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 什么是非典型梅雨 - 梅雨季节

Posted

篇首语: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地理知识 什么是非典型梅雨 - 梅雨季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地理知识 什么是非典型梅雨 - 梅雨季节

  什么是非典型梅雨 - 梅雨季节

  随着前几天很多人开始关注什么时候出梅,今年什么时候出梅的问题,我们就发现,今年出梅不典型,今年是非典型梅雨,那么什么是非典型梅雨呢?

  梅雨天气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仅出现在中国长江中下游至朝鲜半岛南部(被当地称为Changma)和日本东南部(被当地称为Bai-yu)的地区。 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宜昌以东、北纬29度至33度的地区,在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气流控制,从暖湿海面输送大量水汽,带来丰沛的降水,即形成了这一地区特有的梅雨天气。一般来说,江淮流域梅雨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开始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梅雨天气中,雨带停留的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而往年人们熟知的梅雨期内连绵阴雨的特征,自进入21世纪以来,变得越来越不明显。由于各地判定梅雨开始的标准不一样,入梅时间无法统一。国家气候中心主要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上海、南京、芜湖、九江和武汉5个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对梅雨的起止和演变进行监测诊断。观测显示,自2000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开始出现了“非典型”的特征。

  非典型梅雨-区别

  非典型梅雨期一般要比典型梅雨期(正常梅雨)短,5月份非典型梅雨存有比典型梅雨降雨强度弱的特点,6、7月份出现的非典型梅雨期和典型梅雨期同样可以出现较大降雨。研究发现,非典型梅雨与典型梅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有一定的差别。110~130°E副高脊线稳定在20~25°N之间,是江淮流域出现梅雨(包括非典型梅雨)的有利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如果觉得什么是非典型梅雨 - 梅雨季节 , 天文知识,天文地理知识,天文小知识,地理知识这篇文章不错,可以推荐给朋友分享哦。

相关参考

给你科普地理知识:梅雨与洪水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季风气候国家,在大兴安岭、乌鞘岭、冈底斯山以东的广阔国土上,每年的暴雨都集中在夏季,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分别从太平洋、印度洋吹来,带去充沛水汽,在崇山峻岭和冷空气抬升下,凝结成云,形成

中国的梅雨(plumrains of China)

江淮流域气候的重要特征。  每年春末夏初江淮流域均有一段雨量特别充沛,相对湿度大,云多,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较小的连阴雨时期。因此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时节,故俗称“梅雨”,又因此时多雨阴湿,物品极易受潮

中国的梅雨(plumrains of China)

江淮流域气候的重要特征。  每年春末夏初江淮流域均有一段雨量特别充沛,相对湿度大,云多,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较小的连阴雨时期。因此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时节,故俗称“梅雨”,又因此时多雨阴湿,物品极易受潮

贵池市(GuichiShi)

安徽省池州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位于省境南部。面积2516平方公里,人口57.55万。五代始设贵池县。县府驻池州镇,1988年改为县级市。  市境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地区,季风影响显著,春夏之交有梅雨。地垫

贵池市(GuichiShi)

安徽省池州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位于省境南部。面积2516平方公里,人口57.55万。五代始设贵池县。县府驻池州镇,1988年改为县级市。  市境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地区,季风影响显著,春夏之交有梅雨。地垫

地理知识 常见的河流类型有哪些?

  河流是一种天然地表水流,大多是由大气的降水形成的。河流可以分为常流河、季节河和暂时河三种。常流河水量充沛,全年都有水流,常见于降雨充沛、气候湿润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季节河仅在雨水较多的季节有水流,而

地理知识 露珠是如何形成的?

  在温暖季节的清晨,我们在路边的草、树叶及农作物的枝叶上经常可以看到露珠,那露珠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以前人们以为露是无根之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其实露是由大气底层的水汽凝结而成的,在温暖的季节里,白

地理知识 霜是如何形成的?

  在寒冷季节的清晨,草叶上、土块上常常覆盖着一层白色的冰晶,它们在初升起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待太阳升高后就会融化消失,这些白色的冰晶就是霜,白天受到阳光的照射,大地表面的水分不断蒸发,但这些蒸发出

地理知识 什么是黄梅天?

  黄梅天是我国江淮地区的一种天气。每年6~7月间,我国长江、淮河流域的雨水会大量增加,有时一天时晴时雨地交替许多次。阴雨连绵的曰子要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个时期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所以被称为黄梅天。

地理知识 地球内部的温度有多高?

  地球内部,按其温度变化从上到下可分为“可变温度带”“常温层”和“内热带”。  “可变温度带”一般厚约15米一30米。其热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因此温度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在这个带之下,温度不发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