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JilinSheng)
Posted 平原
篇首语: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吉林省(JilinSheng)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吉林省(JilinSheng)
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因省会最初设在吉林市而得名。简称吉。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相望。西南界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邻黑龙江省。介于北纬40°52'~46°18',东经121°38'~131°19',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略呈西北窄而东南宽的狭长形,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1990年人口2465.8721万。辖1地区和1自治州、6地级市、16县级市、22县、3自治县。省会长春市。
自然条件地质省境地质构造大致以北纬43°(和龙—辉南—梅河口一线)为界。
线南属中朝准地台,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广泛出露,线北属华力西地槽褶皱带。
古生代前,南部地台区有大栗子式铁矿生成。上部古生代有煤形成。华力西运动使东部吉林地槽发生强烈褶皱,并有花岗岩广泛侵入,生成多种金属(金、铁、铜、铅、锌等)矿。三叠纪末形成的东北—西南向断裂带,在地堑盆地中堆积了中上侏罗纪、下白垩纪以陆相碎屑岩为主的含煤建造。燕山运动时东部长白山地褶皱与岩浆活动都很强烈,产生多种金属(铜、铅、锌、银、金、铬、锑、镍、铝等)矿。西部松辽平原则发生强烈拗陷,沉积深厚的堆积与内陆湖相白垩系,在扶余、大安等地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燕山运动为现代地貌基本轮廓奠定了构造基础。老第三纪时,燕山期形成的山地经长期剥蚀已准平原化,但在山间盆地中堆积作用盛行。其中夹有煤层(珲春、舒兰、伊通等地)与油页岩(桦甸等地)。喜马拉雅运动主要表现为挠曲断裂活动,继承华夏向构造,山地沿断裂继续隆起,平原则继续下沉进行堆积,形成深厚的河湖相堆积物,其上覆有无层理的黄土状粘土层。
地貌省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可分为两大部分。
东部山地属新华夏系隆起带,构造与山文走向均为北北东—南南西和北东—南西向。新生代火山活动次数多,延续时间长,分布广泛。其中以上新世中期玄武岩喷发规模最大,覆盖在山区夷平面上,形成广大熔岩台地,方山与孤丘等熔岩地貌尤为显著。第四纪火山活动以中心式喷发为主,火山锥增多。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即为休眠火山,在16与18世纪还有喷发。白云峰海拔2691米,为东北最高峰。东部山地普遍存在2~3级夷平面和发育多级河流阶地,第四纪以来地壳仍在间歇上升中。在地貌上,平行的山脉、丘陵和宽广山间盆、谷地相间分布。大致位于张广才岭—威虎岭—龙岗山脉联线以东,海拔一般800米以上,长白山脉绵亘于东南部边境,是长白熔岩高原与中山区,山间有延吉、浑江和敦化等盆地。张广才岭—威虎岭—龙岗山脉至大黑山之间为吉东低山丘陵区,包括龙岗山、吉林哈达岭、大黑山等,海拔一般300~600米,由于松花江及其支流的侵蚀,地表呈低山宽谷状,山形浑圆,有辉发河、蛟河、吉林等盆、谷地。
西部平原位于大黑山以西,属新华夏系沉降带,地势低平。海拔一般120~250米,包括东部山前台地、松辽分水岭和松辽平原等地(见东北平原)。哈大铁路线两侧为海拔约200米,宽窄不一的洪积台地,是东部山地向西部平原过渡地带。东辽河、松花江及其支流伊通河、饮马河流经其间,受到不同程度切割,呈微波起伏状。
松辽分水岭以北,东部山前台地以西,松花江下游与嫩江下游及其支流洮儿河流域,为松嫩平原的一部分,海拔一般120~200米,相对高度5~10米。
松辽分水岭以南,东辽河及西辽河谷地有宽广的冲积平原。并有沙丘分布。双辽附近为一典型风沙区,是西辽河流域风沙地形东延部分。
气候省境东南部山地气候冷湿,西北部平原接近蒙古高原,气候干暖。
全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暖多雨,秋季晴冷温差大,冬季漫长干寒。1月均温一般-20~-14℃,7月大部在20~23℃,日均温10℃以上活动积温2400~3000℃。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降水分布自东向西递减:长白山地东南侧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西部平原的台地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平原部分年降水量多在400~500毫米,气候干旱。
