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河航运和海运(river and marinetrans-portation of China)

Posted 航道

篇首语: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内河航运和海运(river and marinetrans-portation of China)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内河航运和海运(river and marinetrans-portation of China)

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同属水路运输业。中国有大小天然河流5800多条,总长40多万公里,现已辟为航道的里程约10万多公里,其中7万多公里可通航机动船只,几乎是英、法、德3国内河航道总长的3倍;另有可通航的大小湖泊900多个(不包括台湾省,下同)。这些河流、湖泊,水量一般都较充沛,大多终年不冻。主要通航河流大部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且都由西向东流入大海,极利于实行河海联运。中国又是世界海洋国家之一,有漫长的海岸线,港湾众多,尤其是横贯东西的大河入海口,极有利于建立富于经济价值的河口港。早在4500年前,中国就能制造舟楫,商代即已有帆船;夏、商、周时,黄河已成重要运粮干线。春秋战国时代开凿了鸿沟、邗沟,秦代修通了灵渠,至隋代则开通了南北大运河,从而形成中国古代水运的兴盛时期。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为世界航海史册增添了光辉一页。总之,在内河航运和远洋航海方面,中国在历史上都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近百年来,中国水运事业日渐衰落,内河通航里程仅7.3万公里,1949年前没有远洋运输船队。经40年建设,1990年全国航道通航里程达10.94万公里,货运周转量达3460亿吨公里。远洋运输从无到有,现已拥有一支相当规模的远洋运输船队,1990年货运周转量8190亿吨公里。一个以港口、航道为主体、种类比较齐全、设备基本配套、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水运体系已基本形成。

  主要内河航运干线有下列6条干线:

  长江是中国“黄金水道”。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公里。干流自四川宜宾至入海口,全长2800余公里,可全年通航,是中国全年昼夜通航最长的深水干线内河航道;其中长江口至武汉航道可通5000吨级的船舶;汉口至重庆间航道可通3000吨江轮,在枯水期千吨轮船亦可上溯到重庆;宜宾至重庆间航道可通航千吨以下轮船。干流、支流、湖泊与人工运河相互贯通联结,组成了中国最大的水运网。1949年后,重点整治了重庆到宜昌段的险滩,改善了航道设施,大大提高了川江通航能力。长江干、支流航道同成昆、京广、川黔、成渝、焦枝等铁路干线相交,还通过河和局部地段的水陆联运,与淮河、珠江及浙闽水系相连。目前整个长江干流货运量比1949年初期增加约15倍,客运量增长12.6倍,沿线港口吞吐量增加12倍以上;所完成的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航运货运总量的42.6%。沿线主要港口有重庆、宜昌、沙市、城陵矶、武汉、黄石、九江、安庆、芜湖、马鞍山、南京、镇江、张家港、南通、上海等(见长江)。

  珠江是华南以广州为中心的最大水系、水运大动脉,通航价值仅次于长江。目前通航里程只及河长1/3,其中通航机动船只的仅占1/6,尚有很大发展潜力。

  西江是珠江水系主要内河航运干线。梧州至广州段可常年通航轮船,百色以下可通小型轮驳船,木帆船可上溯至云南境内。北江韶关以下可通轮船,韶关以上及各支流多可通航木帆船。东江除龙川以上至合河口只能通航木船外,龙川以下400多公里均可通航轮船(见珠江)。

  淮河自古即为重要通航河流,后因12世纪末黄河夺淮,又遭历代人为破坏,淮河遂成害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40年来的努力,干支流航运量增长较快,80年代后期比1949年增长7倍。淮河水运潜力目前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见淮河)。

  黄河航运价值远不如长江、珠江等河流。贵德以上基本不能通航,贵德到中卫间只通皮筏,中卫—银川、西小召—河口、龙门—孟津及孟津—陶城铺间可通木船,陶城铺—垦利间可通小轮,垦利以下航道水浅则不通航(见黄河)。

  黑龙江、松花江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通航里程约2200公里。松花江是黑龙江最大支流,可通航里程达1500公里,航运价值较大。黑龙江、松花江全年有冰封期5~6个月,冰封期间虽不能通航船只,但可发展东北地区特有运输方式——冰上运输(见黑龙江、松花江)。

