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研究澄清对大便的5个误解

Posted 大便

篇首语: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多项研究澄清对大便的5个误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多项研究澄清对大便的5个误解

2、对 “主位研究”的误解——与陈晓同志商榷

多项研究澄清对大便的5个误解

正常的人每天都会排便,这样能够让体内的污物和毒素排出体外,长时间不排便的话,会给身体增加很大的负担的,还会并发很多疾病的。但是,对大便的认识大家有哪些了解呢?对它有哪些误解呢?如何判断便秘以及如何预防便秘呢?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解答下吧。

对大便的5个误解

排便是身体正常的行为,基本上每天都需要排便的,但是我们对这些排出来的废物有怎样的了解呢?我们的认识是不是就是正确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对大便常见的误区吧。

误解一:每日排便是正常的、也是最好的

如果粪便不是太松软或是太坚硬,人们从每天排便3次到每周3次都属于正常范围。也就是说,排便有规律并不意味着每天都应该排便,而是自始至终保持稳定一致的习惯。只有在排便频率发生突然变化时,才应引起注意。

误解二:大便应该很臭

大便的气味不好闻,但也不应当有腐臭味。如果大便的气味极度难闻,那么可能是感染的迹象,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发展为节段性肠炎、乳糜泻或溃疡性结肠炎。

使得大便变得非常臭的一个原因就是一种贾第鞭毛虫病,它是寄生虫感染,如果我们排出的大便总是有这种情况的话,这时候就需要去看医生了哦。

此外,人们一整天都在放屁是正常和健康的现象,因为它是肠道细菌在对食物进行消化时所生成的天然副产品。但是,与大便一样,放屁的气味持续恶臭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迹象。

误解三:结肠需要很好地冲洗

从长期来看,清洗结肠对健康很有害,它在冲刷掉坏细菌的同时也把好细菌冲刷掉了,更糟的是,结肠中并没有太多坏细菌。

有近1000种细菌生活在结肠内,对最后阶段的消化起到帮助作用,其中包括吸收水分、让膳食纤维得到发酵和吸收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K、维生素B1、B2等。清洗结肠的过程中,这些有益细菌和电解质会同时被冲刷掉。而且,清洗结肠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脱水、直肠穿孔、空气栓塞、血液感染和失去控制肠部肌肉的能力。

误解四:多花些时间排便有益健康

如果我们总是长时间的总在马桶上排便的话,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第一,在马桶上坐得时间太长的话会长痔疮的,肛门也会得到放松,有助于控制排便的组织进行刺激,这样会“肛垫”。

多项研究也发现,痔疮患者更有可能在马桶上长时间停留。其次是脏。大量研究表明,如厕时阅读材料或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人们受到粪便细菌的污染。

误解五:排便更多,体重减轻更多

这种看法似乎与物理学定律相吻合:有更多的物质从体内排出,体重自然就减轻了。实际上并非如此, 很多人喝泻药或饮用“减肥茶”,希望通过排便减掉热量。但热量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内,而泻药针对的部位是大肠或结肠。

如何观察粪便

大便很臭,提示消化功能不好

粪便是身体健康的信号。每次排完便,都要回头看,了解大便情况。身体出现问题时,大便的表现很直观:太臭、太干、太硬、太少,出血、腹泻以及发生便秘。

粪便的性状与肠道功能息息相关。肠道会对粪便水分进行重新吸收,正常运转状态下会吸收1350毫升水分,当肠道运转加速时,则水分吸收量减少到500毫升,而当肠道蠕动减慢时,水分吸收量增加到1450毫升。

正常的大便为碱性,且在结肠存留时间越长,碱性越低,酸性则升高。稀便是酸性的,可刺激肛门周围皮肤而疼痛。食用辣椒或饮酒可引起肛门直肠反应性充血,使痔疮急性发作,造成排便困难,增加大便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

在排便的过程,屁是一大“助力”。结肠内气体约100毫升,60%氮、10%二氧化碳、25%甲烷、5%硫化氢和少量氧气,其臭味主要来自甲烷和硫化氢。一个人消化功能不好时,大便往往很臭。如果处于太空船等密闭空间内,持续多日不停放屁而不对空气加以妥善处理的话,屁中含有的可燃性气体不仅会令身处其中的人们中毒,还会引发爆炸或火灾。

