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魄门先兆的理论基础

Posted 《中医疾病预测》

篇首语: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魄门先兆的理论基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魄门先兆的理论基础

2、《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胸部先兆的理论基础

《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魄门先兆的理论基础

魄门,即肛门。语出《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难经·十四难》:“下极为魄门”。命名魄门的缘由有二:一者因于肺藏魄,肛门系于大肠之故,大肠又与肺相表里,“内通于肺,故曰魄门”(王冰注文),二者,古魄粕通,故魄门即传送糟粕之门,即曰魄门。
从生理意义分析,命名曰魄门,是因为肛门的启闭与神的作用密切相关,魄属神的范畴,故谓之魄门。故张景岳曰:“大肠与肺为表里,肺藏魄而主也,肛门失守则气陷神去,故曰魄门”。
魄门亦为五脏使的意义
不言而喻,魄门与肺的关系最大,然魄门不独主宰于肺,魄门与五脏皆密切相关,正如《内经》所曰:“魄门亦为五脏使。”使,《正韻》:“役也,令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是指魄门的启闭功能受五脏所统摄,脏腑功能正常,升降有序则随着魄门的启闭的清升浊降。正如张景岳所说:“而藏气升降,亦类以调,故为五脏使。”其中,脾主升清,肺司肃降,肾为胃之关,司开阖之职,肝主疏泄,心藏神守都影响着魄门的启闭。同样,大便的正常与否亦反映着五脏六腑的“藏”、“泻”功能,如肺主治节,主肃降,异常则导致大肠腑传化失常而致魄门启闭不合;心藏神,心神不藏也可引起魄门失控;肝主疏泄,疏泄太过或不及必然累及魄门;肾主闭藏,脾升胃降,如有失职者可导致魄门的启闭失常。如:中虚脾阳清气下陷则魄门失守而泄泻,故《灵枢·口问》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此外,肺肾升降失司,肾气失于固摄等,也可导致魄门不藏,足见肛门不独为魄肺之所使,而是与五脏六腑皆有关联。五脏六腑的升降及“藏”、“泻”功能皆可影响魄门,说明魂门的开合得当与否对内藏精气盛衰、升降的正常和神魂的内闭等皆有很大影响。故《素问·脉要精微论》曰:“仓禀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又曰:“得守者生,失守者死”。足见魄门与五脏的关系。故张琦曰:“为五脏使者,魄门失守,则气陷也而神去,故五藏皆赖之以启闭,不独糟粕由之以出也”。

《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胸部先兆的理论基础

胸膺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内纳心肺、膻中等重要器官,为宗气之所藏,如《灵枢·邪客》曰:“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灵枢·五味》曰:“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故又有气海之称,为候内脏精气的重要部位。因此,《灵枢·胀论》曰:“夫胸腹,藏府之郭也。”即言胸廓是藏纳脏腑的重要处所,内脏有疾患,胸部可及早反应出来,因此胸部是人体疾病的重要预报部位之一。
胸部内含膻中,膻中又为气之海,乃心主之宫城,如《灵枢·胀论》曰:“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膻中者,为气之海。”(《灵枢·海论》),故胸部又可候膻中的状况。
胸膺部经脉密行,俞穴满布。循行于胸膺部的经络有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任脉,冲脉。此外,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以及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阴维脉、阴蹻脉等皆循于胸部。即十二经脉除足太阳膀胱经之外,其余十一经皆循及于胸,奇经八脉除带脉、督脉、阳蹻脉之外,全都走于胸膺,可见胸部是经络循行最丰富的部位。胸膺部穴位极多,并有膻中,乳中等重要穴位,左乳下还有虚里穴,为脉宗气之所在,是预报心气盛衰的重要部位。以上说明人体胸膺部是极为重要和对疾病很有预报价值的部位。

相关参考

《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大便信号的理论基础

大便出于谷道,传于大肠,源于脾胃。大肠司传导,掌化糟粕,魄门(肛门)为之候,故大便与魄门,大肠及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主气化,开窍于前后二阴,主司二便,故魄门的启闭亦与肾相关。肝主疏泄

《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经络先兆的理论基础

经络系统是中医独特的基础理论,经络和脏腑共同成为中医脏象理论的两大支柱,经络是人体气血的主要通道。经络体系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以及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其中,十二经络主要行于人体内

《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经络先兆的理论基础

经络系统是中医独特的基础理论,经络和脏腑共同成为中医脏象理论的两大支柱,经络是人体气血的主要通道。经络体系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以及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其中,十二经络主要行于人体内

《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脉先兆的理论基础

中医脉诊起源甚早,远在二千多年前先秦时期,脉学就已开始发展,《黄帝内经》中对脉学已有了丰富的记载,包括切脉部位,脉法、脉理、脉象主病等,奠定了脉学的基础。此外,历代名著亦都列有专项论述,如《难经》、《

《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气象先兆的理论基础

中医有丰富的气象预报疾病内容蕴藏于《黄帝内经》,尤其是运气七篇内。气象就是气候,也即天气变化之候。候,即外候,是事物的客观征象。候也就是象,是古人观察天气变化的客观抽象。也是古人研究自然、总结客观规律

《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人中先兆的理论基础

人中一词,首见于《内经》,如《灵枢·经脉》曰:“大肠手阳明之脉……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人中位于面部鼻与唇之间的正中凹沟,在望诊中主候膀胱、子处。如《灵枢·五色》曰:“面王(鼻

《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胸部先兆的理论基础

胸膺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内纳心肺、膻中等重要器官,为宗气之所藏,如《灵枢·邪客》曰:“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灵枢·五味》曰:“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故又

《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舌先兆的理论基础

舌为心之苗,心气通于舌,如《灵枢·脉度》篇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主舌”,“在窍为舌”《千金方》:“舌主心脏,热即应舌生疮裂破,引唇揭赤。”(卷六上·舌病

《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舌先兆的理论基础

舌为心之苗,心气通于舌,如《灵枢·脉度》篇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主舌”,“在窍为舌”《千金方》:“舌主心脏,热即应舌生疮裂破,引唇揭赤。”(卷六上·舌病

《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皮肤先兆的理论基础

皮肤覆盖于人体表面,面积约为1.5~2平方米,约占体重的16%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中医极为重视皮肤的作用,根据中医脏象学说,认为皮肤是内脏的巨大外象,皮肤遍布经络网,皮肤通过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