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苗族自治县(RongshuiMiaozuZizhi-xian)
Posted 自治区
篇首语:知识是珍贵的宝石,文化的宝石放出的光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融水苗族自治县(RongshuiMiaozuZizhi-xian)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融水苗族自治县(RongshuiMiaozuZizhi-xian)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地区辖县,广西林业重点县之一。位于自治区北部,与贵州省毗邻。面积4644平方公里,人口44.22万,有汉及苗、侗、瑶、水、壮等少数民族。县府驻融水镇。本县原称大苗山苗族自治区,成立于1952年。由融安、罗城、三江等县各划出一部分合并组成。1955年改称大苗山苗族自治县。1965年改为融水苗族自治县。县境为云贵高原之一部,九万大山蜿蜒其间,山体庞大,地势高峻,海拔多在1000~1500米。中部元宝山海拔2081米。融水县以经营林业为主,多杉、松、竹、油茶、油桐等,森林覆盖率达39.1%,为广西木材主要产地,以优质高产杉木而著称全国。林副产品有茶籽、桐籽、薯莨、竹笋、香菇、木耳及五倍子、金银花、山甲片等药材。农产以稻为主。枝柳铁路经过县境。融水镇四周为挺拔的山峰,景色与桂林相似,融江流过镇旁,水运方便,秦汉以来即为郡州县治之地,亦为苗岭之南商业集散地。镇南有真仙岩,岩中老君洞景色独特,洞内多古碑刻,其中有南宋嘉定年间(13世纪初)刻制的“元祐党籍碑”,是研究宋代新旧两党派系激烈斗争的主要历史资料。
相关参考
融水苗族自治县(Rongshui Miaozu Zizhixian)的由来
位于东经109.2°,北纬25.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1966年改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为今名。县固融江得名。
融水苗族自治县(Rongshui Miaozu Zizhixian)的由来
位于东经109.2°,北纬25.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1966年改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为今名。县固融江得名。
融水县境古为百越地。秦属桂林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为潭中县地,属郁林郡。南齐建元三年(公元481年)置齐熙县,兼置齐熙郡,郡县治所均在今融水镇。南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在今县城水东置东宁
融水县境古为百越地。秦属桂林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为潭中县地,属郁林郡。南齐建元三年(公元481年)置齐熙县,兼置齐熙郡,郡县治所均在今融水镇。南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在今县城水东置东宁
1941年析正安县东北部置道真县,以汉代名儒尹珍之字道真名县,意在纪念先贤开南域文化之功。1958年并入正安县,1961年复置道真县。1986年改自治县。2000年,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辖10个镇、3
1941年析正安县东北部置道真县,以汉代名儒尹珍之字道真名县,意在纪念先贤开南域文化之功。1958年并入正安县,1961年复置道真县。1986年改自治县。2000年,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辖10个镇、3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WeiningYizuHuizuMiaozuZizhixian)
贵州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县,毕节地区辖县。位于省境西北部,北、西、南3面与云南省毗连。面积6295平方公里,人口88.52万;其中彝、回、苗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24.3%。县府驻城关镇。春秋时为莫国之地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WeiningYizuHuizuMiaozuZizhixian)
贵州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县,毕节地区辖县。位于省境西北部,北、西、南3面与云南省毗连。面积6295平方公里,人口88.52万;其中彝、回、苗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24.3%。县府驻城关镇。春秋时为莫国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