有几个因素关系到排便是否顺畅:肠内气体可使结肠轻度膨胀,帮助蠕动,气体越多肠的活动度越高,腹内还可察觉微细的噼啪肠鸣,气体过多时使肠壁扩张,牵拉神经从而导致疼痛;将粪便推向远段结肠的蠕动,每日持续2~3次,以每分钟1~2厘米的速度向前推进到左半结肠,到乙状结肠贮留;由胃结肠反射或体位反射而引起结肠总蠕动,以每小时10厘米的速度推进,粪便进入直肠内,蓄积足够数量时(约300克左右)对肠壁产生一定压力时则引起排便反射。

如何判断便秘

大便减少、太硬、太难排

便秘的准确定义很难下。临床上前来就诊的患者主诉有很多:而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大便干硬、有排便不尽感、梗阻感等,而医生经常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腹胀/排气、每周大便是否少于3次以及是否需手法辅助排便,来诊断患者是否存在便秘。

简单概括起来就是3点:大便减少、太硬、太难排。如果这种情形持续6个月以上,就属于慢性便秘。有些严重便秘的患者, 一个月排便次数还不到4次。

30~39岁便秘最高发

导致便秘的原因很复杂,比如年龄和与性别相关的生理结构因素。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便秘发病率最高的是30~39岁人群,其次是60~70岁和40~49岁。总的来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便秘的困扰,不仅发病率更高,而且严重便秘者更常见。

多种药物也可导致便秘。特别是一些有基础病又患有慢性便秘的老年人,应用多种药物时一定要特别关注药物的副作用。体液补充和纤维素摄入不足、体力活动不够、生活地点改变或滥用轻泻剂等,也可导致便秘。

有些病变也会导致便秘,例如痔疮、复杂性肛瘘、肛门狭窄、结肠狭窄、粪性溃疡、完全的结肠无动力、直肠膨出、全盆底下垂、直肠前凸、小肠疝、子宫脱垂等,都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排便,出现便秘。

不愿在学校排便易致便秘

在导致便秘的诸多因素中,长期抑制便意最容易被人们忽视。排便反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动作,它包括不随意的低级反射和随意的高级反射活动。人应该尊重自己的自然属性,不要刻意压抑。如果一个人经常在有便意的时候强忍不拉,慢慢地,忍便的时间会越来越长,到最后就会演变成“有便也难拉”。

经常有家长反映,小孩尤其是小女孩由于上厕所动作不利落,无法在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内排完便。于是,为了避免尴尬,孩子宁可在校期间不上厕所,挨到回家才排便。任东林指出,有名在校住宿的中学生甚至形成了“每周末回家排大便”的规律,一次拉完一周的便量,岂有不便秘之理?

对于不愿在校排便的孩子,家长应予以积极地心理疏导,帮助孩子克服“畏惧如厕”的心理障碍,平时要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同时,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也应针对小孩子的身心特点,延长如厕时间或增加如厕场所。

家长要正确地认识小儿便秘问题。如果宝宝尤其是吃奶粉的孩子,出现持续两周的球状、硬结大便,且一周排便少于两次、持续两周,家长应该考虑更换为容易消化的奶粉,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则应考虑增加米粉的摄入量。如果情况仍不好转,应尽快到医院专科进行检查,排除先天性巨结肠、肠狭窄、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可能。

如厕时应“一门心思想排便”

在成年人中,不正确的如厕习惯也会诱发便秘。有些人上厕所时爱看报纸、刷手机,分散了注意力,造成“久蹲便难出”,有些人上厕所半个多钟头都无法解出大便。任东林主张,上厕所时要“全心全意想着排便”。郅敏建议,一般早晨起床和餐后两个小时内,结肠处于较活跃的状态,每天可尽量在晨起和餐后两小时内培养规律的排便习惯。

预防便秘,每天摄入25~35克纤维素

多数便秘患者存在膳食纤维素摄入不足的问题。据世卫组织的建议,人均摄入膳食纤维量不低于27克。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颁布的膳食纤维每日适宜摄入量为30.2克。而实际上,我国城市人口人均摄入纤维量为11.6克,农村人口人均摄入量为14.1克,还不到推荐摄入量的一半。