水文吉林省的河流分属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流域,其中以松花江水系最重要。松花江的正源二道白河,发源于白头山天池,向北流至两江口以下称二道江,与头道江会合,向西北流至扶余县汇合嫩江后称松花江。流域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2/5,水量与水力资源丰富,建有一批大、中型水电站,并提供大量工、农业用水。松花江自吉林布以下可通航,是省内经济价值最大的河流。松花江在省境的主要支流有辉发河、饮马河、伊通河、呼兰河、拉林河等,其中辉发河流经省境东南部,流域内夏雨集中,对松花湖水量及放流量均有影响。东辽河为辽河东源,流经省境南部。鸭绿江、图们江分别向西南、东北分流,为中、朝界河,其共同特点是坡降大,水量多。松花湖位于省境中部,为松花江上的人工湖;白头山天池在省境东南中、朝边境上,系火山口湖,湖水深,湖面海拔高,湖水由北部缺口闼门流出,成为松花江水系二道白河之源。此外,省境西北部有许多平原湖沼。
土壤大黑山以西哈大铁路两侧一带的洪积台地为东部山地向西部平原过渡地带,主要土类是黑土,肥力甚高,已开发为粮食生产基地;在排水状况较差、地下水位较浅的冲积平原与阶地上,则分布有暗色草甸土、草甸沼泽土和沼泽土。从台地向西延伸,即为松辽分水岭,在长春、公主岭至长岭、通榆一带,主要为草甸草原黑钙土、草甸土分布区。松辽分水岭以北的松嫩平原上草甸植被广泛分布,在黑钙土形成中常伴有显著的草甸化过程,使土壤表层既有丰富腐殖质,又形成多量的锈斑和铁质结核,形成草甸黑钙土。
在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高处,则形成碳酸盐黑钙土,低洼地区形成盐渍化草甸黑钙土或盐渍土,大黑山以东的东部山地多分布暗棕色森林土,并零星分布有白浆土、沼泽土和草甸土。长白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布甚为明显。
动植物省境东部长白山地由于气候冷湿,适宜森林生长,分布有以红松、枫桦为主的大面积针阔叶混交林。较重要的针叶树树种除红松外,有鱼鳞松、沙松、红皮臭及色木、黄菠萝、紫椴、水曲柳、胡桃楸等。原始林经火烧或采伐后,常形成以山杨、白桦为主的次生林。珍贵动物有东北虎、梅花鹿、紫貂、麝等。1960年建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吉东低山丘陵因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次生落叶阔叶林面积广大。省境西部平原哈大铁路两侧一带的台地,其地带性植被为森林草原,目前天然植被已极少见,榆树和山杨较多见。草甸草原植物有败酱、野火球、贝加尔针茅、孤茅等。松嫩平原的天然植被为羊草草原,除羊草外,以贝加尔针茅和西伯利亚艾菊占优势,是重要的放牧和割草地。草原动物有草原黄鼠、黑线姬鼠、蒙古兔、蒙古百灵、地鵏等。
自然地理区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吉林省大部属于中国东部季风区,仅西北镇赉、白城、洮安、双辽一隅属中国西北干旱区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的科尔沁草原区。前者东部属东北东部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区,西部属东北平原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区。
东北东部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区在省境包括长白山地、吉东低山丘陵亚区。
长白山地以海拔800米以上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山与高原景观类型为主,是省境高寒区,气候冷湿,森林茂密,矿产资源丰富,林副、工矿业发达。
吉东低山丘陵以海拔500米以下的温带次生落叶阔叶林(以栎林为主的杂木林)低山丘陵景观类型为主。农业谷地景观类型面积也相当广阔,水利条件优越,为本省重要水稻产区。水力资源丰富。为松花江上游梯级开发重点地段,煤、油页岩、镍、金等矿藏丰富。
东北平原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区在省境包括东部山前台地和松辽平原中西部两亚区。
东部山前台地以森林草原黑土台地平原景观类型为主。地形微波起伏,土壤肥沃,农耕条件好,是本省和东北的最重要商品粮基地。
松辽平原中西部是省内地势最低,降水最少,以草原黑钙土平原景观类型为主。草场面积广阔,农牧业发达,是吉林省牧业基地。
