留内,治之不退自然凶。【注】肿疡未溃,脉洪者热盛也,宣热攻毒之法可施;若溃后脉洪者,邪盛也服药而脉洪不退者,为正虚邪盛,其凶不免。

《医宗金鉴》 肿疡溃疡微脉歌

【方歌】肿疡微脉为虚候,内托受补始能痊,溃后见此虽为顺,微细无神作逆观。【注】肿疡脉微者,乃虚候也,当以内托补剂为主,受补者方能痊可。若溃后脉微,虽为顺候,设按之微细无神,则根本已亏,亦当作逆证观也。

《医宗金鉴》 肿疡溃疡虚实脉歌

【方歌】肿疡脉虚宜内托,溃后内虚大补宁,肿疡脉实宜消散,溃后如实毒未清。【注】肿疡未溃脉虚者,不须攻毒,惟宜内托;已溃脉应虚者,急当以大补收功。如肿疡未溃,脉实者,当消毒散毒;已溃脉实者,乃毒气犹未清

《医宗金鉴》 肿疡溃疡结代脉歌

【方歌】肿疡结脉为阴结,急宜温解始能康,溃后见结阴虚歇,如代之歇定然亡。【注】肿疡脉结者,乃阴结也。急用温散解毒之剂,始可获效。若溃后见结脉,则为阴虚之歇止,尚不主死。若如代脉之歇,动而中止,不能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