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二十·微黄舌

Posted 《敖氏伤寒金镜录》

篇首语: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二十·微黄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二十·微黄舌

2、《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二十一·黄心舌

《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二十·微黄舌


舌见微黄色者.表证未罢.宜用小柴胡汤.合天水散主之.可下者.大柴胡汤下之.表里双除.临证审用之.
[i](图缺)[/i]
【介按】黄苔薄滑者.是邪初入里.表症未罢.热未伤津.犹可用柴葛芩翘.或栀豉翘薄之类.轻清泄热.以透表邪而达肌表.若黄薄而腻者.则为湿热腻滞之候.治宜于清热之中兼用渗湿之品.故用小柴胡汤合天水散以治之.但邪尚在半表半里之间.小柴胡内之人参,用时尚须斟酌.故曰临证者审用之也.若舌苔黄腻而垢.或干涩深黄浓腻者.此是表邪入里之候.故宜大柴胡汤以下之.
[b]天水散[/b]
太原甘草(炙一两) 桂府滑石(六两)
上各另为末.每服五钱.入生姜汁并蜜各少许.用葱白汤任意调服.如发表用豆豉、葱头煎汤调服.
【介按】柯韵伯曰.“滑石能上清水源.下通水道.从小便而泄.炙甘草禀草中冲和之性.调和内外.止渴生津.用以为佐.保元气而泻虚火.则五脏自和矣.”又据原文谓“如发表,用豆豉、葱头煎汤调服”者.因葱白、豆豉即古方之葱豉汤.为治新邪初感引动伏热之要剂.是以张路玉谓“本方药味虽轻.功效最着.凡虚人风热伏气发温.及产后感冒.
靡不随手获效”也.
[b]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b](二方见前)

《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二十一·黄心舌


舌有黄心色者.必初白苔而变黄色也.皆表而传里.热已入胃.宜急下之.若下迟必变黑色为恶症.为恶亢害鬼贼.
邪气深也.不治.宜用调胃承气汤下之.
[i](图缺)[/i]
【介按】伤寒由表入里.舌苔必然先白后黄.及至纯黄无白.邪已离表入里.即仲景所云“胃家实”也.因舌中属胃.凡肠中有燥矢.舌心必然黄燥、或黄浓焦老.中心裂纹起刺.腹中硬满胀痛.急用调胃承气汤下之.否则由黄转黑而燥.大便秘结.犹可以承气下之.如若失治.舌变枯黑燥裂.坚敛焦刺.乃是肾津胃液俱竭.情势危险.是属不治之症矣.倘如不忍坐视.惟以大剂滋液清热之品.希冀万一而已.原文所谓“宜用调胃承气汤”之句.应在“宜急下之”之下.非在“不治”之下.古书文法.类多如是.不独此条为然也.
[b]调胃承气汤[/b](见前方)

相关参考

《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十八·微黄舌

舌见微黄色者.初病即得之.发谵语.此由失汗,表邪入里也.必用汗下兼行.以双解散加解毒汤两停主之.[i](图缺)[/i]【介按】舌苔微黄而薄.是外邪初入阳明.犹带表证.微兼恶寒.治宜辛凉解散.如黄而兼燥

《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二十九·微红黑灰舌

舌见四边微红.中央灰黑色者.此由失下而致.用大承气汤下之.热退可愈.必三四下方退.五次下之而不退者.不治.[i](图缺)[/i]【介按】舌见灰色.病概不轻.均是里症.无表症.有实热症、无虚寒症.又有邪

《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二十三·右边白滑舌

舌右有白苔滑.病在肌肉.为邪在半里半表.必往来寒热.宜小柴胡汤和解之.[i](图缺)[/i]【介按】凡风寒之入.由皮毛而腠理.为阳明少阳之界.作表症看.非邪已入阳明之里.而复传于少阳也.如外证身热微寒

《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二十五·中黄边白舌

舌见四围白而中黄者.必作烦渴呕吐之症.兼有表者.五苓散、益元散兼服.须待黄尽.方可下也.[i](图缺)[/i]【介按】表邪未罢.将欲化热.则舌见边白中黄.其苔必然粘腻.因为水停胸中而津不升.则作烦渴,

《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二十七·根黄尖白舌

舌见根黄尖白者.表少里多.宜天水散一服.凉膈散二服.合而服之.脉弦者.防风通圣散主之.[i](图缺)[/i]【介按】舌根属下脘.舌尖属上脘.此舌根黄尖白.病系外寒里热.即世俗所谓寒邪包火之症.或表邪入

《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二十八·纯黄隔瓣舌

舌见黄而涩.有隔瓣者.热已入胃.邪毒深矣.心火烦渴.急宜大承气汤下.若身发黄者.用茵陈蒿汤.下血.用抵当汤.水在胁内.十枣汤.结胸甚者.大陷胸汤.痞用大黄泻心汤.[i](图缺)[/i]【介按】黄苔起瓣

《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五·红星舌

[i](图缺)[/i]舌见淡红中有大红星者.乃少阴君火.热之盛也.所不盛者.假火势以侮脾土.将欲发黄之后也.宜茵陈五苓散治之.【介按】发黄有如橘黄而明者.阳明热胜也.有如熏黄而晦者.太阴湿胜也.且以小

《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三十·黄色黑点舌

舌见黄而黑点乱生者.其症必渴谵语.脉滑者生.脉涩者死.循衣摸床者不治.若下之,见黑粪亦不治.下宜大承气汤.[i](图缺)[/i]【介按】舌苔焦黄而起黑刺.症至大渴谵语.此是邪热入里.灼耗津液.病势最险

《敖氏伤寒金镜录》 第二·将瘟舌

舌见红色.热蓄于内也.不问何经.宜用透顶清神散治之.[i](图缺)[/i]【介按】舌色如淡红、嫩红、或白中带红.外证初起微寒.继即发热不已.口渴甚者.温邪初起也.治宜辛凉清解.如纯红或鲜红起刺者.胆经

原序怎么用?《敖氏伤寒金镜录》 原序

凡伤寒热病传经之邪.比杂病不同.必辨其脉、症、舌、表里汗下之.庶不有误.况脉者,血之腑.属阴.当其得病之初,正气相抟.若真气未衰.脉必滑数而有力.病久热甚气衰.脉必微细而无力.方数而甚也.但可养阴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