发展简史吉林省历史上长期是满、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活动和聚居之地。汉族虽很早就移入省区中部和东部一带,从事农业和采集业,但满、蒙古、朝鲜族及其先世对省内的经济开发影响较大,约3000年前(周)活动在长白山北部一带的肃慎部族(汉称挹娄,隋唐称靺鞨,皆系满族前身)以射猎为主,为本区原始居民。唐代时曾建渤海国(靺鞨诸部族)于东部山区。宋代时又建金国(女真)。明以后满族经济活动则有畜牧、采集、狩猎、捕鱼及农业等多种生产。省境西部,古称鲜卑、契丹、鞑靼,均为蒙古族同系,以游牧为主。北宋时建立辽国,灭渤海国,势力达于省境东部。至明末,全省仍为人烟稀少,山林茂密,草原丰美的地区。
清顺治年间,颁发招垦令,鼓励华北农民来东北地区开垦,但至乾隆五年(1740)又颁布了”流民归还令”,施行封禁政策。在此期间,长白山区划为清室采参与狩猎地,东丰、梅河口、辉南、磐石一带为皇室围场,从今松花江畔的法特起经长春至今辽宁省开原筑有柳条边墙。以西为蒙古族牧地,禁止越境。但清政府的封禁政策并未能阻止为生活所迫的华北大批汉族农民流入吉林中部一带,并向北、向东、向西扩展。1791年蒙古王公也开始在长春一带招民开垦。在农垦区内出现了酿酒等手工业和小的集镇,东部鸭绿江和图们江流域也有不少汉族和朝鲜族移入,从事农业、伐木和采集。嘉庆八年(1803)废止禁令,光绪四年(1878)吉林又设置垦务局,大事垦殖,经济面貌大为改观,并逐步形成东部的农林地区,中部的农业地区和西部农牧地区的差异特点。
清初,自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为吉林省设制之始。其所辖范围包括现今省境中东部、黑龙江省东南部,及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广大地域。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吉林省正式建制,省会设在吉林,辖区跨今吉、黑两省大部分地区,下设吉长、滨江(哈尔滨)、依兰(三姓)、延吉四道,一直延续到中华民国时期。
20世纪初始建铁路,1903~1929年修通了中东铁路南满支线、吉长、四洮、吉敦、天图、沈吉等线,日伪时期又修通了长图、长白、牡图、拉滨、白阿、梅辑、鸭临等线。这些铁路改变了以吉林为中心的官马驿站交通系统和区域联系方向,哈尔滨及其所联系的地区也由吉林省析出。从而加强了长春的政治和交通地位。
人文概况:人口与民族人口共2465.8721万,每平方公里132人,稍高于全国人口平均密度,在东北地区则低于辽宁、高于黑龙江省。近代吉林省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农业人口大量移入。凡农业开垦历史较久,交通方便,自然条件适于农业生产的平原和河谷地区,人口密度都较高,省境中部沿哈大、长滨、吉长和四梅等铁路沿线人口最密,长春市所属县、区每平方公里为315人。
而西北部与东南部则较稀疏,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仅42人。由于历史上殖民地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铁路网的形成,全省原有城镇数目和城镇人口均较高。
1948年后,由于工矿业发展迅速,城镇人口中非农业人口在全省总人口中的比例增加快,现已占全省人口的42.65%,为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大的省份之一。
吉林为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有朝鲜、满、蒙古、回及锡伯、达斡尔族等35个少数民族,共有人口183万。汉族遍布全省,以中部地区最集中,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工业职工中也以汉族比例最大;朝鲜族70%的人聚居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通化地区和吉林市各县,对水稻生产有丰富经验,从事工矿业的人数也迅速增加;满族散居在各地,以吉林、珲春等地较集中,多从事农业生产生活习惯与汉族无大差别;回族多在城镇从事食品业、商业或工业生产,一小部分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蒙古族多居住在白城地区,集中在前郭尔罗斯豪古族自治县,兼营农牧业;锡伯族多居住在扶余、前郭县,从事农业生产。1948年后,本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先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各级自治政权,分散在各地的少数民族还成立了民族乡。
经济概况:经1948年以来的建设,全省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机械、化工、森工、造纸、制糖等的工业区,也是重要的林业、粮、豆和畜牧基地。
