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Zhuzhoushi)
Posted 铁路
篇首语: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株洲市(Zhuzhoushi)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株洲市(Zhuzhoushi)
湖南省辖市,新兴工业城市。中国南部铁路运输枢纽。位于省境东部,湘江下游东岸。辖3城区、1郊区及攸县、茶陵、酃县、株洲4县。面积1.142万平方公里,人口349·50万;其中市区面积427平方公里,人口56.02万。原属湘潭县辖。1905年株洲至萍乡铁路通车后成为煤炭转运港;1937年浙赣铁路全线通车并与1936年筑成的粤汉铁路接通;但株洲直至1949年时仍为小集镇。195l年由湘潭县析置。市境位于株洲丘陵性红层盆地东北。海拔38~50米,地形平缓开阔。工业以有色冶金、机械、化工、建材、电力、食品、纺织、煤炭等部门为主;其中冶金、建材、煤炭的产值均为全省之冠。所产平板玻璃、硫酸、烧碱、农药、电石、塑料的产量,亦居全省第1位。株洲水陆交通便利。京广、浙赣、湘黔3铁路干线交会于此,贯通南北,连接东西。株洲铁路货站为全国大型零担货运中转站之一,湘江贯通南北,20吨级船只四季通航,港口货物年吞吐量137万多吨。近郊及各县除富有矿产外,还盛产稻、麦、油茶及竹、木等。市郊樟树下为中南林学院所在地。
相关参考
株洲市株洲古称建宁,后又名槠洲,最早见于南宋人文集。“株”字可能取自株田之“株”。株洲、株田相距数里,五代时株田已较著名。“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两岸为洲之“洲”。联缀而成地名。一说因地多槠木,且“槠”
株洲市株洲古称建宁,后又名槠洲,最早见于南宋人文集。“株”字可能取自株田之“株”。株洲、株田相距数里,五代时株田已较著名。“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两岸为洲之“洲”。联缀而成地名。一说因地多槠木,且“槠”
因境内有天台山、园艺场,取“园”之谐音“元”,合名为天元。解放初,辖区分属湘潭县藕花乡、藕灵乡。1959年划属株洲市郊区,1965年划归株洲县;1966年园艺场复划入株洲市郊区。1992年2月经湖南省
因境内有天台山、园艺场,取“园”之谐音“元”,合名为天元。解放初,辖区分属湘潭县藕花乡、藕灵乡。1959年划属株洲市郊区,1965年划归株洲县;1966年园艺场复划入株洲市郊区。1992年2月经湖南省
东汉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吴、蜀划湘江而治。吴在湘江以东设建宁县,治株洲。三国时期吴孙亮太平二年(257年)建宁县城迁到今天的株洲县中部淦田镇,在淦田镇以南1.5公里处的湘江东岸,至今仍存有建宁
东汉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吴、蜀划湘江而治。吴在湘江以东设建宁县,治株洲。三国时期吴孙亮太平二年(257年)建宁县城迁到今天的株洲县中部淦田镇,在淦田镇以南1.5公里处的湘江东岸,至今仍存有建宁
春秋战国时期,株洲属楚之黔中郡。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巫中地区为黔中郡,株洲属之。公元前202年,建长沙国,株洲是长沙国领地。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县,孙权割湖南县以东和醴陵、修县沿湘江东
春秋战国时期,株洲属楚之黔中郡。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巫中地区为黔中郡,株洲属之。公元前202年,建长沙国,株洲是长沙国领地。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县,孙权割湖南县以东和醴陵、修县沿湘江东
位于东经113.1°,北纬27.8°,在湖南省湘水中游。宋置槠洲。相传当时此地盛产槠树,故名。后人嫌“槠”字难写难认,遂以谐音“株”字取而代之。1951年设市。1965因市设县。
位于东经113.1°,北纬27.8°,在湖南省湘水中游。宋置槠洲。相传当时此地盛产槠树,故名。后人嫌“槠”字难写难认,遂以谐音“株”字取而代之。1951年设市。1965因市设县。