对于因膳食纤维素摄入不足造成的便秘,通过调整生活习惯,一般都能得到改善。街坊要注意饮食多样化、不偏食,多吃新鲜蔬果,每天纤维素的摄入量最好保持在 25~35克,相当于一斤菜心、一碗燕麦加上一个苹果的量。

时下许多人喜欢吃“麦片”作为健康食物,这里混淆了一个概念,燕麦跟普通的麦片不一样。一碗燕麦粥所含的纤维素大概是5克,而普通即食麦片已经去掉了很多纤维素,一般3斤所含的纤维素才能达到这个量。近期的研究认为补水也是缓解便秘的一个关键因素,眼下天热人们失水较多,她建议每天每个成年人水摄入量在1.5~2.0升左右。

除了饮食,预防便秘还需要适当运动,特别是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减退,胃肠蠕动放缓,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

便后最好用温水清洗肛门

超过10年的慢性结肠炎患者,临床上较易演变成肿瘤,肠癌相对高发。患者做过肠镜筛查,这点很棒,值得表扬。至于排便方面,只要是顺畅,没有出现肛门疼痛等不适,一天三四次都不是问题。值得提醒的是,一天多次排便,一定要注意肛门的清洁和卫生,最好的方式是在便后用温水洗一洗。如果没条件,可用湿纸巾或柔软一点的纸擦干净。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有关我们日常对大便的5个误解,相信我们都犯过一两个吧。同时,现在便秘的人是越来越多,这和我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有莫大的关联,我们想要预防便秘的话,平时不妨多吃一些膳食纤维类的食物。

对 “主位研究”的误解——与陈晓同志商榷

□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
陈晓同志提出了“中医发展需要‘中医主位’研究”(见《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7月12日第3版)的主张。笔者认为其文中所提倡的用中医思维和方法研究中医事物或可称为“自主研究”或“自位研究”,是“自己研究自己”,而不是西方人类学的“主位研究”方法;其文一方面主张“中医按照自身规律发展”,一方面又照搬西方人类学有特定应用范围的研究方法,是否合适有待商榷。
人类学家把“主位”和“客位”引入人类学田野调查中,并形成主位研究和客位研究两种方法。客位研究是从研究者、文化外部的角度去研究一种文化。也就是研究者使用像国际音标那样的、适用于任何文化的理论、概念、术语和分析框架,去分析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释,并通过这种比较、分析来检验自己所掌握的理论正确与否,进而产生新的理论和方法。人类学传统的研究方法大多是客位研究。
主位研究则是从被研究者的、文化内部的角度去分析异文化,研究这一文化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虽然主位研究要求研究者长期生活在被调查者地区,由局外人变为局内人,但毕竟还是“客人”的研究。重要的是,主位研究法提出的目的,是在全世界文化中,在个别文化“主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所有文化的比较研究,探讨人类文化的普遍性和个别文化的特殊性。因此,“主位”与“客位”研究是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的方法。
主位研究的主要目的除了客观地研究个别文化外,同时也为客位研究提供更科学、更丰富的个别文化资料。人类学家认为,对于完全陌生的地区文化,进行主位调查和研究是有必要的。而对于研究本民族的文化,或研究自己十分熟悉的文化及与自己的文化相似的文化,则没有必要采用这种方法。在信息化时代,鲜为人知的文化已不多见。我国的中医研究者对于中医文化,并非是局外人,而是在中医自己的“主位”上已经有了千百年的历史,但这不算“主位研究”,而是“自位研究”。大概只有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才是做着类似“从局外人变为局内人”的“主位研究”。
现代人类学的另一个重要方法论是整体论。整体论者认为,整体决不是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单总和,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理解各组成部分的性质。各种文化元素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彼此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在研究某一文化元素或文化现象时,必须把它放在文化整体中进行分析,否则就不可能理解其真实的意义。恩格斯对于语言学曾有这样的论述“你只有将本族语同其他的语言进行比较,你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语言”。因此当前和今后的中医文化研究,要强调中西医学的比较,要强调不同的文化符号的互动,而不是自己研究自己。
自己研究自己不是“主位研究”,与得道高僧也不一定是宗教研究者一样,名医也不一定是著名医学文化学研究者。当医学文化学研究者又成为名医时也许才能够“主位研究”。
人类学与医学属于不同层次学科。人类学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群体的结构和功能关系,大到全球,小到族群、部落、社区;而医学虽有人文社会科学性,但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如五脏六腑、气血经络、器官、细胞。人类学者与其研究对象都是属于同一层次的人类,所以人类学家能走进其研究对象,从而开展“主位研究”,并从研究对象立场看问题。而陈晓同志也说,“几千年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医发展和创新的基本规律是以天人相应为前提,以人为研究对象(而非实验动物),进行活体的、动态的、时空的、个性化的、与治疗相互参照的观察和总结”。那末,中医研究者如何才能象陈晓同志说的那样“站在研究对象(‘活体的’五脏六腑等)一边去设身处地地理解研究对象面临的问题”呢?当你与研究对象属于不同层次的事物时,就不可能应用“主位研究”方法。因此,区别“主位”、“客位”的关键,是研究者能否站在研究对象的立场,而用不用现代科学方法则不是其根本的区别。