农业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也是大豆重点产区和林业甜菜基地。并有牧业、烟草及山林特产等多种农业经营。全省农业总产值1990年为189.1亿元。在各类用地中,农业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1.1%,林业用地占48.6%,牧业用地占8.1%。土地垦殖率以中部各县最高,一般为50%左右,西部多为30%左右,东部则低于10%。林地面积东部多,西部少,草原草坡面积则西多东少。吉林无霜期较短,冬季气温很低,作物越冬困难,故为一年一熟区,除种植水稻连作外,大部地区是旱田一年一熟单作制,并实行大豆与杂粮轮作。
(1)种植业是省内重要农业部门,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4,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以粮豆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的增长较快。粮食作物中,主要有玉米、谷子、高梁、水稻和小麦。1990年玉米产量达1529.6万吨,居全国首位。玉米商品率远高于山东,每年有大量玉米销往国内各地和出口。
大豆产量居全国第2位。以粒大、形圆、色佳和含油率高而著称,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声誉。经济作物中,甜菜和烟叶具有重要意义。
(2)林业在中国占重要地位,森林面积约占全国6%,是中国主要林区之一。东部长白山地天然林较多。以成龄林为主,对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作用大。中部多天然次生林,西部以人工林为主,“三北”防护林地区已发挥了防护作用。野生名贵药材有山参、党参、细辛、贝母、黄芪等,并有园参及其他栽培药材。采集业和狩猎业亦较发达,并有鹿、貂、柞蚕、蜂、兔的饲养。人参、貂皮、鹿茸为东北“三宝”,现均以人工栽培和饲养为主,产量均占中国第1位。柞蚕放养有发展潜力。
(3)畜牧业在全省农业中也占一定地位。西部有广阔的草原,东部山区有林间草地。1990年全省有大牲畜309.07万头,牛占一半以上,马、骡次之。
1990年肉猪出栏头数419.6万头。
(4)省内有适宜养鱼水面约27万公顷,但渔业比重很小,以淡水捕捞为主。
农业区全省农业生产分布同农业自然条件的东西差异、开发历史及民族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形成自东而西的4个地带:
(1)东部山地林农地带。国家重要的用树林基地。位于张广才岭—龙岗山脉联线以东,林业及林副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以人参和烤烟生产驰名。还有养鹿、采集、狩猎、种植药材等。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延吉、珲春、敦化、通化等河谷平原及山间盆地。
(2)中东部低山丘陵农林地带。以农为主、农林结合的地区。位于张广才岭—龙岗山脉以西、大黑山以东的地区,松花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平原,水利事业发达,是吉林省最重要的商品水稻基地。
(3)中西部台地平原农业地带。是全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糖料、油料基地。指大黑山以西和西部平原农牧地带之间哈大铁路两侧的台地平原黑土地区。区内地势平坦,耕地连片,80%以上的农田适于机械化耕作。主要作物为玉米、大豆、高粱、谷子、小麦和甜菜、向日葵等,畜牧业以养猪为主,牛、羊、兔和家禽生产也较多。
(4)西部平原农牧地带。全省最大的商品牛和细毛羊基地及甜菜和葵花籽的重要产区。草原面积广阔,牧地123万公顷,占全省牧地55%,有发展牧业的优越条件。本区也是“三北”防护林的组成部分,发展林业对促进农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工业全省现已初步建立起以机械、化工、森工、造纸、纺织、制糖等重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1990年全省工业总产值552.4亿元。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29%上升到74%。由于对原有工业的改造与扩建及新兴工业部门的不断出现,工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目前,机械制造已跃居各工业部门之首;化学工业获较大发展并加强了与石油、采煤等部门的联系;造纸工业的发展改变了过去纸浆生产能力大,造纸能力低的不合理状况,同时促进对木材和芦苇资源的综合利用;制糖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甜菜生产;毛纺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养羊业。