  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路线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的修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缺少南北纵向天然航道之不足,对沟通中国南北物资交流有重要作用。京杭运河自兴修以来,几经变动,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断整治,季节性通航里程已可达1100公里,自邳县以南660公里则终年通航(见京杭运河)。

  海运主要航线与重要海港有沿海和远洋航线及8个港口:

  沿海航线中国沿海海上运输习惯上以温州为界,划分为北方沿海和南方沿海两个航区。北方沿海航区指温州以北至丹东的海域,它以上海、大连为中心,包括有:上海—青岛—大连;上海—烟台—天津;上海—秦皇岛;上海—连云港;上海—温州;大连—石岛—青岛;大连—烟台;大连—龙口;大连—天津等航线。南方沿海航区指温州至北部湾的海域,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有:广州—汕头;广州—北海;广州—海口等航线。按所承担的货运量来看,以北方沿海航区占绝对优势。货运的物资构成北方沿海航区由北而南,以石油、煤炭运量最大,其次为钢铁、木材等,由南至北为金属矿石、粮食和工业产品;南方沿海航区则以农产品比重最大,次为食盐、矿石和煤炭,其中除煤炭以外,其余物资大部分由各中小港口向广州、湛江集中转运内地。

  现在上海—福州、上海—厦门、上海—广州均有定期班轮航线;并已决定把南、北两个沿海航区连成一片,建设南北海运通道。

  远洋航线目前中国已开辟90多余通往亚、非、欧、美、大洋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的远洋航线。这些航线大部以上海、大连、天津、秦皇岛、广州、湛江等港口为起点,包括东、西、南、北4条主要远洋航线:

  (1)西行线:由中国沿海各大港经新加坡和马六甲海峡,西行印度洋入红海,出苏伊士运河,过地中海进入大西洋,沿途抵达欧、非各国港口。

  (2)南行线:由中国沿海各大港南行,通在东南亚、澳洲等地。

  (3)东行线:从中国沿海各大港出发,东行抵达日本,横渡太平洋则可抵美国、加拿大和南美各国。

  (4)北行线:由中国沿海各港北行,可抵朝鲜和俄罗斯东部各个海港。

  主要海港目前中国沿海主要港口有16个,计有大小泊位73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有284个。1990年各个主要海港的货物吞吐量达4.83亿吨,比1952年增长近34倍。

  (1)上海港。是中国最大海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

  1990年吞吐量达1.4亿吨。其中外贸物资吞吐量约占全港吞吐量的20%,是中国最主要的外贸口岸。吞吐的主要货种有煤炭、钢铁、粮食、金属矿石、化肥、水泥、木材和杂货等(见中国交通运输地理、上海市、黄浦江)。

  (2)秦皇岛港。位于渤海西北部,河北省东北端海岸,40年来,已由单一煤炭港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港口。进出以煤为主,还有钢铁、矿石、机械、化肥、粮、棉、建材、杂货等20余种货种,1990年吞吐量6945万吨,仅次于上海港,居全国各港口第2位。70年代新建有石油出口码头。为中国北方主要外贸口岸之一(见秦皇岛市)。

  (3)大连港。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大连湾内,2万吨以下的远洋轮终年可以进出。每年吞吐量仅次于上海港和秦皇岛港,是中国北方主要外贸口岸之一(见大连市)。

  (4)天津港。位于海河进入渤海的出口。全港由天津、塘沽新港2港区组成,其中新港是全港的主体部分,有万吨级泊位20个,其入港航道乃由人工开挖而成的单向航道,可随时进出吃水7.5米以下的船舶,吃水10米左右的船舶则可候潮出入,为中国主要外贸港口(见天津市、中国交通运输地理)。

  (5)青岛港。位于山东半岛南部、胶州湾东南口北岸,港区包括大港、中港、小港几部分,其中大港是全港主要部分,目前山西、河北有大量煤炭和部分农产品在此输出,在青岛港至连云港海岸线之中点,利用外资兴建的石臼深水港正加紧建设,建成后年吞吐能力可达1000~2000万吨(每年可在此输出煤炭1000万吨,进口铁矿石500万吨)(见青岛市、山东省)。