相关参考

对大便5个常见症状的误解

由于我们现在的工作压力经常会让我们患有一些身体上面的疾病,有一些从身体的表象上面是看不出来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地方了解,有些人身体不适我们可以通过大便的异常以及身体的排便的情况去了解,但是在

揭密接吻的5个秘密好处 减压增强抵抗力

...实上,有一个科学的完整分支(叫做philematology)是专门研究亲吻的。它简直太迷人了。根据实验室那些对亲吻了如指掌的人来说,与你爱的人亲吻会有以下五个主要的健康益处:1、它削减压力它削减压力最近拉斐特学院的研究

揭密接吻的5个秘密好处 减压增强抵抗力

...实上,有一个科学的完整分支(叫做philematology)是专门研究亲吻的。它简直太迷人了。根据实验室那些对亲吻了如指掌的人来说,与你爱的人亲吻会有以下五个主要的健康益处:1、它削减压力它削减压力最近拉斐特学院的研究

谨记7个数字 老人想要健康

...数字:老人想要健康谨记7个数字每天睡眠不少于6小时。多项研究表明,7小时是睡眠的最佳时间,每晚睡眠少于6.5小时的人很可能会减寿。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者,大脑老化会提前4~7年。高芳堃提醒,不同年龄的人所需睡眠时间...

谨记7个数字 老人想要健康

...数字:老人想要健康谨记7个数字每天睡眠不少于6小时。多项研究表明,7小时是睡眠的最佳时间,每晚睡眠少于6.5小时的人很可能会减寿。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者,大脑老化会提前4~7年。高芳堃提醒,不同年龄的人所需睡眠时间...

谨记7个数字 老人想要健康

...数字:老人想要健康谨记7个数字每天睡眠不少于6小时。多项研究表明,7小时是睡眠的最佳时间,每晚睡眠少于6.5小时的人很可能会减寿。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者,大脑老化会提前4~7年。高芳堃提醒,不同年龄的人所需睡眠时间...

青春痘治疗有几个误区

青春痘治疗有几个误区 痤疮治疗有几个误解美容,皮肤痤疮实际上是一件非常不舒服的事情,如果脸开始长痤疮,那么皮肤护理不能错,有些人在治疗痤疮时经常陷入一些误解,让我们看看痤疮治疗有几个主要的误解。 &

裘沛然 (一)对“医者意也”含义的误解

据老“医者意也”一语,最早似出于《后汉书·郭玉传》“医之为言意也。”《旧唐书·许胤宗传》也载:“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强调行医治,贵在思考。此语原无可异议,但由于后世某些江湖术士的行为,使人产生了误解

裘沛然 (一)对“医者意也”含义的误解

据老“医者意也”一语,最早似出于《后汉书·郭玉传》“医之为言意也。”《旧唐书·许胤宗传》也载:“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强调行医治,贵在思考。此语原无可异议,但由于后世某些江湖术士的行为,使人产生了误解

裘沛然 (一)对“医者意也”含义的误解

据老“医者意也”一语,最早似出于《后汉书·郭玉传》“医之为言意也。”《旧唐书·许胤宗传》也载:“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强调行医治,贵在思考。此语原无可异议,但由于后世某些江湖术士的行为,使人产生了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