由于工业的增长和结构的变化,改变了吉林在东北地区及全国的经济地位和经济联系。汽车、铁路客车、铁合金、电石、木材、机制纸及纸板、黄金、拖拉机、石油、糖等产量,在中国具有重要地位。
工业部门以重工业为主。机械、化学、电力、冶金等部门约占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轻工业则以食品、纺织、造纸等为主。工业分布以中部交通发达地区,特别是长春、吉林两市最为集中,共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0%左右,白城和延边地区则较薄弱。
(1)机械制造工业。原为省内工业薄弱部门之一,1949年的产值不到工业总产值的5%,1956年以后,由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以及铁路客车、农机等厂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极端落后的面貌,成为吉林省产值最高的工业部门。此外,较重要的还有四平的农业机械(联合收割机)、矿山、石油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以及吉林的机床、冶金、化学工业专用设备制造等。
(2)化学工业。原有基础薄弱,几无基本化学工业,自1957年中国第1个化学工业基地在吉林建成后,化学工业总产值已跃居全省工业的第2位。
主要产品电石、化肥、染料的产量均居中国重要地位,同时也为发展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等有机化学工业提供了原料。
(3)电力工业。水力发电在电力生产结构中占有较大比例。丰满发电厂为目前东北大型水电站之一。此外有中朝合营的云峰发电厂。中、小型水电站和火电厂遍布各地,规模最大的火电厂是吉林热电厂,次为前郭县长山热电厂。松花江上游梯级开发的白山(一期工程)和红石电站已建成,白山电站(一期90万千瓦)已成为东北地区的最大水电站。
(4)冶金工业。过去仅有采矿,而无冶炼;采矿业又以有色金属为主,黑色金属较少。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以铜、钼、铅、锌、金、钨、银等为主,也有多种稀有金属。桦甸夹皮沟金矿已开采160多年,此外还有二道甸子、珲春金矿,小西南岔金铜矿及汪清天宝山、浑江、集安铅锌矿,磐石镍矿,通化与临江铜矿等。钢铁工业原来仅在通化地区大栗子、七道沟有鞍钢附属的铁矿山。50年代后吉林铁合金厂和通化钢厂的先后建成,才使冶炼工业初具规模。1990年全省铁合金年产量达27.46万吨。占中国的11%,居中国之首。通化钢厂是省内最大钢铁产地。
(5)能源工业。省内主要煤田有辽源、通化、舒兰、蛟河、营城等。20世纪70年代新建成扶余油田。全省原油产量居中国第8位。
(6)森林工业和造纸工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部门。所产木材仅次于黑龙江,占中国第2位;机械纸及纸板产量占中国第10位。规模最大的造纸厂有吉林。石岘、白城和开山屯化纤浆厂。
(7)食品工业。省内重要工业部门,其产值占各工业部门的第2位,以制糖、卷烟、酿酒和粮油加工为主,玉米加工工业大有发展前途。利用人参、鹿茸等名贵药材生产的烟、糖、酒畅销国内外。
(8)纺织工业。有化学纤维、棉、毛、麻、丝绢纺织、针织品工业和缝纫业等。
工业分布工业主要集中在长春市、吉林市。工业产值每年都在100亿元以上。其中,长春市是以汽车、铁路客车等运输机械工业为主的多种工业中心,机械工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其他主要工业部门依次是食品、纺织、建材和电子。吉林市是以化学工业为主体的多种工业结合的城市,其中化工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4以上,是中国著名的“化工城”。其他主要工业部门依次是电力、食品、机械、冶金、造纸、纺织等。四平市过去以制糖、榨油、面粉等食品工业比较重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机械工业(农机、农具制造等)发展迅速,并新建了化工、建材、纺织等中小型工业。
辽源市工业以采煤和日用化工为主,通化市以冶金、食品和建材工业为主。
交通运输省境地处东北地区中部,南北交通地位重要。省内东西狭长,经济差异明显,也带来了东西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中部地区自古就是沟通南北的官马驿道。清设有驿站和驿道,有沈阳—吉林,吉林—宁安,吉林—扶余3条干线和一些支线。铁路修建以前,松花江水运相当重要,古老城市的形成(吉林、扶余、农安)均沿河道分布。但自1903年省内第1条铁路(中东铁路南满支线)建成后,逐渐改变了以吉林为中心的原有交通系统,长春、四平等城镇的交通地位日趋重要,并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1943年铁路已成为交通网的骨干,水运衰退。20世纪50年代以来,又修筑了吉舒、烟白、陶榆、长白、长林等5条铁路。现已形成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与航运相衔接的交通运输网。1990铁路营业里程3472.1公里,平均每100平方公里有铁路2.02公里,是中国铁路长度和密度最高省区之一。