  (6)连云港。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海州湾东南岸,陇海铁路和欧亚大陆桥的终端,是中国东部沿海脐部的重要海港和海陆转运站。经40年来的建设,港口吞吐量1990年为1137万吨。在此出口物资以煤、盐、建材和百货为主,进口则以粮食、木材、化肥、机械为主(见连云港市)。

  (7)广州港。中国主要外贸港口之一。包括广州内港和黄埔港两部分。广州内港因航道淤浅,5000吨以上海轮须经外港——黄埔港转运。广州内港进出口货物主要有粮食、化肥、盐和杂货等。黄埔港进出主要货种则有煤炭、化肥、粮食、矿砂、五金机械和杂货等(见广州市、中国交通运输地理)。

  (8)湛江港。1949年后中国继天津新港自行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海港,中国南方外贸港口之一。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广州湾内,是华南、西南物资外贸输出最便捷的港口;亦为中国从西欧、印度洋沿岸各国及澳新、东南亚进口物资航程最短的海港。进出物资以铁矿石、非金属矿石、盐、化肥、石油和杂货等为主(见湛江市)。

相关参考

苏州市(SuzhouShi)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园林风景城市,江苏省辖市。简称苏,别称姑苏。位于省境东南部,西望太湖,东连太湖水网平原;沪宁铁路和京杭运河通过市区,公路和内河航运四通八达,是太湖水网平原水陆交通枢纽。辖3区、1

苏州市(SuzhouShi)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园林风景城市,江苏省辖市。简称苏,别称姑苏。位于省境东南部,西望太湖,东连太湖水网平原;沪宁铁路和京杭运河通过市区,公路和内河航运四通八达,是太湖水网平原水陆交通枢纽。辖3区、1

中国历史时期蚕桑、植棉业和纺织业的分布和变迁(changes and distribution of sericul-ture,cottoncultivation and textile indust

蚕桑业和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蚕桑业的国家。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绢片和丝带,经鉴定为家蚕丝。以后在江苏吴江梅堰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器物上又发现了蚕纹图案。这些都说明长江流域的

中国历史时期蚕桑、植棉业和纺织业的分布和变迁(changes and distribution of sericul-ture,cottoncultivation and textile indust

蚕桑业和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蚕桑业的国家。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绢片和丝带,经鉴定为家蚕丝。以后在江苏吴江梅堰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器物上又发现了蚕纹图案。这些都说明长江流域的

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分布和迁徙(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of population inChinese history)

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在古代,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口的数量、分布和迁徙,反之,人口条件又积极地影响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因此,历

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分布和迁徙(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of population inChinese history)

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在古代,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口的数量、分布和迁徙,反之,人口条件又积极地影响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因此,历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和植被的变迁(changes of climate and vegetation in Chinese history)

气候变迁根据近十几年来地理和考古研究的新成果,得知全新世中期曾出现过世界性气候回暖时期,在中国大致相当仰韶文化时期,故亦称为“仰韶温暖期”,距今8000~3000年。从3000年前开始出现了气温下降的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和植被的变迁(changes of climate and vegetation in Chinese history)

气候变迁根据近十几年来地理和考古研究的新成果,得知全新世中期曾出现过世界性气候回暖时期,在中国大致相当仰韶文化时期,故亦称为“仰韶温暖期”,距今8000~3000年。从3000年前开始出现了气温下降的

中国历史时期城市分布和交通路线的变迁(changes of city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a-tion lines in Chinese history)

国内交通路线和城市分布的演变中国境内各地区之间交通道路的开辟和城市的兴起为时很早。商代几次所迁的都城和周代天子和各诸侯所建的都城,都是各地区的重要城市。为了政治控制和经济交流的需要,各城市之间有了相当

中国历史时期城市分布和交通路线的变迁(changes of city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a-tion lines in Chinese history)

国内交通路线和城市分布的演变中国境内各地区之间交通道路的开辟和城市的兴起为时很早。商代几次所迁的都城和周代天子和各诸侯所建的都城,都是各地区的重要城市。为了政治控制和经济交流的需要,各城市之间有了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