(1)南北铁路干线有哈大、拉滨、牡图、平齐和沈吉等,其中哈大线为主要干线,是省内唯一的复线铁路,设备先进,通过能力最高。其中南运物资以木材、煤炭为主,大部为黑龙江省南运的过境物资,次为粮食、金属矿石等。北运物资则以建筑材料、钢铁及其制品、焦炭、机械设备和日用百货等。
陶榆铁路是哈大线支线,以外运粮食为主。横贯东西的干线以长图线最为重要,从长春向西连接长白线。四梅和梅集铁路是四平和通化地区间联系的重要干线。
(2)公路全长2.65万余公里,遍布全省,起辅助铁路、沟通城乡的作用,长春、吉林是主要的公路运输中心。
(3)松花江是省内主要航道。自丰满水坝修成后,航道分为两段。松花湖是水运景发达地区,以联系吉林、桦甸、蛟河3地为主。吉林以下至哈达湾经乌拉街、红旗至五棵树153公里,是丰满以下的通航河段,担负着城乡间农产品及工业品的交流任务。中朝界河鸭绿江和图们江是输送长白山木材的河道。松花江、嫩江的水运主要是输送木材,煤炭等。4月中旬~11月下旬为通航期。
(4)民用航空始于1958年,从长春到北京、大连、广州、上海、哈尔滨、沈阳、郑州、武汉、成都、延吉等地均有直达航线。
此外,吉林已开辟对朝鲜的边境贸易口岸14个,对俄罗斯的长岭子边境贸易口岸也已开放。
相关参考
吉林省的名字是因为在它境内有个吉林市而得来。“吉林”,是满族的语言,意思是“沿着什么地方”。吉林省内有条江,叫第二松花江。“吉林”指的就是“沿着第二松花江”。
吉林省的名字是因为在它境内有个吉林市而得来。“吉林”,是满族的语言,意思是“沿着什么地方”。吉林省内有条江,叫第二松花江。“吉林”指的就是“沿着第二松花江”。
吉林建制沿革吉林市是人类在东北较早栖息和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这里出土了距今2万年的人类居住遗址——寿山仙人洞,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殷周时代,这里已有氏族部落,即满族的祖先“肃慎2人”。西汉时期,这里
吉林建制沿革吉林市是人类在东北较早栖息和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这里出土了距今2万年的人类居住遗址——寿山仙人洞,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殷周时代,这里已有氏族部落,即满族的祖先“肃慎2人”。西汉时期,这里
朝阳区的建制和开发始于20世纪30年代,民国二十年(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后,成立伪“满洲国”,定都于长春。朝阳区是伪“满洲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伪“满洲国”的国务院及司法部等八大部
朝阳区的建制和开发始于20世纪30年代,民国二十年(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后,成立伪“满洲国”,定都于长春。朝阳区是伪“满洲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伪“满洲国”的国务院及司法部等八大部
简称吉。在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元属辽阳行中书省,明为女真地。康熙时在松花江沿岸建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满语“吉林”意即“沿”,“乌拉”是“大川”的意思。吉林乌拉,意为“松花江沿岸”。简称吉林。吉林将军
简称吉。在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元属辽阳行中书省,明为女真地。康熙时在松花江沿岸建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满语“吉林”意即“沿”,“乌拉”是“大川”的意思。吉林乌拉,意为“松花江沿岸”。简称吉林。吉林将军
蛟河地名起源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条大河横贯于此地,在河中曾经出现过一条蛟龙,于是人们将这条河取名为蛟河。县名由此而得名。原名额穆,取于上名额穆赫索罗。额穆赫索罗是旧时代的军事台站。“额穆赫”本为满语“
蛟河地名起源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条大河横贯于此地,在河中曾经出现过一条蛟龙,于是人们将这条河取名为蛟河。县名由此而得名。原名额穆,取于上名额穆赫索罗。额穆赫索罗是旧时代的军事台站。“额穆赫”本为满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